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突破蒋介石想象的极限(2)
      
          一年内怎样才能赚到100 万   
      
          身高只有1.53米的日本青年孙正义,19岁时就制订了自己50年内的人生规划,
      其中有一条是: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如今他40多岁,成为日本“软银集团”
      的总裁,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他投资的雅虎等互联网资产,占全球互联网
      资产的7 %,他赚10亿美元的目标早已达到了。   
      
          在他的人生规划中,还有一条是在一年内赚到第一个100 万美元。这对于一个
      留学美国、有时甚至连学费也缴不起的19岁的穷大学生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怎么才能实现最初的100 万美元的目标呢?”孙正义左思右想,决定向松下
      幸之助学习,通过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日夜不停地想各种发明点子。不到
      两个月,他所设想的发明点子,就整整记录了250 页。   
      
          经过反复斟酌对比,最后他选择了一种他认为最能产生效益的产品——“多国
      语言翻译机”。问题是:他不是工程师,根本不懂得怎样组装机子。但这难不住他,
      他向很多小型电脑领域的一流专家请教,反复地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构想,请求他们
      予以帮助。   
      
          虽然大多数专家拒绝了他,工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一位名叫摩萨的教授,答
      应帮助他,并为此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   
      
          这个问题刚摆平,另一个棘手难题接踵而来:哪里弄研发资金呢?这也难不倒
      他,他和摩萨教授反复商量,最后征得教授的同意:与他签订合同,等到他将这项
      技术销售出去后,再付给设计小组研发费用。   
      
          产品研发成功之后,他回到日本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并委托他再
      开发具有法语、西班牙语等7 种语言翻译功能的翻译机。这两笔生意足足让他赚了
      整整100 万美元。他将一个绝大多数19岁的穷小子看来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
      能。   
      
          孙正义的成功之处在于:坚信没有什么不可能,将思考和智慧全部集中于“怎
      样才能”。   
      
          如果一个人一遇困难就说“这绝对不可能克服”,将自己的思考集中在怎么可
      能的怀疑上,就会使自己的潜能和力量遭到严重压抑,将可能实现的东西扼杀在不
      自信的摇篮之中。   
      
          ●不轻易屈服于定论   
      
          “要想翻过夹金山,除非神仙下了凡”。这是当地人对夹金山的定论,也是国
      民党蒋介石的定论,如果屈服于这个定论,红军就不会创造出爬雪山的人间奇迹。 
      
          有很多人之所以在困难面前认为不可能完成,是受道听途说的定论的消极暗示,
      甚至有些消极暗示是来自专家说、学者认为。   
      
          其实很多定论不过是一个假命题,如果你下定决心去挑战,往往会一攻就破。
      红军战士在大渡河畔不就是用铁的事实否定了那位美国学者通过对人体各项指标的
      精确计算所得出的定论吗?   
      
          远离书本创造的科研奇迹   
      
          20世纪50年代初,美军的一个科研部门正在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科研人员都
      被高频率放大能不能用玻璃管的问题难住了,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   
      
          后来,由著名发明家贝利负责的研制小组承担了这项艰难的任务。鉴于以往失
      败的经验,美军主管部门在给贝利小组下达这一研制任务时,同时还下达了一个指
      示:不许查阅有关的书籍。   
      
      
      
          贝利领导的研制小组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斗,终于研制成了一种高达1000个计算
      单位的高频放大玻璃管。   
      
          完成任务之后,科研人员都想搞清楚,为什么上级要下达不准查相关书籍这样
      一个很离奇的指示呢?好奇心驱使他们试图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去寻求答案。   
      
          结果一翻开书,使他们大为吃惊!原来,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如果采用玻璃
      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但是他们研制成功的高频放大玻璃管,
      其放大频率却是书本上专家权威定论的40倍!   
      
          贝利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当时查了书,一定会对研制这样的高频放大管
      产生怀疑,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就会没有信心去研制了。”   
      
          所以,有些所谓定论是靠不住的,如果你勇于突破定论所设定的极限,就会将
      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变成确凿的事实。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