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拜中觉醒(4)
      
          三、  普朗克和他的量子物理学世界
      
          从林先生家出来的第二天,我便一头栽进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室。我受不了普朗
      克的诱惑。北大6年,是我受诱惑的6年。有诱惑的人生才值得一过。普朗克和有
      关他的论著卡片总共有40多张。这又一次加深了我对北大图书馆的热爱和眷恋。
      因为它能最大满足我对“哲学世界观”的追求。即便有的书是北大没有的,也可以
      通过馆际从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借来。
      
          只要把条子递上去,第三天即可到我手中。我多次尝到了这种甜头!
      
          当时我不可能去读普朗克的专业性很强的专著,比如他的名著《理论物理学导
      论》(共5卷);《理论物理学8讲》和《热力学讲义》等。这些论著不断再版,
      饮誉世界科学界和高等教育界,培养了世界各国好几代的物理学家。日本杰出物理
      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就是因为深受《理论物理学导论》的鼓舞和感召
      才决定献身物理学研究,当时汤川还是个高中生。
      
          当时(1958—1961)我主要读两方面的书:
      
          A.  普朗克论述自然哲学,即物理学同哲学的关系; 
      
          B.  普朗克生平(包括自传和学生、朋友对普朗克的回忆录)。 
      
          1958年适逢普朗克诞生一百周年,两个德国都把它看成是一件大事,都出
      了纪念文集,并把他的许多著名讲演印成单行本发行。王府井外文科技书店有买
      (包括影印)。为了买下这些著作,我只好卖掉一只金戒指。其中有三卷本的《物
      理学论文和讲演集》。第三卷最动我心弦,内容包括:
      
          《物理学中的因果概念》;
      
          《科学观念的起源和作用》;
      
          《物理作用量子发现的历史》;
      
          《能量和温度》;
      
          《从新近研究眼点看物理学的规律性》;
      
          《营构物理世界图像的20年工作》;
      
          《理论物理学》;
      
          《物理世界图像的统一性》。
      
          凡是普朗克发表的有关这类自然哲学的论著,我都借来精读,一句也不放过,
      而且做读书笔记,写批注,写读后感。于是才有1990年我决心动手撰写《普朗
      克之魂——感觉世界·物理科学世界·实在世界》一书,1992年12年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55万字,775页,厚如一块砖头,沉甸甸的。
      
          10本样书是我在德国收到的,通过慢件从中国寄到我手中。当时我在波恩莱
      茵河岸边一家咖啡屋读到它,我自然想起我在北大精读普朗克论著的峥嵘岁月。这
      部砖头厚的书是我多年(包括我在海边放羊6年)“俯而读,仰而思”的总结。我
      用普朗克的物理学道路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全书,涉及量子物理学的一些主要概念
      进化的历史和它的哲学意义。
      
          沿着莱茵河作长距离散步,我又一次记起方以智的幸福感:
      
          “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衷其间,岂不幸乎!”
      
          早年阅读普朗克的论著,撰写《普朗克之魂》,是在中国;书印出来了,到我
      手中,看样书,却是在德国——普朗克的祖国,是我先前没有料想到的!
      
          今天我要问:当年我作为北大一个文科学生,毅然决然潜心阅读普朗克的书,
      勇敢地走进量子物理学及其哲学世界的动机是什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此吸引我?
      从德国文学转到量子物理学的跨度是很大的。完成这个跨度要有一定的胆识。
      
      
      
          学物理的,去涉及文学艺术,这不新鲜。比如去拉琴,写诗,写剧本。但从文
      科到理科,并不常见。我想有以下4个地方深深吸引我:
      
          第1,冬天,我们在室内生一个炉子取暖。一群孩子坐在炉子周围听外婆讲童
      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直觉告诉我们,炉火的能量是以连续方式向四周发射的。
      
          白天,阳光从窗口射进卧室,直觉告诉我们,日光也是以连续方式发射的。千
      万年来,人类都是这样感觉的,认为的。我们的直觉经验告诉我们的,难道还有错?!
      但是我们的感觉常常会出错,掩盖了事物的本性或真相。
      
          黑格尔说:“哲学观念常常是通常观念的反面。”
      
          1900年普朗克发现:能量的发射是以不连续的、跳跃式的方式发射的!或
      者说,能量是一份份发射的!——这可是通常观念(常识)的反面。
      
          这是革命性的。就是说,能量的真相是量子化的。
      
          光和所有其他种类的电磁辐射(比如炉子向屋里发射热,使我们感到温暖)并
      不像千万年的传统直觉告诉我们的那样是连续的波列,而是由一个个“能量包”所
      组成,每个“能量包”有着完全确定的、分立的能量。
      
          后来(1932年)普朗克说:“我认识到,光原来是由最小的东西所组成,
      它们是一份份地被发射出来的。这种发射只能是以最小的量子——我们称它为基本
      作用量子——的整数倍进行的。”
      
          1900年,他和儿子在柏林郊区森林中散步。我在柏林逗留期间,特意造访
      了这片森林,为的是看看,当年这里的“森林场”究竟给了普朗克什么样的灵感闪
      烁?他曾对儿子说:“今天我作出了一项发明,其重要性堪与牛顿的发现相比。”
      (这是我从一本英文杂志中读到的。原文是:Today  I  have  mad
      e  a  discovery  as  important  as  that  o
      f  Newton) 
      
          我查阅了其他几处文献,说法不尽相同。只有把这几种说法放在一起,加以比
      较,才能呈现出一个较全面的真相。(北大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为我提供了便利)。
      
          其中一种说法是:“我现在所发现的那个东西要么就是荒诞无稽的,要么也许
      就是牛顿以来物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另一种说法是:“我要么作出了一个头等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或许可以同牛
      顿的发现媲美,要么可能会证明是大错而特错。”
      
          普朗克的发现在我内心激起了一个特大的惊叹号!这个惊叹号属于自然哲学的
      性质。
      
          在北大最后三年多(1958—1961),“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是个关键词,它成了我的中心兴趣。我对理论物理学的热
      爱,说到底就是迷恋“自然哲学”。 
      
          能量(Energy)及其交换存在于一切自然现象(all  natura
      l  phenomena)中。——这个命题在我内心又激起一个惊叹号! 
      
          根据我的理解,北风乍起,万叶吟风,便有能量在交换,否则风和叶就驱动不
      起来。
      
          阳光照着原野上一株小草,也有能量交换。因为光合作用的主角是能量。
      
          蜻蜓在飞,或停在空中不动,也在耗能。
      
          夏夜,蛙声一片,青蛙也在耗能。否则它便发不出声音。
      
          正是能量及其交换推动了自然界一切大小动作的发生。
      
          关于能量的本性和结构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兴趣在本质上属于自然哲学,
      层次最高,远远脱离了我最初逃避不正常政治社会现实这个低级、表层的动机。
      
          即便是社会变好了,进入太平盛世,十全十美,我对“自然哲学”追求的热情
      也不会衰退。因为这种探索的动机才是永恒的。
      
          第2,有两个公式吸引我这个文科学生(当年我刚好是20—21岁:)
      
          普朗克公式:E=hv,其中h便是著名的普朗克常数。
      
          爱因斯坦公式:E=mc,其中c是光速。
      
          1959年严冬的一日黄昏,为了琢磨、消化和吃透这两个公式的涵义,我走
      出成府校门,又去圆明园。雪已经融化了,仅在一些背阳的角落有少许残雪。很冷,
      是干冷。没有风。树叶已落尽。透过空空如也的枝桠,可以看见天边一弯新月。
      
          于是我、枝桠和一弯新月同在一条直线上。枝桠成了我同宇宙太空连线的一个
      中点或中介。
      
          我突然领悟到,阳光、月光和星光这三光也服从普朗克公式和爱因斯坦公式。
      几百万年后,即使人类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最后灭绝了,这两个公式还是有效的。
      
          于是一阵惊叹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歌德有言: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在自然界的基本现象或规律面前
      表示深深的敬畏和惊叹不已。
      
          每经历过这样一种境界,我就有了一次大的长进。我说过,那三年多,我是月
      月不一样,半年大变样。我自己都能听到我前进的脚步声。
      
          我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赶路。我把自己比成是一列晚点的列车。
      
          我不是为了追求“丰屋、美服、厚味和姣色”。我是为了得大道。得小道,小
      有福;得大道,大有福。
      
          “清净而自守”是我当时的灵魂状态。这也是中国古人所倡导的游心内运,不
      妄动,不外求,而是静心内求。——这种生存方式非常适合我,也塑造了我。直到
      今天,我仍然是这种精神面貌。
      
          第3,普朗克常数(h)、光速(c)、万有引力常数(G)……这些自然界
      的基本常数在我内心深处激起的又是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对于我,一个惊叹号就是
      昏睡灵魂的一次大觉醒,一次恍然大悟。
      
          每当人类发现一个新的基本物理常数,人类文明之旅便向前大踏步地推进了一
      大段。你能想像今天我们的工业文明可以没有h和c吗?——这两个常数分别表征
      了量子论和相对论。
      
          一个新的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表明人类对大自然的结构又有了一层新认识,
      它的哲学意义和价值是不用我多加说明的。
      
          普朗克把基本物理常数称之为普适(宇宙)常数,德、英文分别叫“Die  
      Universellen  Konstante”;“The  Univers
      al  Constants”。(开头第一个字母都大写,显得神圣、壮丽和崇高,
      因为这些常数是上帝的使者)我想,这些常数即便在火星也照样有效。 
      
          1960年早春,我意识到,大自然像人。量一量她的脚趾,便等于量了她的
      全身。光速是她的一个脚趾量度,普朗克常数是另一个,当然还有万有引力常数和
      电子电荷……
      
          一个星期天的黄昏落日,趁着周遭一缕缕薄暮,我在香山写下了这样几行:
      
          宇宙永恒法则的象征
      
          宛如庄严而静穆的顶峰
      
          我坐忘于山前
      
          在黄昏的暮色苍茫中
      
          同你的存在融为一统
      
          于是从灵魂的山谷
      
          升腾起
      
          一种敬畏
      
          一种天地有大美而绝言的朦胧
      
          这便是当年的我,一个文科五年级学生对一些基本物理常数的感受和领悟。
      
          记得我写下这几行东西的时候,我的内心在恸哭。因为“至道绝言”,“得意
      忘言”,我只好以哭代言。
      
          分享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感受一次世界体育锦标大赛的胜利……都会流出
      泪水。
      
          流泪同说话一样,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而且往往还是一种最高的方式。
      在许多情况下,它甚至胜过语言。
      
          第4,普朗克的生平引起了我的兴趣。
      
          1959年年初,北大新物理大楼落成(四层),离南校门约100多米。除
      了一些实验室外,便是图书馆。自那以后我在阅览室度过了许多幸福的时光。那里
      有比较齐全的国外期刊杂志。尽管我看不懂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刊物,但有不少综合
      性的杂志,我还是能走进去的。如:
      
          《Physikalishe  Bltter》(物理新闻,德文); 
      
          《Die  Naturwissenschaften》(自然科学,德文)
      ; 
      
          《Physics  Today》(当代物理学,英文)。 
      
          毕业后,我依旧是这些杂志(约10来种)的忠实读者。阅读这些优秀刊物并
      做笔记的习惯便是在北大物理新楼图书馆养成的。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对普朗克的评
      论和回忆文章都散见于这些期刊。我是一篇也不放过。我的读书方法常常是这样的
      :
      
          从物理大楼出来,习惯向右手那条小路走,经过成府,沿着一条小水沟,去圆
      明园,跑到蔓草离离路道旁,在悲风愁白杨的环境中去消化接受到的大量信息;
      
          或者晚上七点,从物理大楼出来,直接去朗润园,借助于巴赫和亨德尔的宗教
      音乐,去同普朗克的灵魂相交汇。
      
          在普朗克的漫长一生中,有两件事深深触动了我:
      
          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每一次都丧失了一个儿子,在他的内心造成了巨大创
      伤。所以他特别渴望灵魂的宁静和平衡。——这必然引起我的内心共鸣。
      
          普朗克是一位合格的钢琴家。德国有不少大物理学家都能弹一手好钢琴。战前,
      普朗克经常举行家庭音乐会,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钢琴伴奏,曲子多半是莫
      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这些回忆文章无疑拔高了我的层次、视野或眼界。从中
      我知道,生命应当像他们那样去度过。只有这样,生命才有意义。这也进一步决定
      了我的价值观以及生存方式或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士志于道”;
      “君子学以致其道”。(基本物理定律和法则便是大道)
      
          老子提倡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偏爱过恬淡
      虚静的精神生活。直到今天,我依然是如此,尽管我今天有较多的金钱来支撑过一
      种小康的物质生活,但我拒绝奢侈。因为这不利于默契大道。何况在北大6年,我
      依靠助学金,刚有温饱,只有选择恬淡虚静,对物质不敢有什么奢望。所以贫困对
      学生自身的成长不是件坏事。当然贫困的界限是刚有温饱。物质生活的贫困迫使人
      跑到精神领域(科学、艺术和哲学)去寻找弥补、补救和平衡。
      
          许多年,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贝勒爷和格格,公子哥儿,八旗子弟的优越条
      件,往往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不利于走向“世界哲学”康庄大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