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2)
      
          电视剧《严凤英》最终选择了马兰。这部电视剧在当时看来还是不错,这里有
      马兰的功劳,她的表演令我刮目相看,她彻底地摆脱了学生时代的平庸,成长为一
      个出色的演员。她的光环一直照射在黄梅戏这个舞台上,而余下的人只能成为光环
      下的影子。
      
          该是思考离开的时候了。
      
          我和马兰一起合作的戏并不多。突出的合作是排演黄梅戏莎士比亚改编剧目《
      无事生非》,我们演姐妹俩,正象我前面所说的,马兰在排练场总是感觉戏不是那
      么很到位,可是,当她一站在舞台上,站在绚烂的灯光前,她就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这个戏让马兰获得“梅花奖”。我虽一无所获,但还是很高兴。因为,从这个
      时刻起,我越发意识到自己“影子”的地位,应该果断的为自己寻找另外一块新天
      地了,我想这并不算是逃避,而是寻找一个新的方向,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从预想
      到实现,竟然周折了八年的时光,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我和马兰虽说是同学,是同事,或许是无形中有一种竞争关系吧,所以我们同
      学五年,共事十几年,近二十年的时间相处,却很少在一起说过女孩子家的知心话,
      多少有点隔膜。
      
          记得只有一次姐妹们聚会,马兰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那天演出结束后,
      大家妆都来不及卸,兴冲冲地一起去吃宵夜。男女同学们难得一聚,情绪饱满而高
      涨。尤其是马兰兴高采烈,话语多多,把从前大家的一些趣事都抖落出来,她还不
      经意唱了几段我听起来既熟又生的唱腔。
      
          “你这些唱腔都是哪出戏的。”我问她。
      
          “什么哪出戏的?是你自己唱的你都不记得啦?”她笑着说。
      
          “我唱的哪出戏呀?”我还是想不起来。
      
          “你看看你,不要这么骄傲好不好,你演的广播剧呀,你真忘啦?”
      
          我还唱过这样好听的唱腔?我想着,竟也有些激动。那个时候,因为大家都觉
      得我长得难看,所有出镜的机会都与我失之交臂。而那时广播剧很盛行,于是我就
      成了广播剧专业户了。广播剧是可以拿着唱本唱的,不需要背下来,唱过就忘记了,
      没有想到马兰还记得那样清楚,唱得这么完整。我想,这也是她过人之处吧,平时
      你并看不见她怎么用功,但实际上她是一个有心人。
      
          那个晚上,我们玩到深夜也不想散去。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说什么都那么有兴
      致。最后,彼此不说话了,沉默中我注意到,每个人的睫毛膏都随着眼泪挂在脸上,
      形成两条长长的黑线……
      
          那是我印象中,我们五姐妹在一起最开心的一回,也是我看见马兰最放松的一
      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印象了。那一次是合肥市电视台请我们五姐妹一起参加
      春节晚会,这是“五朵金花”难得集中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后来有很多媒体提
      过类似的想法,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我想这种种原因中,最关键的原因还是
      马兰。有一回,她就明确地说,以后不要再提什么“五朵金花”了,我们也不再是
      什么花了,这种提法没有意思。既然她率先离开了这个“组织”,那么这个“组织” 
      自然就溃不成军了。后来有人猜测,也许是马兰不愿意和我们绑在一起,也许是我
      们不想沾她的光,于是就各奔前程了。可是,当我得知浙江“小百花”二十年后再
      聚首的消息,其中朋友何英等人还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我的心中便涌起了一种难
      以名状的感情。
      
          其实,我想我们谁也没有刻意要去提什么“五朵金花”,可这不是我们想说或
      不想说的问题,而是媒体要这么说的,说的时候是他们的需要,不是我们的愿望,
      现在你想让人家来追着你说,人家还不乐意呢,
      
          马兰嫁给余秋雨,让所有关心她的人忧喜参半。马兰和余秋雨的热恋,开始于
      黄梅戏《红楼梦》的排练过程中。这出戏我很喜欢,也欣赏马兰的表演状态。这出
      戏是在我离开黄梅戏剧院之后排的,看过以后,竟激起了我重返舞台的愿望。
      
          成家后的马兰,又和余秋雨再度合作了《秋千架》。这部戏的创意初衷是好的,
      是想做成一部大胆改革的黄梅戏音乐剧。但是从演出实践看,没有想象的那么成功。
      尝试,总会是有风险的,尽管舆论对这台戏评价不高,我还是欣赏他们的勇气。
      
          因为是同学、同事、同行,难免经常被人问起马兰。问的最多的当然是她和余
      先生的婚姻,对此,我恰恰不甚了解。倒是有一位朋友说过这样的话:马兰嫁给余
      秋雨,两人的位置好象就颠倒了——马兰看起来好象一个学者,而余秋雨则越发像
      是一个演员。
      
          不过,我相信他们的婚姻是有道理的。中国有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
      门。”在旁观人的眼里,也许他们的学问有差异,他们的喜好有不同,他们的年龄
      有悬殊,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有更多的相同之处,是不为外人所知
      的,他们应该是一家人。
      
          我从心底里祝福马兰,我们几个小姐妹也都非常非常希望马兰过上幸福美满的
      生活。当然,我更希望马兰继续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我希望不要失去这样一位难
      得的对手。我们之间应该有一盘永远没有下完的棋,而不是过早的留下残局。
      
          马兰,珍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