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之后,他扶摇直上,稳步青云,表面上固然是由于他的文章声誉,实际上是
      当时的大学士、军机大臣李鸿藻尽力栽培提携所致。李鸿藻与张之万(张之洞的堂
      兄)在汉大臣中,是当时慈禧最为宠信的人。李、张同官至好,祸福宠辱息息相关。
      鸿藻因之万的关系,对于之洞的提拔自然是尽心竭力,遇事照顾,无微不至。因此
      张之洞感激知遇,入朝后便成为李鸿藻的喉舌。李鸿藻在同治光绪间有“清流党魁”
      之名。张之洞为其中坚人物。张之洞后来放为山西巡抚,就是李鸿藻保荐的。所以,
      张之洞投身清流,其中利害关系不难看出。
      
          不过只有将“清流”的“门面”做得好,才能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张之洞在朝中言事,敢于弹劾抨击,确有名声,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参奏崇厚一
      案。
      
          当时李鸿藻丁忧回籍,尚未返京。军机大臣沈桂芬等主持枢政,派遣左都御史
      崇厚赴俄京订议和约,授以全权。张之洞在崇厚尚未出国之前,曾代张佩纶拟稿上
      奏,请崇厚先赴新疆观察形势,再行赴俄。奏上发交军机处,沈桂芬抑置不理,径
      命崇厚赴俄。崇厚为人糊涂颟顸,受了俄国人的威胁愚弄,订立了18项辱国丧权的
      条款。鸿藻起后,授意之洞奏参崇厚。张之洞上奏说:“崇厚对俄所订条约,万不
      可行。但如改议,俄必生事。议如不改,辱国丧权,应急修武备而缓立约,并治崇
      厚以应得之罪。”慈禧见奏甚为嘉许,召见张之洞面询应付方策,并饬张之洞随时
      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备咨询外交事宜。光绪六年清廷宣布崇厚辱国丧权、擅订条
      约的罪状,定以“斩监候”的罪刑,又派曾纪泽赴俄京订约。曾将崇厚所订之约修
      改了7 项,挽回了部分权益。而张之洞也因此更加得到慈禧的赏识。后来李鸿藻恐
      怕之洞久任京职,受人倾陷,乃在慈禧前密保其老成练达,堪任疆寄,也很快得到
      应允。1882年1 月,张之洞外放为山西巡抚,在职3 年。
      
          张之洞的“清流”应该是当得很成功了,但是张之洞甚至等不及在京城过完春
      节就赶到山西上任,可见其志不在做“清流”闲人,而是要像他的老师胡林翼那样
      有一番作为。张之洞之高明在于他成功地利用“清流”铺平了自己的道路。
      
          所以张之洞从到山西任后,态度180 度大转变,开始大办洋务,也并不令人吃
      惊了。所谓的左派右派,都是做给人看的,他自己要做什么,心里清楚得很,不搞
      洋务,他能成为一代名臣吗?他能比得过李鸿章吗?他能留名千古吗?
      
          因此,他抵达太原走马上任后,渐渐认识到,在中国,要想做个好官,要么就
      当个两袖清风的清流党,永远不要参与实务;要不就为百姓办实事,但就永远不要
      得罪权贵。要想二者得兼,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清流党,得罪了权贵,那么你办
      任何事情都寸步难行,甚至自身难保。而对于清流与实务,张之洞认为后者更有意
      义。他在得到慈禧的赏识、受到重用后,发誓要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付诸
      实践,为天下老百姓办实事,即打算干一番大事业。他从革除陋规、整顿吏治入手,
      兴利除弊,设清源局清理山西30余年悬案、积案;劾革、褒奖部分州县官,又为清
      政府荐举了数十名人才。他在山西设立洋务局,创办令德书院,兴学育才,筹办山
      西练军和山西铁矿等,开始向洋务派转化。
      
          张之洞得到已故老师胡林翼的遗训,认识到中国的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必须
      操办洋务,清流党的保守与盲目排外是不可取的。于是,张之洞又渐渐成为洋务派
      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而另一位老兄则没有转变。这人叫张佩纶,当时的著名清流,在当代的知名度
      就远不如孙女张爱玲了。他一辈子崇尚空谈,因没有实际办事能力,在马尾之战中
      一败涂地,毁了半世英名。
      
          当时中法战争打得激烈,张佩纶犯了“清流症”,站出来放言高论,说仗应该
      怎么怎么打,等等,对洋务派的军事外交政策不屑一顾。慈禧觉得他好像很懂的样
      子,就干脆任命他去前线指挥作战。张佩纶临事茫然,暗中叫苦不迭。据《中法兵
      事本末》记载:“张佩纶、何如璋甫闻炮声,即从船局后山潜逃。是日大雷雨,张
      佩纶跣而奔,中途有亲兵曳之行,抵鼓山麓,乡人拒不纳,匿禅寺下院,距船厂二
      十余里。……适有廷寄到,督抚觅张佩纶不得,遣弁四探,报者赏钱一千,遂得之。”
      张佩纶这番战败逃跑,挨了不少骂,就是清流同党们也以他为耻。
      
          但对于老太后,清流党也不是一无是处。玩平衡嘛,总得什么干部都来一点。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起到御史的作用,整顿官场风气;另一面,可以当制约一些权臣
      的棋子,让他们去抓权臣们的小辫子,整材料,必要时抛出来震撼一下,提醒一下。
      李鸿章就被这样提醒过。当时,可能因为手里兵强马壮,鸿章的尾巴就有些翘了。
      于是,老太后就把他叫到跟前,给他看看清流党人最新给罗列的罪状,李便如捣蒜
      般地磕头表示忠心,请求恕罪,于是慈禧就很“大度”地一次次地宽恕他,他的尾
      巴再也不敢翘起来了。这样,由于慈禧的有意利用,清流党才能在众大臣的怨恨中
      继续存在。
      
          张之洞从清流党脱离,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人物,是有积极历史意义的。不是历
      史改变了他,而是他改变了历史。毛泽东对他有个公道的评价,说:“讲工业,不
      能忘记了张之洞。”并说他当兵时使的枪就是“汉阳造”。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
      厂在中国为第一家。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