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窦初开
      
          十七、八岁,正是男女之间蒙眬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比较晚熟,不像现在的
      孩子,十四、五岁就开始初恋。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孩长得挺漂亮,
      同学们都喜欢,尤其是男生。谁要是穿了件新衣裳或者有什么好东西,总爱上这个
      女生前面去炫耀。儿子回家和我一本正经地说:“爸,我想帮她借本书,《怎样防
      止性骚扰》。”这话出自一个十三岁孩子的口中,着实地让我惊讶!现在的孩子们
      可真是了不得。相比之下,我们那时候真是傻得可以了。
      
          在我们农村,男女生之间并不封建,彼此之间也一样打打闹闹。即便是暗中对
      谁有了好感,也只能偷偷地藏在心里,公开搞对像的绝对没有。一来是环境不允许。
      二来呢,我们对个人的前途非常渺茫,毕业后就是回家种地,看不出有什么别的出
      路。所以,即使是喜欢上了哪个人,也只能是心里喜欢喜欢而已,不敢真说出口。
      当然,后来我们同学当中也有成了夫妻的,那都是毕业以后的事。
      
          本山也有属于他的感情世界,只是这个世界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从来没有对谁
      表示过。直到二十年以后,他才向我吐露了当年的一段未了的情缘。
      
          1996年5 月10日,中央电视台倪萍访谈录节目组到莲花石嘴子本山的老家,拍
      摄专题片《小品能够火多久》。在去往乡政府的路上,本山开车,我和倪萍、高秀
      敏、范伟、张惠中等坐在车里。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本山突然说了一句话:“兴
      华,你可把我坑透了,我寻思你和张小兰能成呢。你没成,把我也给耽误了。”这
      话说得我一愣,我说:“我根本也没那个想法呀。”本山说:“我瞅你们挺好的,
      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你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就寻思你们俩能成,就没从中
      插一杠子。要知道你们没那事,我早就下手了。”
      
          听到本山这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对张小兰有好感,只是碍于我才没有
      主动进攻。我这才明白,为啥本山一到了我家就总爱上张小兰家“出溜”,比上别
      人家的次数明显地多。
      
          车上的人就逗本山:“本山,那时候追校花你用了啥绝招?是咋溜须的?”
      
          本山笑着说:“其实,我们那时候都挺单纯,一个人对另一个异性有好感是正
      常现像,倒不是要怎么样,就是乐意跟她在一起,见了就高兴。”
      
          张小兰和我同村,一起升入了中学。她人长得好看,还是学习委员,而且还能
      歌善舞,是我们学校的校花。她性格开朗大方,心眼也好使,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尤其是男生。男生喜欢女生,自然少不了献点殷勤什么的,不过我们那时候一点也
      不浪漫,只是帮人家打点柴禾干点活儿而已。张小兰家有姐妹三个一个小弟,劳力
      少,家里的柴禾不够烧。本山就张罗有我在内的六、七个男生帮人家打柴,干得非
      常卖力气。当时我还纳闷呢,本山咋这么卖力气呢?现在知道了,他是有所图啊。
      
          本山自己也很清楚,他对张小兰的好感,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幻。因为在那
      个时候,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人,靠什么去养活另一个人呢?另外,那时候城
      乡的差别非常之大,做父母的都愿意把女儿嫁到城里去享福,谁愿意嫁给一个农村
      的穷光蛋呢?农民是务实的,让他们有多高的眼光去看问题是很不现实的。本山后
      来出息大发了,但这也怪不得张小兰的父母没有眼光。
      
          就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地就这件事问过张小兰:“本山对你有好感,你感
      觉到没有?”她爽快地说:“当然感觉到了。”但是仅仅是“感觉”到了而已,并
      不是像有的书里描写的那样到了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程度。两个人谁也没捅破这
      层窗户纸,把这份美好的情感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三十年后才公布于世。
      
          传统二人转剧目《回杯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廷秀父子从洪洞县逃荒
      来到苏州城,给正在搞装修的王府干木匠活儿。监工的王三老会看相,说张廷秀的
      头上长着“朝王伞”,将来必做高官。王员外便将女儿王兰英许配给张廷秀,并供
      他读书,考取功名。赶考途中,张廷秀被图财害命的姐夫赵昂推下了江险些丧命,
      不得不流落乞讨。赵昂回家后,谎报半路遇劫,张廷秀意外身亡。在赵昂的唆使下,
      王父又把王兰英许给了苏家。王兰英宁死不从,非要等他的张相公。就在这个时候,
      考上了状元、被封为八府巡按的张廷秀衣锦还乡回到苏州,和分别了六年的王兰英
      重修旧好。张挺秀和王兰英的故事唱得感人落泪,很受欢迎。但在人生这个大舞台
      上,上演的可并不都是这样理想的结局。张小兰的父母没有发现本山头上的“朝王
      伞”,错过了这段好姻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年本山真的娶了个意中人,
      过上“美满”生活的话,那恐怕就没有他的今天了。坏事变成了好事。还是老子说
      得对:“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婚姻是一种缘分。而缘分又是什么呢?
      
          过去的婚姻父母包办,媒妁牵线,那是一种完全由别人决定了的缘分。
      
          现在的婚姻是一种实用的婚姻,爱情是一种可以量化的东西,地位、金钱、容
      貌都是构成缘分的必须成份。
      
          在我们那个年代,缘分就是听天由命。你生在农村,就娶个农家女子安生地过
      日子;你生在了城市里,即便是个瘸子也有权把农村最漂亮的女孩给弄到手。“种
      性制度”绝不仅仅属于印度,在中国更有它的市场。
      
          后来,张小兰嫁到了城里,成了城里人。本山直到现在还仍然像惦记自己的姐
      妹似的惦记着她,当她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现在她也已经人过中年,像
      很多人一样过着小市民的日子。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美丽少女,如今已变成了一个
      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着的中年妇女,已经很难看到当年的影子了,想起来很令人感慨。
      假设我们不是生在农村,而是生在城里;假设我们考上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想张小兰都不应该是今天这个样子,她本来是个很优秀的人。人的命运就像种庄
      稼一样,如果你长在了垄台上,即便是颗不咋样的苗也得留着;而如果你长在了垄
      沟里,就是长得再好,也得被铲掉。问题是,长在什么地方并不是苗自己能决定的。
      
          一个人的初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如果那算得上初恋的话。它在本山的内心里
      留下的,是一种淡淡的、略带点酸涩的记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