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1)
      
          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访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制片人徐滔
      
          文/ 穆莉李晋琳阮丛
      
          采访者:现在《法治进行时》已经成为京城家喻户晓、最受欢迎的名牌栏目之
      一,就像许多人每天必看《新闻联播》一样,到了中午12点会将节目锁定在《法治
      进行时》,你认为它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徐滔:《法治进行时》能够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认可,我非常高兴。但一直到
      现在为止,我都认为《法治进行时》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成功的节目,无论是从节目
      内在质量的挖掘上,还是从节目外延的延展上,都还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并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其实是和台领导、
      频道的领导和部领导当时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正是在这种支持之下,使我们节目
      组的每一个人都有了一种近乎顽强的信心,这种信心能够迸发出的力量是不可限定
      的。
      
          采访者:领导的支持固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么你们在节目的运作上又有哪
      些独到之处呢?
      
          徐滔:首先是《法治进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操作理念,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
      的操作,它的个性化体现在题材的独家性。政法报道、法治新闻一直是社会新闻的
      重中之重,这一题材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法治进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独家
      新闻占到百分之九十左右。
      
          采访者:独家报道达到百分之九十,这对于任何栏目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你
      们是怎么做的?
      
          徐滔:这一点和我们节目的许多记者都跟随警察站在第一线是分不开的,也许
      表现出的是我一个人,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有着深入一线采访精神的团队,也正是
      这种精神使我们成为公安系统和政法系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所以有了源源不断创
      作的题材。
      
          采访者:我看过你们的节目,我觉得在报道角度上,你们似乎也很有特色。
      
          徐滔:报道角度的独家性正是《法治进行时》个性的第二个体现。大家会发现
      即便是同一题材,我们的报道角度是与众不同的,也就是政法新闻的社会化,社会
      新闻的政法化。我觉得正是这种强有力的个性化操作才使《法治进行时》能够在众
      多的政法节目中脱颖而出。
      
          采访者:有人说《法治进行时》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它的题材吸引人,满足
      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对于这种说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徐滔:这没什么不好,电视如果没有可视性,就根本谈不上它的教育功能。当
      然,我觉得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也许并不是非常全面的了解《法治进行时》。《法治
      进行时》的栏目编排,每周七天有七种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板块设计,它是从不同
      的层面满足不同的观众群对法律知识与问题的需求,从各个角度拉近收视的层面,
      让每个人都能从《法治进行时》中找到自己爱看的东西。比如提到猎奇,大案要案
      的板块可以满足;想解决自己身边的法律问题,可以看《法律热线》;从别人的经
      历中得到一些启示,可以看《现场交锋》。我相信,只要是看的人,都会有收获,
      哪怕当时看的时候是抱着猎奇的心理,但是受教育的目的同样也可以达到。这也是
      《法治进行时》能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原因之一。
      
          采访者:我觉得你们节目每个小片头的导语,以及片中、片尾的评论都很有特
      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徐滔:是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其实花费了很多心血。目的就是让观众看完热闹
      之后,也能对片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有所思考,真正明白我们做这些片子的良苦用
      心,并从中受益。
      
          采访者:刚才我在你们办公室看到你们的同事都很年轻,而且你们的工作气氛
      很好。
      
          徐滔:《法治进行时》团队的构成非常好,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打硬仗
      的创作队伍,正是大家这种充沛的精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赋予了整个节目一个持
      续发展的动力。这也是《法治进行时》能走到今天的另一重要因素。
      
          采访者:你做了十多年的政法记者,许多人称你为“战地记者”,在报道的同
      时,你面对过无数的危险,比如2001年在西客站有一歹徒手持炸弹和尖刀劫持了一
      名女售货员,并向警方要求与记者对话,这时你挺身而出,当时你不害怕吗?是什
      么力量促使你完成这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采访?
      
          徐滔:其实说不害怕是假的,肯定害怕,而且非常的害怕。当我在北京西站,
      同罪犯面对面周旋时,我确实挺害怕的,从我不停地说话和不停地来回走动就能够
      看得出来。所有有真情实感的人面对这种情况说自己不害怕都是假的。但是有的人
      能克服这种恐惧,并且将恐惧变成一种克敌和制敌的力量。
      
          采访者: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徐滔:我之所以能克服恐惧,与我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我天天都和公安民警在
      一起,他们天天都在冲锋陷阵,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觉
      得他们那种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精神,时时刻刻在感染着我。而我只是偶
      然为之,偶尔做一做,他们天天都在做,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视为生命的一种使
      命。同他们比起来,我觉得自己的害怕实在是不算什么。
      
      
      
          采访者:作为一个日播节目的女主持,在镜头前你要保持良好形象,需要休息
      好,然而作为一名制片人,你的工作又很忙碌,你是如何保持在荧屏前的良好状态
      的?
      
          徐滔:由于《法治进行时》毕竟还是有一定新闻性的节目,我有责任和义务及
      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发生的事情,所以平时基本处于
      一种随时待命的状态,就像“二踢脚”似的,点上捻儿,就得蹿上去。我觉得休息
      只是调节形象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你对工作的责任心,你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从事你的职业。有时候我的确是特别特别累,但一坐到镜头前,我立刻就会兴奋起
      来,进入状态。所以尽管有时你在电视上看到我眼袋挺重的,但我的精神头儿始终
      是足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