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念就是力量(1)
      
          在人类精神苍穹底下,我开始习惯眼望闪电,耳听惊雷。这一回的雷鸣闪电来
      自生物学。我越来越感受到:
      
          思想、观念就是力量。比起知识,思想、观念更为有力。因为它在本质上是智
      慧。
      
          我爱思想、观念远远胜过爱知识。
      
          一、  从门缝看地质学 
      
          有一天,从苏联学者写的一本《地质学教程》中我读到林耐一句格言:“坚硬
      的岩石是时间的女儿。”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如果说,阿芳是王先生的女儿,这句话肯定不会触及我。
      
          看来,我喜欢把大自然人格化。
      
          为了跟踪追迹,我查了德、英等大百科全书,知道林耐(C.Linnaeu
      s,1707—1778)是瑞典植物学家。其中他有两本书的题目引起了我的兴
      趣:《植物学的哲学》、《自然体系》。
      
          光是“植物学”,对我的触动不会很大。一旦同哲学合在一起,便会引起我的
      深深共鸣——这是我当年的一大特点,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就像一个既抽烟又
      贪杯的人一看到“万宝路”和“茅台”,大脑有关神经系统便会作出相应的强烈反
      应或条件反射。
      
          那句格言便是出自林耐的《自然体系》,1737年。英文是:“The  S
      tony  Rocks  are  not  Primeval,  but  the 
      Daughters  of  Time.”  (坚硬的岩石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
      时间的女儿) 
      
          英文说得全面,是林耐的原意。所以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中译本就持怀疑态度。
      做学问不能靠译文。它只能作参考。有些经典著作,最好拿两个版本来参照着读,
      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和句子,否则会误人子弟。
      
          这种习惯是我在北大养成的——这也是普朗克这个命题的体现:“从相对到绝
      对”。我想方设法尽量接近“绝对”。
      
          林耐这句充满自然哲学智慧的格言引导我推开了地质学的大门。严格来说,仅
      仅是把大门推开了一条缝,透过缝,我瞥见到了一些叫我惊叹不已的东西。
      
          我看了好几本地质学方面的书,是挑选着看,仅仅是为了接受些“地质哲理诗”
      的熏陶和洗礼,帮助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走向“世界哲学”,不能没有这“气”。其中有这样两本:《Charles 
      Lyell  and  Modern  Geology》(莱伊尔和近代地质学)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eological  Sciences》(地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北大的确是读书的好地方!我愿在这里待上10年,
      读10年书,每月只领取14元5角的助学金,物质生活只要求维持在温饱水平!
      
          从阅读中,我知道,不仅岩石圈,就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乃至于整个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统统都是时间的女儿。
      
          悟出这一点,我的内心有种亮光,并嘲笑、鄙视当时的政治运动。我意识到:
      坏政治是暂时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
      
      
      
          我的内心是一片宁静,不再受外界愚蠢、荒诞和邪恶的干扰。显然,外界是非
      理性的、病态的,而我的内界是符合理性的、正常的。
      
          从地质学的一线门缝里望去,我看到:河流和岩石,海洋和大陆,都经历过各
      种变化;但指导那些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所服从的法则,始终是相同的。(The 
      rivers  and  the  rocks,  the  seas  and  t
      he  continents,  have  been  changed  in  
      all  their  parts;  but  the  laws  which  
      direct  those  changes,  and  the  rules  
      to  which  they  are  subject,  have  rema
      incd  invarially  the  same.) 
      
          按我的理解,这正是大自然的“至诚”。
      
          这正是“至诚者,天之道也”。(唐朝,李翱)
      
          苏轼有言:“天不容伪。”
      
          “世界哲学”安放在地质学原理上是可靠的。这才是懂得“天高地厚”。
      
          按这条思路跟踪追迹下去,我必然会对古生物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发生
      浓厚兴趣。当然仅仅是把大门推开一条狭窄的缝,往里面的王国投以一瞥。心理动
      机只有一个:孩子般的好奇心。
      
          在人类精神苍穹底下,我开始习惯眼望闪电,耳听惊雷。这一回的雷鸣闪电来
      自生物学。我越来越感受到:
      
          思想、观念就是力量。比起知识,思想、观念更为有力。因为它在本质上是智
      慧。
      
          我爱思想、观念远远胜过爱知识。
      
          一、  从门缝看地质学 
      
          有一天,从苏联学者写的一本《地质学教程》中我读到林耐一句格言:“坚硬
      的岩石是时间的女儿。”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如果说,阿芳是王先生的女儿,这句话肯定不会触及我。
      
          看来,我喜欢把大自然人格化。
      
          为了跟踪追迹,我查了德、英等大百科全书,知道林耐(C.Linnaeu
      s,1707—1778)是瑞典植物学家。其中他有两本书的题目引起了我的兴
      趣:《植物学的哲学》、《自然体系》。
      
          光是“植物学”,对我的触动不会很大。一旦同哲学合在一起,便会引起我的
      深深共鸣——这是我当年的一大特点,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就像一个既抽烟又
      贪杯的人一看到“万宝路”和“茅台”,大脑有关神经系统便会作出相应的强烈反
      应或条件反射。
      
          那句格言便是出自林耐的《自然体系》,1737年。英文是:“The  S
      tony  Rocks  are  not  Primeval,  but  the 
      Daughters  of  Time.”  (坚硬的岩石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
      时间的女儿) 
      
          英文说得全面,是林耐的原意。所以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中译本就持怀疑态度。
      做学问不能靠译文。它只能作参考。有些经典著作,最好拿两个版本来参照着读,
      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和句子,否则会误人子弟。
      
          这种习惯是我在北大养成的——这也是普朗克这个命题的体现:“从相对到绝
      对”。我想方设法尽量接近“绝对”。
      
          林耐这句充满自然哲学智慧的格言引导我推开了地质学的大门。严格来说,仅
      仅是把大门推开了一条缝,透过缝,我瞥见到了一些叫我惊叹不已的东西。
      
          我看了好几本地质学方面的书,是挑选着看,仅仅是为了接受些“地质哲理诗”
      的熏陶和洗礼,帮助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走向“世界哲学”,不能没有这“气”。其中有这样两本:《Charles 
      Lyell  and  Modern  Geology》(莱伊尔和近代地质学)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eological  Sciences》(地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北大的确是读书的好地方!我愿在这里待上10年,
      读10年书,每月只领取14元5角的助学金,物质生活只要求维持在温饱水平!
      
          从阅读中,我知道,不仅岩石圈,就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乃至于整个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统统都是时间的女儿。
      
          悟出这一点,我的内心有种亮光,并嘲笑、鄙视当时的政治运动。我意识到:
      坏政治是暂时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
      
          我的内心是一片宁静,不再受外界愚蠢、荒诞和邪恶的干扰。显然,外界是非
      理性的、病态的,而我的内界是符合理性的、正常的。
      
          从地质学的一线门缝里望去,我看到:河流和岩石,海洋和大陆,都经历过各
      种变化;但指导那些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所服从的法则,始终是相同的。(The 
      rivers  and  the  rocks,  the  seas  and  t
      he  continents,  have  been  changed  in  
      all  their  parts;  but  the  laws  which  
      direct  those  changes,  and  the  rules  
      to  which  they  are  subject,  have  rema
      incd  invarially  the  same.) 
      
          按我的理解,这正是大自然的“至诚”。
      
          这正是“至诚者,天之道也”。(唐朝,李翱)
      
          苏轼有言:“天不容伪。”
      
          “世界哲学”安放在地质学原理上是可靠的。这才是懂得“天高地厚”。
      
          按这条思路跟踪追迹下去,我必然会对古生物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发生
      浓厚兴趣。当然仅仅是把大门推开一条狭窄的缝,往里面的王国投以一瞥。心理动
      机只有一个:孩子般的好奇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