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求工记 (三)
      
          我在SICA呆了两年多,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北大独有的。只有北大有这样的资
      源提供给她的孩子,成立这样一个专门从事涉外交流和外事接待的团体。我们接待
      来访的各国政要,和他们座谈;我们出访外国名校,和国外的学生交流;我们自己
      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创北大先河。在北大的外交舞台上,我们发挥着不容忽视
      的作用;  同时,也是北大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国际化视野。
      
          当编辑要我再润色一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其他SICA成员正在忙着组织第一
      次由学生团体举办的校际交流活动——北大- 哈佛交流营。我们把哈佛的亚洲交流
      计划协会邀请到北大来,做讲座,和北大的学生,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举办北大- 
      哈佛国际象棋比赛。并且要组织北大的学生回访哈佛。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交流项目
      里,却有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4 月初的时候,该计划终于成行,来自哈佛的著名
      经济学教授Richard Cooper,  国际合作部的负责老师和21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燕
      园开始了他们的文化交流之旅。
      
          然而,印象最深的并非是我们组织过程中的艰辛,却是在和哈佛学生交谈和相
      处中我强烈感受到的北大与哈佛的相似之处。比如哈佛的学生告诉我说他们压力好
      大,因为每个能进入哈佛的人都非常聪明,可是校园里又总有一些大牛;北大又何
      尝不是呢?他们还说哈佛校园里经常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参观团;北大也是一样啊!
      最有趣的是,他们说,在美国,如果一个男孩子告诉女生他是哈佛的,那么女生立
      刻觉得超级荣幸;而如果一个女孩说她是哈佛的,则男孩一定会逃之夭夭,因为哈
      佛女孩被认为太聪明太厉害了;也许有点极端,不过身为北大女生的我,也的确有
      过如此经历。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是,虽然有人觉得哈佛的学生很了不起,
      可是大多数的SICA成员同样觉得身为北大人,我们和他们一样优秀。他们能做到的,
      我们也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即使北大在硬件上比不上其他一些世界名校,
      在人力资源上,我们可是一点也不差!
      
          在北大的四年,是我终身难忘的岁月。  不仅是那如画的校园,  不仅是老师
      的淳淳教导,不仅是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不仅是深夜的校园里的篮球声和刷鞋声,
      不仅是南门和西门外的夜宵,  不仅是大讲堂前年年的钟声。北大给我的,是一种
      生活态度,一种不骄不躁的心态。我从来不担心北大会成为我的负担,因为我知道
      我会认真的,负责地对待生活;因为我知道,当我走出校园,“北京大学”这四个
      大字,如同母亲的双眼,慈爱而严厉的追随着我的足迹,时刻提醒着我不辱一个北
      大人的尊严和骄傲。
      
          我的刑法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你怎样选择,就怎样生活。”我微微一笑,
      我想这就是北大,她不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却提供给你可能的选择。我选择了直
      接工作,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也会努力使自己无悔于这样的选择。
      
          我选择了普华永道,这是我大学时代的终点,却是我人生新章的起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