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路上的彷徨(2)
      
          2 .无形的压力我是天津商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今我要从天津走出去求
      职,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南下广州,准备参加一家大型国际银行的面
      试。我是个天津人,原本打算毕业后可以留在家乡安逸地工作。然而,五次面试的
      失败以及工作选择余地的狭窄,让我在痛定思痛后,决定重新做一次选择。于是,
      我把简历投向了上海、广东和北京。爸妈是最早出来阻拦我的人,他们最希望的就
      是自己唯一的女儿依偎在他们的身边。爸爸甚至把宽容心放到了最低的限度:“找
      不到工作,大不了我们先养你一段时间,你慢慢找好了。”然而,这现实吗?爸妈
      过两年就要退休了,是时候让我挑起生活的重担了。
      
          我从去年十月份就开始找工作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共参加了10场。一直以来,
      我对自己的专业都很有信心,入世后,哪家单位不缺英语啊,这可是一个炙手可热
      的专业啊!老师也安慰我们,说外语系的学生要是找不到工作,那学化学的就只能
      闷在家里研究哪个是无机物哪个是有机物了,最后,他还要求大家慢慢谨慎地选择,
      不要急于签约。
      
          然而,当投出第一份简历的时候,我对自己的专业才有了个清醒的认识。那是
      一家涉外的会计师事务所,招一名文秘,待遇甚好,对英语的要求也特高。我想,
      我的专长也许能够在这里发挥一下了。人力部的负责人看了一下我的简历,问:
      “有没有辅修专业?”“没。”我老实地回答道。“懂不懂法律、审计、会计?”
      “不是很清楚,大学没学过,也不用学。”“那我劝你还是去当翻译吧,我们需要
      相关专业懂英语的人,何况现在英语好的人多的是,后面还有好些‘海归’在排队
      呢。”
      
          刹那间,我真的感觉自己被人当头打了一棒,辛辛苦苦奋斗了四年的成绩在轻
      描淡写中被否定了。接下来的几次招聘也是如此,很多单位需要的英语系学生都要
      附带其他专业知识,很多名校的学生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但英语水平都不比我差,
      于是我就处在了相对被动的状态。我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的处境,来自不同专业不同
      学校的人对我所施加的无形的压力。我也参加过几次招聘会,都因为心理恐慌和紧
      张的缘故,一次次痛失了来之不易的良机。也许是因为在爸妈的怀抱里惯了,为了
      自己在将来能够更好地立足,我想应该走出家门去外面闯闯。然而我感到一股无形
      的压力压在我的心头,失我觉得呼吸困难,以后就我孤单单一个人在外拼搏了,我
      不知道是否能够支撑下来。很多名校的学生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但英语水平都不
      比我差,于是我就处在了相对被动的状态。我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的处境,来自不同
      专业不同学校的人对我所施加的无形的压力。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必须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但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
      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为此,建议学校、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下有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来
      自各方面的压力:
      
          ①必须正确评价自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通过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自己
      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但关键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
      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认真分析,
      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调节心理,争取新的机会,达到求职择业的成功。
      
          ②适时进行心理调适。实施“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后,使大学生
      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
      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大。近几年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
      策以来,出现了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一时没找到工作,这本来是正常现象,要找到本
      人求职愿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需要时间过程,甚至是机遇。但不少同学怕自己走
      入这个行列而忧心忡忡。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
      试,感到胆战心惊。尤其对自己向往的高职、高待遇的单位,参加竞争的人越多,
      录用条件越严格,有的同学就越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当然还有的因自己是女生而
      怕求职困难,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而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有的因
      自己曾违纪而受过处分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些都是择业心理焦虑现象的表
      现。
      
      
      
          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在职业未最终确定
      以前,大学毕业生普遍都有急躁心理。他们恨时间过得太慢,怨用人单位优柔寡断
      ;他们希望谈判桌前就一锤定音,希望无须经过周折就能如愿以偿。急躁心理还反
      映在选择单位上,在对用人单位信息掌握较少或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的
      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尤其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未
      落实单位的一些学生,心理更为急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的这种急燥心理,
      常使他们忧心忡忡、烦躁不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
      
          对涉世不深、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择业的
      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会使人产生压力感,攻击自身的惰性,
      增强进取心,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但是,如果心理上过度地焦虑、沮丧、不安,
      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它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埋没他的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
      要的困难,影响择业的进程,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社会的学子而言,要克服焦虑繁荣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
      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传统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大学生求职、择业本身
      就是一种竞争,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没
      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可能丢掉这份工作。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
      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当然还应克
      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否则就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
      忧虑的情感。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
      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③勇于接受挑战。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
      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嫉妒心。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
      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
      借助贬低、诽谤以致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实际
      上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满足方式,不但给自己形成一种压力,更阻碍自身的发展。
      
          嫉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只不过是轻重有别。在求职问题上
      嫉妒心理的表现,如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
      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
      台等不良手段。别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的恼怒。
      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嫉妒心还使班级或宿舍内
      人心涣散、人际关系冷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
      顺利进行。
      
          嫉妒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心胸狭窄,虚荣心强,名利思想太严重等,
      实质上是自私的表现。嫉妒心是市场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
      的有害心理。要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
      的是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真诚待人,二是要学会爱人。做人要诚实,这是立身之本,
      诚实的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潇洒地工作和生活,不会
      因做了亏心事而自欺欺人、担惊受怕、惴惴不安。诚实的人还可以主动改善人际关
      系,做好工作,使事业取得成功。爱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有了爱人的精神境界,
      就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别人有困难时给予帮助,有痛苦时给予安慰,就不会
      产生嫉妒心理。当然提高道德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一
      点一滴做起,长期地加强自我修养。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
      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如果别人在某些方面确
      有优势,而自己明显不足,就要坦然对待,审时度势,下决心去超越,或转移竞争
      方向,在其他方面努力做出成绩。
      
          另外,现代大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以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为理想职业
      的选择标准,要求所选择的工作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
      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这是典型的贪图享受怕吃苦的表现。就目前来看,
      越是艰苦的地区、艰苦的单位,越是需要大学毕业生。而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边
      远贫困地区就业,主要原因是他们害怕艰苦环境,担心到那些地方没有前途,经济
      收入少,生活艰苦。即便是从边远贫困地区来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去,这就更增加
      了毕业生的怕苦心理。在怕苦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们选择职业的面很窄,增加了大
      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严重影响择业的成功率。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大量需
      要毕业生的边远贫困地区、重点行业无人问津,而需要量小的沿海地区、中心城市,
      毕业生报名数远远超过需求量。有的宁可在大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到适合自己所学
      专业的边远贫困地区、重点行业就业。
      
          要克服怕苦心理,首先要思想上认识到能吃苦是一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
      不能勇于接受挑战,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在求职择业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非议
      的。怎样才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呢?这就需要我们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地认识自
      己,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
      作”,而且更要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自己,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绝不“跟着感觉走”,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捕捉到常人难以捕捉到的成功
      机遇,增强创造性和具有独特的求职择业见解,培养和具有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
      确定恰当的期望值,及时协调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和
      行动对外界刺激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反映,从而得到求职择业的成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