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禁毒攻坚战
      
          文/ 潘多拉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其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偶尔服用
      微量
      
          毒品,能使人做出香甜的美梦,剂量太大则易致死。”大约因为是唯意志论者,
      认为人能把握好服用毒品的频度( “偶尔”) 和量度( “微量”) ,尼采对毒品危
      害的估计显然失之于过轻。今天,毒品泛滥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恐怕再也不会有
      人像他那样相信毒品吸食者的“理性”了——如果说真有所谓“理性”,那也只能
      是千千万万毒品受害者用健康、血泪和生命的代价换回的一句话:接近毒品,等于
      接近死亡。
      
          毒品的危害之所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是因为它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结
      构性腐蚀的危险。从摧残人的肉体,到毒化人的灵魂,一个人、一个群体一旦被缴
      械,接下来毒品必然会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蔓延开来,这意味着更多的软弱、腐朽、
      残忍和犯罪在更大范围内横冲直闯——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整个
      人类文明的大厦完全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地。从一定意义上看,毒品交易是一种
      典型的地下经济。1773年,英国驻印度殖民政府第一任总督哈斯丁斯在谈到英国政
      府特许给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专卖权时说:“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
      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限制
      鸦片的国内消耗。”可见,即便是在18、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等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输入鸦片的“非常时期”,作为地下经济的毒品交易也仅仅只能用于
      对外贸易的目的,在英、法等国国内仍然属于非法。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探访“金三角”,在缅甸佤邦联合军控制的地区看到,毒品的生产和交易俨然一派
      自由买卖、公平合法的景象,但当地军方负责人也不得不承认,一方面有政治上的
      压力,一方面对自身也有危害,他们已经开始削减罂粟的种植面积。而在“金三角”
      
          的其他一些地方,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广甘蔗、水稻、
      西瓜等替代种植项目,已经成功地控制了毒品生产和交易的规模,使围绕毒品展开
      的地下经济受到挫伤,朝着“从源头上禁毒”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为一种地下经济,毒品交易无论是双方之间“一个要买,一个要卖”的关系,
      还是多方参与的“产、贩、供、销、购”一条龙体系,自始至终都既毒化着人的灵
      魂,也给社会带来了毁灭性冲击的危险。也就是说,毒品消费和毒品交易从来就不
      是某种无伤大雅的地下经济行为,更不是能够给社会生活带来斑斓色彩和盎然情趣
      的个人私密空间或亚文化交际场所,而是一种从根本上扭曲人伦、灭绝人性、动摇
      人群道德基准、背离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绝对可怕的瘟疫。当我从禁毒展上看到那
      个削瘦、萎缩得比骷髅还要令人恶心的吸毒者麻木而呆滞地从床上坐起时,我只能
      说他已经不再是人,而是一个鬼;当得知重庆有个瘾君子因多次向母亲索要钱款以
      充毒资而不得,遂丧心病狂地向生他养他的母亲连续砍下20多刀时,我也只能说他
      已经不再是人,而是一只野兽;当得知有一对男女毒瘾发作时“情不自禁”地在可
      怜的弃儿“丢丢”身上疯狂施暴时,我真恨不得要将他们千刀万剐( 他们既已“情
      不自禁”,遭此酷刑想来也该浑然不觉) ;当听说青春美丽的女演员在扮演吸毒者
      时出于好奇而不幸沾上毒瘾,最终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我除了无比的伤痛,还要对
      那些轻率地安排一个缺乏必要防毒知识的少女去扮演吸毒者的人表示愤怒……这些
      年来,不少地方的吸毒人数逐年上升,且渐呈低龄化、团伙化、群体化趋势;吸毒
      人群从先前以个体户、无业者为主的人群波及到学生、演员以及国家公务员等人群
      ;静脉吸毒成为传播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渠道( 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检测发现的3 
      万多例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中,有70% 左右是使用不洁注射器吸毒的吸毒者) ;鸦片、海洛因等
      传统毒品之外的摇头丸、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以及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
      醉药品开始泛滥;因吸贩毒而诱发的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有增无减;跨地区、
      跨国境的毒品交易活动愈演愈烈;女性涉毒犯罪问题明显突出。尽管中国政府一刻
      也没有放松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但当前禁毒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局面不容乐观。
      
          另外,在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人际交往日渐频繁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一个毒
      品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或者缺乏很好的自我
      把握的能力,加之如果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说只要稍一不慎,就很有可
      能在有意无意中接近毒品并成为它的俘虏,很快就屈服于一种可怜而又可耻的身心
      依赖,沦落为一种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生不如死的病态存在。如果说“毒品环境”
      
          毒害了吸贩毒者,那么吸贩毒者反过来又毒化了“毒品环境”,这就是围绕毒
      品而形成的一个万般危险的恶性循环。
      
          所以,鉴于毒品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势,除了采取坚持不懈的查禁、打击措施,
      我们迫切需要下大力气净化社会风气,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完善社会竞争创业机制,
      使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能够拥有正常、宽松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并从中培
      养起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现代人格,用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持
      续地、永远地将毒品拒之门外!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