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是一种脆弱的幸福
      
          刚上大一时,人地生疏,我的性格又比较内向,虽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但做
      事却总是我行我素,独来独往。这样的日子非常孤单,于是不知不觉间,她走入
      了我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有她的陪伴,我们一起上学、吃饭、聊天、回家,彼
      此都有“得一知己足矣”的幸福感。我比以前爱说话了,性格也逐渐开朗了,与
      她更是无话不谈。但是,这种偶然的相逢是如此脆弱,没过多久,她离开了我。
      
          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从未经历过的失意与苦闷。生活突然变得索然无味,我
      再也无法回到以前独来独往的生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情绪低落,做什
      么事都没有兴趣。同学问我是不是有心事,我只是茫然地摇摇头。后来我终于忍
      受不了这种压抑,向一位朋友和盘托出了所有的苦闷,痛快的倾诉使我轻松了许
      多。
      
          朋友说:“你不能这么压抑地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阴影。”靠自己?
      在最痛苦的时刻,我开始寻求产生困扰的根源。
      
          比如:我总认为她不应该这样对待我。可为什么不应该呢?作为一个普通人,
      她有择友的权利。她和我只是不像以前那样亲密,并非因为矛盾而彻底决裂,况
      且她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烦恼是由于她的缘故……渐渐地,我发现我是在自找麻烦。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找回失落的世界呢?我的情况不会比
      以前更糟。于是,我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状态——当然,也不像以前那么内向了,
      开始给每个人带去微笑,与每个人融洽相处,享受自由和快乐。
      
          这段经历让我成熟了很多。特别是后来上过一堂心理健康课后,我真正明白
      了自己的痛苦所在。那节课教师讲的是“认知失真分析”。所谓认知失真,通俗
      地说,是我们对环境、现实生活和他人情况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比如说,我们会
      认为某人理所应当对我们很好,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别
      人不一定会这么看。我们的看法就是歪曲现实之后的反映,一定会酿造失望。每
      个人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认知客观世界,都会有或多或少认知
      失真的问题,这也是正常的。
      
          假如认知失真过于严重,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态度。那么,我们该如
      何克服呢?许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试验,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有一种具体做法
      是,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写出:随想(指自己当时的情绪、心境),认知失真类型
      及反驳(用客观情况及主观感受反驳随想,使随想不成立)。
      
          比如,以我的经历举例。随想有两点:一,我很痛苦;二,她不应该这样对
      我。认知失真类型:一,极端思维,主要指我总偏激地认为她对我不像以前那样
      亲近就是一种背离和决裂,导致我对痛苦感受程度夸大;二,强迫性的内心指令,
      即我总认为她必须不做某事。
      
          反驳:对于第一点,我们并没有互不往来,只是不像以前接触那么频繁,关
      系还是很友好的。我所感受到的只不过是挫折后的烦恼和迷惘,还远远谈不上痛
      苦;对于第二点,她有择友的权利,有选择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权利,我无权干
      涉。至此,分析完成,达到预期效果:能客观、理智地看待这件事,从而使矛盾
      淡化、问题消失。
      
          现在回想起来,我甚至感谢大一的这段经历,让我收益良多,使我不仅学会
      了享受独处,还理解了认知失真。其实这种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十分常见,尤其是
      在集体生活中,彼此的近距离接触最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而摆正自己的心态,积
      极健康地面对生活、与他人相处,才能享受生活。
      
          (肖然)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