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在摄影中学会生活(2)
      
          采访者:新闻摄影受不同文明的影响。在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或阿拉伯文化中,
      有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
      
          黄  文:我倒倾向于从更宽泛的角度去思考标准问题,而不仅仅把它局限在文
      化范畴里。摄影术起源于西方,从诞生起就带着西方审美观念的深刻烙印,这是历
      史背景。同时,西方摄影人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方面所做的努力比我们更深入、
      更系统,因此,他们的理念和标准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这是生活中的事实。 
      
          新闻摄影作为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样。当然,西方人在全球文明的交流
      与融合过程中,也在悄然汲取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营养,但总起来说,他们的
      评判标准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其他文化的引入仍然是在这一旗帜之下的非本质性变
      动;加之其媒体在经济、技术和专业上的强势,使得世界其他地方的摄影人为融入
      其传播圈和信息循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甚至迎合着他们的标准,这从客观上进
      一步强化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审美标准。
      
          采访者:在你看来,目前国内的摄影是否达到了与文字比翼双飞的程度?图片
      在未来平面媒体中将占据什么位置?
      
          黄  文:图文并茂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但现在的情况与十几年前,甚至几年
      前已经大不相同。过去搞摄影的同行总在抱怨文字同行不重视图片,挤压照片版面,
      报纸杂志通讯社的摄影部要奋力争夺属于自己的空间和阵地。现在,面对越来越激
      烈的新闻市场竞争,只要还想好好生存下去的媒体就已经不能不关注图片的质和量。
      不要说未来,就是今天,图片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 
      
          “读图时代”对于很多自命“精英”的知识分子来说,不一定是一个令人舒服
      的字眼,但这是目前全球媒体发展的走向和残酷的现实。问题是我们是否已经有了
      足够的好照片去适应这个“读图时代”。
      
          采访者:在大师班的学习,在国外的工作和交流有没有让你领悟到一些新的东
      西?在斯坦福的学习与摄影有关吗?你觉得会对今后的摄影之路有什么影响?
      
          黄  文:出来看世界总是好事。这种经历能够给人提供一个不同视角,让人获
      得新信息、新知识,增进中国新闻工作者与世界各地同行的交流和了解。1995年我
      第一次去欧洲参加大师班,随后又在欧洲各国的新闻机构参观,尽管只有短短的一
      个月,但那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国外高水平的新闻摄影人和新闻摄影界,触动和收
      获很大,那段经历对我后来回国再继续图片故事的拍摄有很大帮助。 
      
          1997年至1999年在德国两年的驻外摄影记者工作,是专业实践层面上的一次大
      考验,非常有助于我进一步深入了解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加之战争经历
      也是在这两年之中,整个人就像被充实之后,又被洗礼了一样。
      
          这一次来斯坦福学习是从学术层面上对自己的又一次提高。我参加的是名为
      “奈特研究员计划”的职业中期新闻工作者培训计划,其每年的成员由十二名美国
      新闻工作者和六至八名外国新闻工作者组成,受奈特基金会全额资助,在斯坦福大
      学学习研究一个学年。我是该计划开办三十六年来第一次吸收的图片编辑。
      
          我将学习重点与自己在国内读博士学位的专业相结合,方向是传播学,因此研
      究范畴超出新闻摄影。这是一个了解美国和美国媒体,同时让美国同行了解中国新
      闻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到现在为止,这种相互了解起到的是良性作用。
      
          当然,因为我是做新闻摄影出身,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摄影,
      我希望以这一段时间安静下来的学习生活作为基础,给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道路打下
      一个更为宽广的基础。
      
          采访者:在你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是否遇到过什么挫折让你刻骨铭心?你是
      怎么看待的,它给你带来了些什么经验和教训?
      
          黄  文:当然有过。如果单讲我的职业生涯的话,那些所谓的挫折感其实更多
      的只是一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比如摄影感觉没有别人好,围着摄影的圈子转就是
      找不到大门;拍一张照片花的工夫比别人多,还不一定比得上别人的;多年前还有
      过那样的感觉:自己这么聪明这么努力为什么获得的机会没有其他不如我聪明没有
      我努力的同龄人好,然后就委屈、着急乃至愤世嫉俗。在过去好多年里,我是那种
      闲不住的人,总希望自己能上进再上进,把生活过程想像成登山的过程,还“这山
      望着那山高”了好一阵。但是时间是一把公平的尺子,总体上讲,在事业上是逐渐
      进步的,不过是有时自我感觉好一些,有时自我感觉差一点罢了。 
      
          其实,你有一份努力,生活最后总会给你一份回报,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很
      多事情,我们身在其中的时候,很难摆脱那种对一时一事的计较和衡量,然后因此
      着急甚至觉得特别受伤害,等真的走出来了,回头看去,慢慢就学会以一种感恩的
      态度面对包括是痛苦在内的一切经历了。
      
          如果真谈挫折感,平心而论,是生活而不是事业给我带来的。我有过一次失败
      的婚姻,那对我曾经是一次重大打击,让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走不出心灵的阴
      影,并且在一种很强的压力下生活了很久。其实后来做很多事业方面的努力,从某
      种意义上是我的一种自我治疗和透气的需要,然后利用那些通道让自己得到一种安
      慰和释放,同时在困难的处境下反省自己,然后重新站起来。不仅如此,还要有尊
      严地站起来,并且争取比从前站得更高,活得更开朗更从容。好在我是一个“命很
      大”也很幸运的人,在经过最困难的日子以后,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
      当现在面对过去的挫折时,引发的已经不是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而更多是把
      过去当作成长的一个阶段吧。所以,挫折是成长的烦恼,也是我们收获的果实中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我相信,好的生活要靠好的生活态度去争取,关键是你从
      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如你自己口中描述的那样,确实想要一份好生活。如果是,就
      努力去寻找,别给自己太多借口和托辞,最后,你会发现好生活就在可能最不经意
      的角落等着你呢。
      
          采访者:从事摄影这个行当这么些年,你觉得它给予了你什么?
      
      
      
          黄  文:  生活啊!和所有行业一样,摄影给人的其实是生活的体验,教你做
      人呗。我最初向往当摄影记者就跟想在报纸上看见“新华社记者黄文摄”这几个字
      有关,但凡看见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照片就仔仔细细剪下来,贴在本子里自我欣赏。
      现在回头去看,很多东西幼稚得让人有点儿不好意思承认是自己拍的。不过我想这
      大概就叫“生活”,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成长
      起来的。 
      
          认识黄文,是在1995年。在新华社摄影部“当日新闻中心”,看上去斯文秀气
      的黄文,是在一群号称一米六的小个子女编辑中最伶牙俐齿的一个。她是那种容易
      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女孩,聪明自信,才思敏捷,个性张扬,争强好胜,从不服输,
      而且还特别勤奋。
      
          就在那年,她成为第一个入选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师班(简称“荷赛”大师班)
      的中国学员;第一位获得法国昂热国际独家摄影节奖(世界新闻摄影界颇有影响力
      的比赛之一)的中国摄影师,从而成为该年中国摄影界的焦点人物。1999年,作为
      第一个前往国际热点战场采访的中国女摄影记者,她两进南联盟、三赴科索沃,穿
      梭于战火纷飞之中,拍摄了近七千张照片,并于2000年出版了个人战地摄影集《标
      靶》。而她娇小瘦弱的模样,至今仍让人无法想像她是怎么扛着那些“长枪短炮”
      以及大而沉的摄影包四处奔忙的。
      
          作为第一个入选“荷赛”大师班的中国学员,黄文使中国新闻摄影界与世界新
      闻摄影界的交流有了一种新的可能,通过与国外新闻摄影从业人士的相识和交锋,
      为自己也为中国摄影人“打开了一扇观看世界的窗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新闻摄影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脑力劳动简单一些的“准体力劳动”行业,而正是
      黄文和一批像她一样的新闻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这种看法,并为推动中国新闻摄
      影的发展而努力着。
      
          她的名字,中国新闻摄影界无法忽略。
      
          她是第一个入选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师班(简称“荷赛”大师班)的中国学员。
      
          她是第一位获得法国昂热国际独家摄影节奖(世界新闻摄影界颇有影响力的比
      赛之一)的中国摄影师。
      
          1999年,作为第一个前往国际热点战场采访的中国女摄影记者,她两进南联盟、
      三赴科索沃。
      
          在“读图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地依赖摄影记者,像黄文这样的摄影记者。
      
          黄文,女,1966年生于北京。1985年,因品学兼优被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
      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学习。1989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任图片编辑。1995年,入选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师班,并获得法国昂热国际独家新闻节文化新闻图片奖。1997
      —1999年,任新华社常驻德国摄影记者。1999年3 —5 月,到南联盟采访科索沃危
      机和战争,成为第一个前往国际热点战场采访的中国女摄影记者。
      
          2001年起,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学位。2002—2003年,参与美国
      斯坦福大学职业中期新闻工作者培训计划,成为“莱尔与科瑞恩·尼尔森国际新闻
      研究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