第21节:在准丈母娘面前丢脸(6)
      
        丁山越想越气,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面闹得十分难看,觉得很没面子。
      便根据事情的经过写了一则消息,眉题是:" 不重调查研究,不用事实说话。"
      主题是:" ×村用封建迷信调解民事纠纷。" 稿子先在《西都日报》刊发,紧接
      着在省日报也刊发了。
      
        其实,白部长并没有看到这则报道,是宣传部的办公室张主任看到的。张主
      任不会写稿,但毕竟在宣传部工作多年,知道作为一名市委宣传部新闻专干,该
      写什么样的稿子,不该写什么样的稿子。这样的报道,作为市委宣传部的干事是
      不应该去写的。张主任知道白部长每天下午都要到办公室来看当天的报纸,就故
      意用红笔将这则报道圈上,并将报纸放在桌上最显眼的地方。
      
        下午,白部长来看报,第一眼就看到了这篇报道,立刻叫来了他。
      
        在白部长的办公室,白部长很平静:" 你来了一个多月了,干得很不错啊!
      " 白部长喝了一口茶后,说道:" 作为市委宣传部的新闻专干,应该知道你的职
      责所在!批评报道是可以写,但要正确引导,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吗!" 白部长
      说到这,丁山才知道白部长为什么要找他谈话。
      
        丁山马上承认错误:" 是的部长,我明白了,今后一定注意。再不犯这样的
      错误!"
      
        白部长还想继续说下去。听丁山这么一讲,便不好再说什么。
      
        走出白部长的办公室,丁山很不是滋味。一切的原由起于那场纠纷,纠纷没
      有调处好,反而使岳母娘丢了丑,岳母娘丢丑也是自己丢丑。心想写这么一条报
      道,批评一下乡里和村里的做法,不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遭到领导的批评。
      
        回到家,丁山把事情的经过说给王婷听。王婷颇不以为然地说道:" 你这就
      叫文人,书生。人不能总指望讲理。就拿那些烂崽们说罢,跟他们讲理能不收保
      护费吗?和警察讲理,每次都是烂崽们刚走派出所的就来了。" 王婷伸出右手用
      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楞:" 要用这个!" 丁山明白她的意思,指的是花钱。
      
        " 一棵树值几个钱?再花钱值得吗?"
      
        " 既然值不得几个钱又何必去费神呢?"
      
        " 你妈她……"
      
        " 那天我在电话里说了她,不要什么都逞能。能忍就忍,不到万不得已那一
      步,不要去告状!你们彭部长不是爱写打油诗吗?有一句打油诗不是叫什么' 让
      他三尺又何妨?'"
      
        丁山说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写的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见丁山不再说什么,王婷又自个儿说道:" 这年头最管用的是钱!"
      
        通过这次事件以后,丁山对新闻专干这个职务的兴趣大为减弱。心想" 新闻
      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自己当了官,这个事情不就解决了吗?看来还是要
      当官才行!如果以新闻专干这个平台为基础,跃上当官这条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看,好多当官的不都是从做文字工作开始的。" 想到这,丁山信心又来了。摊
      开稿纸马上就写上一个标题:郎壳子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见成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