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讲故事也是一种服务(1)
      
          讲故事也是一种服务--访《申江服务导报》总编徐锦江文/ 胡小蓝王小红
      
          采访者:在中国最早的报纸中有一张著名的《申报》,很多人现在把你们的报
      纸也简称为“申报”,你们这样起名,是不是一种投机行为?
      
          徐锦江:我们很希望能够有机会恢复这样一份品牌报纸。当时的新闻管理部门
      对报名有限制,不能叫《申江导报》。所以只通过了《申江服务导报》。现在的名
      字有点像乡镇企业报,但实际上我们做成了都市白领阶层阅读的报纸,《申江服务
      导报》的成功是通过发行量、经济效益、广告、品牌的影响力来实现的。现在上海
      人亲切地称《申江服务导报》为“申报”。
      
          采访者:年轻人是最容易变化最不稳定的读者群,面对这样的读者群,你怎样
      才能培养忠实的读者呢?
      
          徐锦江:成熟的品牌有好处,也有苦恼,这有点像成名画家,一旦改变自己的
      风格,画就卖不出去了。我们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但“申报”已办了六年,当初的
      小白领,很多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他们对“申报”很有感情,可以说是“申报”
      最忠实的读者,虽然他们热爱生活,追随时尚,却已不再是时尚中人,我们不可能
      放弃他们,放弃他们,就是放弃“申报”最广大的读者基础,报纸毕竟是大众媒体,
      “申报”的大发行量也源于此,但“申报”随他们日渐生活化,具有亲切感却慢慢
      失去了时尚感。市场调查中有一个有趣现象,即:选择“申报”的读者仍然认为
      “申报”是时尚的,放弃“申报”的读者却认为“申报”已不够时尚。同时,我们
      的编辑记者年龄也在上去,对时尚的感受力也在弱化。“申报”当初的成功,很大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最具创新意识,能够引领时尚。而现在,对越来越少忠诚度的青
      春型读者来说,却可以在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周报中选择一份他认为符合自己时尚口
      味的报纸。市场在不断细分,“申报”已非他们惟一的选择,最新的选择。
      
          我们由此陷入了一个悖论:满足了老读者就较难取悦新读者,做了周报市场大
      而全的航空母舰就难以成为细分市场的新锐。这种尴尬有点类似《新民晚报》,这
      是市场出给我们的难题,“申报”成功早,碰到难题也早。
      
          采访者:我们来时看到《南方周末》的记者站也在这个楼里,《南方周末》是
      以小题大做见长;“申报”有个主题则为“大上海小圈子小细节”,好像是以大题
      小做为特色,这样说对吗?
      
          徐锦江:《南方周末》和“申报”,都是非常成功的报纸,所不同的是《南方
      周末》喜欢小题大做,动辄上纲上线,再小事,都能“中国世界”地找出意义,变
      成思想观点。“申报”却喜欢大题小做,“申报”的品牌是本地区的。比如:介绍
      一个酒吧,介绍一个餐厅,介绍一个娱乐场所,介绍一个女子美容院这都是本地区
      的。要介绍一个北京的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强调的是一个上海的品牌,这个跟
      《南方周末》有一点不一样,它是全国性的办报路子,我们两份报纸经常类比,他
      们是小题大做;我们的做法是大题小做,让读者有亲近感,我们讲细节、讲感情,
      通过很小的细节去让读者感受。
      
          无论是他们的小题大做,还是我们的大题小做,其实都是做一种风格,都是成
      功的,都是有功力的。如过年的时候,大家都策划着如何出刊,他们是走在中国的
      大地上,他们报道中国大地,我们是大上海小细节、小圈子,我们不嫌弃小,把一
      个大题材做小,让细节来深化和提升。我们是以讲故事、讲细节、讲情感见长。通
      过煽情,女性比较能接受喜欢。即便WTO 、伊拉克战争这样的题材,也得变成小故
      事小细节,天下事变成身边事,你我事。小变大,大变小,无论走哪条路线,都需
      要功力,能做到淋漓尽致,都是本事,都是成功。
      
          采访者:《申江服务导报》、《精品购物指南》报在中国的服务类报刊中号称
      南北的两面旗帜,那这南北两面旗帜是怎么引导和影响甚至改变中国都市人的生活
      方式的?“申报”目前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徐锦江:“申报”比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报(以下简称《精品》报)办得
      晚,我们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还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面广一点,我们有新闻版,
      严格来说我们是一份综合性的周报,新闻、服务两者兼容比较多,比较有特色。版
      面平时为八十至八十八个版,有时也经常扩充到一百个版。
      
          《精品》报老总说:“我们两份报纸是南北的两面旗帜。”《精品》报已经进
      入了高峰期走进一个平台,而从我们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是呈上升趋势。我们定位
      的差别、办报的差别是,《精品》的内容以都市生活服务见长,我们是新闻和服务
      为特色。
      
          《申江服务导报》在力图创造时尚方面“比前卫慢一点点,比流行快一点点,
      比另类多一点点,比经典少一点点”。这种对时尚思路的把握,从我们的主观定位
      上讲《申江服务导报》是以白领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实际在办报过程当中,男性读
      者多还是女性读者多,这是自然形成的,但现在看是女性读者偏多一点,这也是实
      际。不过也没必要一定说是女性报纸。我们与别的报纸错开定位,这与上海的气质
      有关系。因为上海读者比较阴柔,北京读者比较阳刚,所以“申报”在上海应相对
      更加生活、更加有品位。上海读者同北京读者比较的话,他们更注重生活的情调和
      细节。我们有一句广告语:“眼光比生活高一点。”原来我们说“比前卫的慢一点、
      比流行的快一点、比另类的多一点、比经典的少一点”,最后概括就是“眼光比生
      活高一点”,所以我们定位比较准确。
      
          时尚、白领、海派,是《申江服务导报》的三个关键定位,决定了“申报”的
      风貌、读者和做法。与众不同的是,“申报”一直在探寻它们的文脉,使“申报”
      继续成为上海年轻读者群体认知度最高的平面媒体之一,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中
      的一个著名品牌。
      
          采访者:《申江服务导报》已经成为当地的新强势媒体和报业市场的奇兵黑马,
      《申江服务导报》现在处在企业的成长期,如果一旦出现下降趋势时,用什么样的
      方式能够延长它的成长期?
      
      
      
          徐锦江: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办报五年了,下一个五年有衔接,怎样延长它
      的光辉期,我们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各行都存在核心技术,超市是平价,啤酒是
      分销,飞机是钛合金技术,报纸是内容,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内容,内容是立身之本,
      把内容做好是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形式、排版,提升内涵包括形象,最终读者还是
      看重你的内容,与其他报纸相比,还是“申报”的内容广、内涵深。往下如何发展,
      根据竞争形势的风险,决定下一步如何走,我们现在正酝酿,争取有很大的突破。
      
          媒体产品其实也像其他产品一样,有兴有衰,有起有伏,有一个生命周期,这
      其实也是所有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产品的自然规律,要延长辉煌期,就必须不断蜕
      变,迭出高招。“申报”曾率先推出封面大彩照、铜版纸印刷豪华版、发行量公证、
      报纸包袋化等举措,引领一代风骚,成为效仿对象。去年(2002年),“申报”自
      动售报机又正式亮相,准备今年成熟后逐步扩大。“申报”目前处于一个平台期,
      不进则退。不创新,毋宁死。
      
          采访者:中国报业正在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竞争、战略发展的“新战国时代”。
      后来居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说“申报”是时尚的晴雨表,你觉得这“表”
      走得准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