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时代(1)
      
          27.   理性的时代
      
          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它想说明的是,人们的思
      想越来越从迷信中,也包括盲目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在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时期所
      开始的事业,以更为显著的形式得以继续。这种新的思想潮流首先来自英国和法国。
      所有迄今为止对宗教、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观念都遭到了置疑,受到理性判断的严
      格考验。凡是经不起这种“理性”考验的东西,就会  —  像在实验室里一样  — 
      被抛弃。只有人们用理智可以认识的问题,才是真实的,法国人若内·笛卡儿,早
      在1637年,在他的《方法谈》一书中这样写道。
      
          人不应该再受陈旧的权威所左右,而应该独立地和理性地,即“开明地”行事。
      
          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在他的著名论断中,总结了启蒙的含义:“启蒙
      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
      思考的无能状态。这种受制状态,是自己造成的,如果这种受制状态的原因不是由
      于缺少理智,而是因为没有他人的指点就没有决心和勇气的话。那么Sapare aude !
      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的竞选口号。”
      
          (插图:原文第102 页。文字:伊曼纽尔·康德,1724-1804 。)
      
          启蒙主义者主张人的自然平等,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尊严,是任何人
      都不能剥夺的,包括皇帝。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89年写道:“如果我们看到,
      人在如何置身于自然之中,那我们就看到了:这是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
      
          七十年之后,日内瓦的让·巴蒂斯特·卢骚在他的《社会协约》一书中,说过
      这样一句话:“人是在自由中诞生的,但却又到处给他戴上了枷锁。”卢骚、洛克、
      康德、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其他启蒙运动者要给予粉碎的,恰恰就是这些枷锁。在
      自由中诞生的人,也应该在自由中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天生权利。他们应该签定协
      约,平等地确定被统治者和统治者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不使任何人在国家中权力过
      大,权力应该分隔开来:一个立法,一个执行,另一个则应该关注这一切是否在正
      确运行。
      
          根据这个思想,统治者不是由上帝,而是由人民选择的。他的使命是尊重人的
      尊严、人的自由、人的福祉和促进人的幸福。如果一个统治者不能遵守和人民签定
      的协约,或者滥用人民对他的信任,那么人民就可以罢免他的职务。这种新的革命
      性的思想,当然遭到了欧洲占统治地位的专制主义势力的拒绝。只有奥地利的约瑟
      夫二世、俄国的女皇卡塔琳娜大帝和普鲁士的王储弗里德里希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
      
          28.普鲁士王位上的哲人?
      
          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 ),当王子时,有过不寻常的童年和青年。“士
      兵国王”要把儿子培养成为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弗里茨必须和我一样!”早在
      弗里茨五岁的时候,他就让儿子穿上军服,和他一起参加骑马、狩猎、阅兵和演习。
      
          而这个王储却对军事和一切“普鲁士品质”十分反感。这个聪慧而稚弱的弗里
      德里希真正喜欢的却是宫廷的生活和美好的艺术,他特别喜爱法国文学,偏好哲学,
      创作诗歌并秘密学吹横笛。而对他父亲来说,这些都是愚蠢的荒唐事,他常常为此
      遭到父亲的责罚。弗里德里希18岁的时候,为了摆脱父亲的皮鞭,和一个朋友出走,
      想离开这个国家;但在边境被抓获。国王把他们两人送上了军事法庭,并判处了死
      刑。在行刑前,王子虽然得到了赦免,但却不得不看着自己的朋友上了断头台。这
      以后,按照父亲的意志,他被关进了监牢。
      
          所有这些遭遇和经历,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年轻的弗里德里希。很快他就顺
      从了父亲的意愿,在行政管理、经济和军队中学习本领。最后他甚至和父亲为他选
      择的,他并不爱的公主结了婚。他和公主生活在勃兰登堡的莱茵堡宫中,但却终于
      有了闲暇转向他所喜欢的音乐和文学,并开始从事哲学研究。他在这里开始和伏尔
      泰通信往来并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塑造了一个责任心很强又热爱和平的统
      治者,在行动中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响。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切。统治者在他的眼里
      只是“国家的第一公仆”。
      
      
      
          (插图:原文第105 页。文字:弗里德里希大帝,即腓特烈大帝,木版画,作
      者:闵采尔。)
      
          弗里德里希于1740年登基为普鲁士国王,很多人都希望在普鲁士王位上终于来
      了一位哲人,以和平的理念统治国家。在短时间内确实也是如此。登基后没有过几
      天,他就取消了体罚;同样取消了国王干预司法的权利。他采取措施,让所有人不
      论什么阶层在法庭受平等待遇。然后,他又宣告信仰和宗教自由。“在我的国家里,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获得灵魂的安慰”,这是他的一句名言。
      
          对他那个时代来说,弗里德里希确实是一位宽宏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
      士除了传统的臣民精神,也有了发展新思想的可能性。例如诗人戈特霍尔德·埃弗
      赖姆·莱辛在他的文章和剧本中,特别是在《智者纳坦》中,提出所有人在相互关
      系中,都应该理智、宽容和人道的主张。没有人在普鲁士反对这一观点,国王更是
      如此。
      
          然而,弗里德里希毕竟不仅仅是一个哲人,他还是普鲁士最高的军人。在这个
      角色里,他出人意料地利用了出现的第一个机会,向哈布斯堡王朝索要土地,以扩
      大自己的版图。这个机会,就是哈布斯堡的皇帝查理六世的驾崩,引起了神圣罗马
      帝国内部发生争执,即他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萨是否应该继承皇位,还是只能登上
      奥地利的国王宝座。由此而产生的动荡,立即被弗里德里希所利用,把军队开进了
      属于奥地利管辖范围的西里西亚。于是爆发了西里西亚战争。玛丽亚·特蕾萨遭到
      两次失败之后,联合了俄国和法国,接着开始的从1756-1763 年的“七年战争”,
      普鲁士已无法取得胜利。但面对强大的联军,弗里德里希却显示了他作为统帅的卓
      越才干。首先他要依赖的,就是普鲁士军队的严明纪律和战斗力。当这一切都不足
      以取胜,战争眼看就要失败时,弗里德里希却十分幸运  —  甚至有人说是出现了
      一个奇迹  —  :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突然谢世。而她的继承人彼得三世却和她完全
      不同,他是弗里德里希的崇拜者,因此掉转了枪口。一年以后,这场战争以“胡伯
      图斯堡和约”宣告结束。这时已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大帝(即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
      国王,终于使普鲁士变成了欧洲大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