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哥们”的最后战役
      
          “北京哥们”来到巴格达时,整整40岁。他早年是厨师出身,中俄边境开放后,
      跑到俄罗斯做了10年贸易,个人资产一度高达上千万。后来三个人合伙卖太阳镜,
      进价一元,卖出一美元。集装箱从中国发过来,火车没到站就被经销商抢光了。有
      钱以后,三个人闹矛盾分家,分别运了好几个集装箱的太阳镜过来,互相压价,结
      果都做赔了。
      
          “北京哥们”赔掉了近一半的资产之后,又去捷克做鞋子的生意,数百万赔到
      几十万。转战阿富汗,没有转机,几十万赔到十几万。护照上盖满了各个国家的签
      证,浪迹天涯,行囊空空。
      
          刘磊曾听新华社的朋友说,有个北京来的厨师在伊拉克也准备搞餐厅,不久之
      后就发现安得鲁斯公寓大堂告示栏上贴着一份菜单,用中英文写着菜式,非常专业。
      刘磊心头一惊,让小何打个电话用英语试探看对方英语怎么样,是不是中国人。试
      探的结果是,对方是中国人,英语不错。
      
          “中国龙”餐厅开张后,有个中国人就找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才开张
      两天,你就来拆我台脚了!”刘磊迎上前去:“老兄,我这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
      办起来的啊,只能说我们不谋而合了!”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北京哥们”带着身上仅有的十几万又来到伊拉克,看到的却是治安和环境都
      更加糟糕的景象,便打退堂鼓回到约旦,在约旦的旅馆里绝食三天。思前想后,觉
      得就这样放弃太不甘心了,坐个车又回了巴格达,一来一去——500 美元打了水漂。
      
          “北京哥们”落脚伊拉克的第一步,是想开一家外卖店。他花了身上所有的钱
      买了价值不菲的卫星电话,外加煤气灶、冰箱、锅碗瓢盆,四处贴广告,自己亲自
      操刀主厨,一个人独当一面的生意就这样开张了。
      
          外卖店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炸弹事件,生意突然变得清淡,加上他没有
      发电机老停电,冰箱里的食物损失太大,生意和刘磊的餐厅一样,无利可图。两人
      有时无聊,经常去底格里斯钓鱼。刘磊跟他聊天时,“北京哥们”总叹自己命苦,
      思想非常悲观,他不仅背负着挣钱的重任,还背负着婚姻的压力。家道中落之后,
      养尊处优的老婆只好去酒店做服务员以维持生计。这次伊拉克之行应该是他最后的
      战役,如果还不能东山再起的话,回国等待他的也许就是离婚了。
      
          刘磊劝他找个地方当厨师,一个月多少也有一些收入。他凄然一笑,也许是在
      说,我曾资产千万,怎能再接受这样的工资?
      
          在刘磊的餐厅搬进绿区后,“北京哥们”最终选择给一位在巴格达德高望重的
      华商做事,在这位华商的中国商城当装修监工。他说:“商城老板是大鱼,我就跟
      在后面,捡他不想吃的小鱼小虾,慢慢发展!”
      
          但“北京哥们”一直没有等到机会,做了半年事情,一分钱工资也没有拿到。
      后来卫星电话也被偷了。丧失信心的他将电冰箱、煤气灶、烤炉送给这位华商后,
      黯然离开了巴格达。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