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承载着什么
      
          这次又见北大荒,感觉和二十多年前不一样,是我老了,还是北大荒老了?互
      相见了面,那种感觉是沉甸甸的。
      
          北大荒确实已经不年轻了。开发四十多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它很有些疲
      惫的样子。粮食越交越多,负担也越来越重。不知不觉间,已是拉家带口,步履艰
      难。如今,开发北大荒的第一代人已经纷纷离退休,他们为这片土地,“献了青春
      献终身”,成了北大荒的第一批老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孩子的孩子正在
      出生、长大,他们要上学,要住房,要比父辈更好的生长环境,于是,老老小小,
      农垦成了一大家子,成了一个小社会。
      
          小社会的形成有历史渊源。北大荒原是没有人烟的荒原,开发使这里有了人群。
      有人群,就有了社会需求,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接下来,医院、幼儿园、学校、
      邮局、商店;再下来,警察、电视台、银行……慢慢地,什么都有了,小社会运转
      起来了,成了农垦的一部分。
      
          细想起来,这部分本该谁来管呢?农场是企业,企业经营要交税,税里有一部
      分就该是政府用于基础建设、社会事务的,然而,农场没有得到这部分返还。多少
      年来,他们一边交税一边自建家园,他们说,我们的负担是双重的。
      
          要问北大荒承载的这个负担有多重?一个农场场长告诉我,他要用三分之一的
      精力去对付生产以外的事情。一位农管局长告诉我,光是老人孩子,也就是养老基
      金和教育资金,每亩地就得担负二十五元。
      
          北大荒的沉重感不仅是昨天留下来的,更有今天要面对的。
      
      
      
          北大荒的国有农场曾是计划经济很彻底的地方。哪块地,种什么,都有指令,
      国家拨钱拨种子拨化肥,农场交小麦交大豆交玉米。国家拿钱,农场种地,这种关
      系稳固地实行了几十年。然而,现在,老农垦遇到了新问题,市场经济来了,计划
      经济还没有走,就这么掺和着、交错着,倒让农垦着实遇上了没遇到过的难事。交
      粮食,是计划经济方式;买生产资料,是市场经济方式,里外一算,农场的负担又
      多了一重。然而,谁叫咱是粮食生产国家队呢?黑龙江农垦给负重的自己又加上一
      副重担:本世纪末实现一百亿斤商品粮。
      
          到底是北大荒,到底是北大荒人。
      
          告别北大荒,农垦人很郑重地授予我一枚纪念章,那是大豆的颜色,小麦的颜
      色,玉米的颜色,金灿灿的,上面刻着四个字:北大荒人。这将是我最珍视的。
      
          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四日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