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在中国
      
          在我和东华的极力劝说之下,本来想大学一毕业就出国“洋支边”的石姗终
      于回来了!在机场看到她笑吟吟地向我跑来,竟刹那间不敢相认,头发黄了,脸
      晒黑了,此外还有哪里变了?想起过生日的时候曾经意外收到她的祝贺电话,我
      不能不暗自感慨,自己在中国迎来的,已经是一个长大了的女儿。
      
          “爸爸,你知道我怎么下的飞机?我猛吸一口,憋住气,然后再重新开始呼
      吸,就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中国!”原来首先迎接石姗的不是我,而是污浊的空
      气,听着石姗有点夸张的语气,我不禁笑出了声。“啊,爸爸,你们把华盛顿的
      房子弄得太漂亮了,我太激动了!我高兴你们回国!”《我在美国当警察》的第
      一部最后一章的标题是:“三口人,三个国家,三个梦”,当时我在美国,石姗
      在希腊参加一项海外研习项目,而东华则留在她始终眷恋的中国,三个人怀着不
      同的理想走在完全不同的方向上。
      
          而这本书的成功却改变了我的轨迹,不但把我拉回了中国,还让我和东华重
      新粘连在了一起,只有石姗,却似乎已经注定和我们渐行渐远。我不能改变她,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她离去之前,抓紧时间多多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所以,我和东华才殷切地召唤石姗回国,和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特别的假期,
      她也很听从召唤,按时回来了。冒着酷暑,我带她逛天安门、天坛、颐和园、北
      海……尽我所能想让她多吸收一些中国的文化气息,希望除了亲情之外,中国文
      化的纽带也能把我们系得更紧一些,哪怕她已经对中国文化水土不服。我还带石
      姗去看我录制电视节目,潜意识里,我想让她知道,爸爸在中国已经很有名啦,
      不再是那个天天靠肌肉和拳脚在美国拼命的警察了。她背后跟朋友说:“以前我
      从没觉得爸爸有写作的才能,有时候要用英文写东西还打长途找我帮忙,没想到
      他也成了有名的作家!”
      
          是啊,论英文我也许永远都不能和她这个未来的剧作家相比,可我的中文写
      作才能她也永远体会不到,因为她的中文阅读能力只有五岁小孩的水平。女儿读
      不懂我写的书,这不能不是我的一个遗憾。
      
          我的中国文化根底像是一根无形的线,最后还是把在海外漂流了17年的我给
      拽了回来,而石姗却没有这根无形控制她的线,她要把自己向广阔的世界放飞了。
      终于,分手的时刻到了,又是首都机场,十七年前我从这里奔赴未知的前程,十
      七年后我又在这里送别女儿,这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怎么能理解千万人凝注
      于它的复杂感情。
      
          在候机楼前,我想站在当年我出国时的位置上和石姗再合一张影,但已经不
      可能了:车辆来往不断,最后我们只有站到路的另外一侧,请一个老外帮我们拍
      照。面对镜头,我揽住石姗的肩膀,她不但没有拒绝,反而更往我肩上靠了靠。
      外国人走过来把相机还给我们,对我说:“你有一个很美丽的女儿!”
      
          “是啊,可惜她要走了。”我回答。“她还会回来的,不是吗?”不是吗?
      是的,我相信石姗总有一天仍然会回到我身边,带着她新的人生经验,让我为她
      惊喜,为她心悦诚服。
      
          而我和东华,也会拥有我们新的人生,也许仍然磕磕碰碰,并不完美,但那
      仍然将是我们相扶相携中完成的共同创造。我们不该再担心什么,人生已经攀过
      了向上的陡坡,我们的婚姻也已经过惊涛骇浪和战火的洗礼,
      
          从今往后,我们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了,剩下的只有获得。好好生活,珍惜每
      一天——督促我的不再是欲求,而是生命本身的美好。看着石姗的背影消失,东
      华按住我的手臂:“看你,又流眼泪了!”是啊,我的心又被亲情和爱给淹没了,
      为此我感到幸福。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