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一切为了读者(1)
      
          一切为了读者--访《职业女性》杂志社副社长段炼文/ 张晓飞
      
          听到电话那端传来“好吧,我接受你的采访,周六见”,笔者悬了许久的心终
      于放下来了。经过四易采访对象,这时的笔者忽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接下来要做
      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这个新的采访对象——《职业女性》杂志社副社长段炼。
      
          段炼个子不高,瘦瘦黑黑的,他说话不多,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在朋友聚会
      上,他经常会在讨论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
      一个有思想的人,是笔者对他的印象。
      
          段炼的办公室,位于一座离二环路很近的四层小楼。和笔者想象中的不一样,
      办公室里并没有挂着名人的书画。一张大书桌,两把扶手椅,一个大书架,这就是
      全部。正在我们要开始的时候,他的妻子来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女士,她想在旁边
      听听。我们欣然同意。笔者的问题不少,段炼一口气说了一个小时,中间一口水也
      没喝。在说到资金问题阻碍了杂志社的发展时,他不禁握起了拳头轻轻捶到桌上。
      
          结束采访闲聊时,他妻子告诉笔者他一年也没有说过这么多话。因为每天回家
      都太累了,躺在沙发上一句话也不想说。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走进来,段炼
      说是他的女儿。看着这幸福的三口之家,笔者想起了他对成功的看法:有一个很幸
      福、很和睦的家就行了。
      
          采访者:作为《职业女性》杂志社的副社长,能先简单介绍一下杂志社和你创
      办的杂志吗?
      
          段炼:我们杂志是1992年创办的,开始叫做《女性研究》。是个理论杂志,办
      了三年,一直都不死不活。那时候差额拨款,马上就要停刊的时候,原班人马全都
      不干了。这时我们现任社长调过来做主编兼副社长。我们这帮人就是她招聘过来做
      经营的。然后,违背办刊宗旨,用《女性研究》的刊名办女性月刊的内容,一直办
      到1997年10月才正式更名为《女性月刊》。《女性月刊》改名以后大获成功,1998
      年我们杂志社社会声誉和发行量第一次达到高峰,发行量突破了十五万册。而三年
      前发行量只有五千册,在这五千册里,二千多册是赠阅。2000年我们就酝酿改刊名,
      2001年7 月正式更名为《职业女性》。当时女性类杂志种类繁多,从《时尚》到《
      瑞丽》,都是女性系列的,办得非常成功,而且打的是高端。那么我们无论从内容
      到经济实力,在当时来看都赶不上它们,做不了这个行业的老大、老二,所以趁早
      就别做。后来我们把中国内地所有女性类杂志找来,研究究竟空档在哪里,发现内
      容没有空档,只能找读者群的定位。于是就定位在职业女性,现在看来,刊名改了
      肯定没错,定位的思路也肯定没错,惟一错的就是走得还有点早,早了两到三年。
      
          采访者:为什么说早了两到三年?
      
          段炼:就是说如果现在开始定位一本《职业女性》,不论是从办刊、包装还是
      定价,按照这个做法都不会差。惟有我们那个时候做还有点早,“职业女性”这个
      观念或者说是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2001年在报刊上包
      括在电视台上,基本上看不到“职业女性”这个词。好多人都在问这个“职业女性”
      是谁,代表谁。现在清楚了,电视台有职业女性栏目,所有的报纸上都在提职业女
      性应该怎么样。概念出来了,自然杂志就好办了。
      
          采访者:《妈咪宝贝》在创办时据说是没有一分钱的前期投入,是第一本细分
      读者的小众杂志。这无疑是有一定风险的,在当时你为什么有信心或者说敢冒险迈
      出这一步呢?
      
          段炼:风险的确也想到了,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机遇。1998年5 、6 月份我们
      在一次务虚会上提出,目前在内地,从育儿、孕妇到新生儿,妈妈看的杂志几乎没
      有。当时定位在零至十岁或零至十二岁的杂志全国有几十本,但是他们办的都是给
      孩子看的。真正给妈妈看,教给妈妈或是帮助妈妈解决孕期的问题,新生儿的各种
      护理问题的杂志内地一本也没有。而在港台及海外地区,香港有《亲子》,台湾有
      《妈妈宝宝》、有《妈咪宝贝》,日本有许多育儿类杂志,分得非常细。就觉得一
      定要办一个这种类型的。后来我们冒险用《女性月刊》的下半月版办了杂志,叫《
      妈妈宝宝》。1999年6 月第一期上市,印了五万,实销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七十。这
      在期刊界是相当成功的。1999年中国期刊界有两个奇迹,一个是我们的《妈妈宝宝
      》一上市就成功,另一个是电影类的杂志。
      
          采访者:《妈妈宝宝》这本杂志后来就更名为《妈咪宝贝》,这是为什么?
      
          段炼:这是挺有意思的事。因为1999年的时候我们知道台湾省有一个杂志叫《
      妈妈宝宝》,而且特别荒唐的是我们当时去商标局咨询了一下,人家说那个刊名在
      内地已经注册了商标。按道理我们就不应该再用了,但那时我们想反正不是一个正
      式刊名,我们先用。用它的名字容易火。但是我们忘了,用它的名字一旦打火以后
      就退不出去了。现在想起来,这是我们最遗憾的一件事。因为在2001年5 月改名叫
      《妈咪宝贝》的时候,《妈妈宝宝》已经做了近三年,非常成功,在内地育儿类杂
      志里成为了一个旗帜性杂志。这时我们再改成《妈咪宝贝》的话,《妈妈宝宝》这
      个品牌已经被我们创好了,台湾省的《妈妈宝宝》只需进入就可以顶着这块牌子闯
      天下。好在市场还给我们留了空隙,台湾省的《妈妈宝宝》始终没有进入。一个原
      因是内地的刊号批不到,另一个就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合作方。后来它能够进来的
      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去年(2003年)12月它出了第一期试刊号,今年到现在已经出
      了四五期了。虽然我们的《妈妈宝宝》当时给它打过天下,但是它没有接上。2001
      年到2002年隔了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妈咪宝贝》已经重新深入人心了,
      现在我们应该还算NO.1。
      
          采访者:《职业女性》从内容到包装都很时尚,它和其他时尚类杂志相比有什
      么特点?最大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段炼:优势说不上,先说劣势吧。首先说《时尚》。《时尚》1995年以前就有。
      从创刊开始他们就自觉学习国外时尚杂志,走高端路线,瞄准中国高收入职业女性
      的定位。1996年初通过美国IDG 引进了美国《大都会》的版权,搞了版权合作。这
      样他们把中国内地当时杂志最缺乏的东西补上了,就是图片。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
      就是引进了美国《大都会》办时尚杂志的理念,所以《时尚》一举成名,成为中国
      时尚类杂志的第一品牌。积累了这么多年,它的实力相当雄厚。这是我们没法比的。
      
      
      
          《瑞丽》的优势也非常明显,1996年开始和日本合作。那时基本是把日本百分
      之八十的版权克隆过来,全部是日本图片,到现在将近百分之六十还是日本图片。
      自己拍的图片和写的东西很有限。不过慢慢地也站住脚了。因为它走的系列是时尚
      参照,给出一些时尚的、已经成型的模式,所以它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做不
      了,我不可能花那么多钱拍那么多照片。他们的优势还是比我们大,我们赶不上。
      
          但我们的优势,有一点,就是不和他们硬拼,人家走时尚的、走高档的,我们
      就中档定位,他定价20元,我定10元,他以图片为主,我不以图片为主。因为图片
      是我的劣势,那我就把照片放在其次,以内容为主。内容我也不走完全时尚,我不
      是告诉我的读者你应该怎样去打扮怎样时尚,哪些东西是你参照的时尚系,我们不
      做这些,我们走职业。作为一个职业女性,我们关注你的心理、你的生理、你的家
      庭、你的职场等方方面面,然后就是关注这个读者群最重要的生活内容——情感。
      这构成内容的两大块,一个是职场,一个是情感。
      
          采访者:现在的读者群流动性比较大,《职业女性》怎样稳固现有的读者,同
      时又去争取更多新读者呢?
      
          段炼:其实对所有杂志社这一点都是最难的。《职业女性》这块的读者最不忠
      诚。因为她们年轻,追求上进,她们有钱,所以她们见了更好的就会抛弃原来的东
      西,这是最容易发生的事情。这使所有的杂志社都头疼。我们想通过订阅,但是订
      阅发展不起来。包括《时尚》订阅量也非常小。基本都是靠市场零售。但是市场零
      售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读者忠诚度不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