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樊燮只好去找湖南布政使文格求助。文格是满人,这几年,骆秉章、左宗棠声
      势浩大的反腐败,洗了他的牌,他早就一肚子火了。果然,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
      合,文格就唆使樊燮向湖广总督官文诬谄骆、左。
      
          樊燮便以幕僚越权干政为由控告左宗棠,并指控左为“劣幕”。同时,他又在
      中央都察院状告黄文琛与左宗棠,说黄、左通同勾结陷害他。
      
          湖广总督官文,出自满族贵族。他向来看不起汉族官僚,专横武断,曾因骆秉
      章对他不太顺从而暗中忌恨,并迁怒于骆所器重的左宗棠。因此,在接到樊燮的禀
      帖之后,立即上奏朝廷。咸丰皇帝览奏后,下旨查办此事,将本案交官文审办,并
      批示:“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
      
          骆秉章一看情况不好,马上上折子,陈述冤情,而官文是铁了心地要整左宗棠
      了,在奉旨之后马上要召左宗棠前往武昌,当场讯问。
      
          由于此案事关重大,两湖官员,除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胡为左宗棠之世交好
      友)为之极力周旋外,都不敢出面调解。两年后,左宗棠在家信中回忆:“官相因
      樊燮事欲行构陷之计,其时诸公无敢一言诵其冤者。”可知当时情态如何紧急。
      
          这时,肃顺听说了这件事。肃顺这个人,比较开明,虽是满人,但对汉人并不
      歧视,是最早主张起用汉人的满族大臣。湘军的兴起,胡林翼、曾国藩的被重用,
      都得力于他的极力支持。他的幕府中,也有许多汉人智囊团。肃顺看到朝廷密旨后,
      告诉了参谋郭嵩焘。郭嵩焘听后非常着急,因自己与左宗棠是老乡啊,但又不便出
      面讲话,乃请人向肃顺求救。肃顺表示:“必俟内外臣工有疏保荐,余方能启齿。”
      当时,郭嵩焘与侍读学士潘祖荫同值南书房,便请潘出面讲话。于是潘祖荫连上三
      疏,力陈其冤,他说:“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
      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所共见,而久在我圣明洞
      鉴中也……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潘祖荫的三次上疏,使案情迅速扭转。其时,胡林翼也上奏《敬举贤才力图补
      救》一疏,称左宗棠“精熟方舆,晓畅兵略”,但“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为左
      辩驳。咸丰帝见到这些奏折,果然问肃顺:“方今天下多事,左宗棠果长军旅,自
      当弃瑕录用。”肃顺乘机答道:“闻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赞画军谋,迭
      著成效,骆秉章之功,皆其功也。人才难得,自当爱惜。请再密寄官文,录中外保
      荐各疏,令其察酌情形办理。”官文等人见风转舵,上奏结案。一场争斗终于化险
      为夷。
      
          祸事变成了好事,可见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讲究朋友的数量,更要重视质量。
      有一个肯两肋插刀的朋友,强过一个连的酒肉朋友啊。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就是这么来的。若无这
      句广告,左宗棠的出道,恐怕还得晚上几年,甚至能不能保命,都很悬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