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上降神兵(2)
      
          英雄式员工向长征学什么
      
          所向披靡的红4 团不辱使命,再建奇功,突破天险,打开了红军的北上通道。
      聂荣臻后来评价这一战斗时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
      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
      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面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腊子口,面对敌人的重兵把守,在一般人
      看真是“没办法”了。但是,在这没办法的绝壁面前,威武的红4 团群策群力,还
      是想出了办法,上演了“腊子口上降神兵”的雄壮话剧,创造了在一般人看来“绝
      对不可能”的人间奇迹。   
      
          现代企业组织里,难免会遇到一些“腊子口”一样的难题和难关。每当此刻,
      经常可以听到一片叹气声:   
      
          “实在是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句“没办法”,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不努力的理由。但也正是一句“没办法”,
      扼杀了多少人自身的巨大潜能,浇灭了多少人的创造之花,阻碍了组织事业前进的
      步伐!   
      
          是真的没办法吗?还是他们根本没有好好动脑筋想办法呢?   
      
          生气“逼”出来的办法   
      
          一次春节假期前夕,北京一家咨询公司的老总准备给每位员工的母亲买份礼物,
      于是,走进了公司附近一家著名药店的分店。东挑西挑后,终于看中了一种补血剂。 
      
          没有想到服务员告诉这位老总,产品只剩下两盒了,离他要求的数量还差很多。
      “能不能到总部进点货?”老总跟服务员商量。服务员告诉他:“那得等3 天以后,
      因为第一天报上去,第二天才能够到仓库,第三天才能送货。”   
      
          可是这位老总的员工们订好了火车票当天下午就要启程回家探亲了,这位老总
      有些焦急地问:“能不能早一点呢?”   
      
          药店的服务员们都摇头。   
      
          这时这位老总有点生气了:“你们的药店是有多年历史的老店,很有信誉,现
      在顾客急着要货。你们怎么就不能想想办法?”   
      
          这位老板一生气,从服务员的表情来看,果然起作用了。于是这位老总又鼓励
      他们:“想想办法吧,一定能解决的。”   
      
          这位老总平时以足智多谋著称,便饶有兴致地和药店的服务员们一起探讨起还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这时,一位姓孟的女服务员说:“我们可以试试给附近的其
      他分店打个电话,看他们有没有货。如果有的话,我们先向他们借,3 天后再还。” 
      
          大家都觉得主意不错。姓孟的服务员很快到里屋打电话去了。不久,她满脸笑
      容地出来了,对这位老总说:“先生,我刚才给附近几家分店打过电话了,他们的
      存货也都不多,但几家凑起来还是够的,请您先到我们楼上的办公室等一下,我马
      上打车过去帮您取。”   
      
          这个药店服务员们开头认为“没办法”的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虽然是件小
      事,但和“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那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一样告诉世人:只要想办法,
      就一定有办法!   
      
          办法是用脑子想出来的,积极地“想办法”是“想到办法”的前提。如果不动
      脑子,只顾摇头,或者不愿意“挖空心思”地去想,那一定不会得出好主意,找到
      好办法的。   
      
      
      
          记住: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想办法才会有办法。一个懒于动脑或者思考问题浅
      尝辄止的人,永远无法找到打开横亘在事业成功之途上的“腊子口”的办法!在
      “难关”面前,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当然,等待他们的除了失败之外不会有别的! 
      
          5 .去陕北找刘志丹   
      
          ——正确的决策来自最新信息   
      
          每个员工都要知道的长征事迹   
      
          中央红军长征到川西北地区,处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之中,终日作战,特别
      是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区中停留了近3 个月,几乎完全与外部隔绝,根本无法得到其
      他根据地和红军部队活动的任何确切信息。即使是在1935年6 月份召开的两河口会
      议上,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究竟应该到什么地
      方去建立根据地,始终无法最后确定。毛泽东甚至做好了长期进行无根据地的游击
      战争的准备,并计划将红军中年龄比较大的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等老
      同志送到白区从事地下工作。   
      
          ●毛泽东的“精神食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