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骗治骗定决策
      
          接案后,我就一直在想:王厂长是个精明透顶的人,在他走过的道路中,险
      滩、暗礁、陷阱……没少经历过,但一个个都让他绕过去了。为什么两个骗子并
      不高明的骗术,却把他给绕进去了呢?再说,陪同在座的一个副厂长和一个销售
      科科长,也不可谓不见多识广,不可谓不经验丰富,为什么也同时中了两个骗子
      的圈套?再说,当场识破骗术并不存在任何困难。比如在提货之前给银行打个电
      话,查验一下支票的真伪。给B 市物资公司去个电话,验明一下两个人的“正身”。
      为什么这些应该去做的都没有做,对两个骗子的骗术笃信得如此痴迷呢?
      
          我和我的探员们解剖分析的结果是——
      
          从社会心理学来说,一定的社会环境制约着一定生命状态。一个生命状态和
      另一个生命状态交往,必然会产生两者之间相互的潜移默化。如果一个生命状态
      有意识地向另一毫无警觉的生命状态施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就有可能改变
      另一个生命状态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有意识的影响,目的是使另一生命状态“服
      从”。“服从”是一种将个人行为和目的相联系的心理机制,而使用的最主要的
      手段是制造某种特定环境,给以各种“暗示”,造成另一生命状态心理认识的错
      位,以确认自己在对方心理上的地位,从而达到对自己的“服从”。
      
          这两个骗子在厂门口的那一番表演,就是以“暗示”的方法,使两个门卫发
      生了心理认识错位,以为这两个人来头不小,肯定是王厂长的朋友。小董虽然是
      个普通青工,在王厂长的头脑中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却容易制造两个骗子“可
      信度”的小环境,是“暗示”手法的另一种表现。小董的出现,使王厂长松懈了
      自己意识的警觉性,从而初步确定了两个骗子在自己头脑中的可信地位,于是便
      朝对方设定的“服从”圈套向前迈进了至为关键的一步。为了进行“暗示”,缺
      少不了一些必要的小道具,比如:适合扮演角色身份的豪华车、高级服装、手机、
      高档皮包、中华香烟以及印刷精美的名片和介绍信,等等。
      
          当然,要使“暗示”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是角色扮演得到位,正如前苏联戏
      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主张的那样:要求扮演角色的扮演者在创造角色时要
      有意识地体验角色,正确地生活于角色之中,由此产生“我就是”的真实感和信
      念。这两个骗子的表演不可谓不到位,那做派、那语气、那眼神、那举手投足等
      等,无一不显示着他就是某物质公司的大买家,无一不显示出他的身份的真实性。
      
          王厂长不是没有对这种“暗示”产生过心理上本能的抗拒。比如在饭店吃饭
      喝酒前,他明确提出结帐问题。这是通过两个骗子的种种“暗示”性的“潜移默
      化”,对两个骗子扮演的角色身份已经确认无疑,但是对结帐方式尚保留着最后
      一道防线。能不能突破这最后一道防线,是这两个骗子的骗局能否成功的至为重
      要的关键所在。
      
          陆杰这个骗子,这时只能提高“暗示”的强度。这一强度的提高,有巨大的
      冒险性,一是压过对方本能的心理抗拒,从而使自己的“信任度”得到进一步的
      确认,那就闯过了这一关,使对方的生命状态达到对自己的“服从”,圆满地完
      成骗局;另一种结果是本身生命状态的“暗示”没有压过对方生命状态本能的心
      理抗拒,对方在最后一道防线没有达到对自己的“服从”,自然是骗局败露,等
      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在这关键时刻,这个骗子孤注一掷,使出了请王厂长立
      即给银行挂电话,以查验自己在银行里是否有款。结果这一招使王厂长全线崩溃,
      生命状态完全处于对方生命状态的控制之下。
      
          在两个生命状态相互作用的潜移默化中,王厂长心理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
      着他那个生命群体的认同态度,产生社会行为心理学所说的“相符行为”。也可
      能当时某个个体生命状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抗拒机制,但因为相信自己一方主体生
      命状态的认可,而决定了自己的认识定位。比如说,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社会
      环境里,一般说来,有些人并不想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总想和其他人差不多。
      当他面临和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意见不一致时,他是不愿意偏离群体规范的。即
      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越规者”或“不合群的人”。何况作为主题的生命状态
      已经认可,自己更不愿意唱出不同的反调。在这桩诈骗案中,当王厂长在心态上
      已经完全确定了两个骗子的“可信度”后,接着陆杰又使出出手大方的结帐买单,
      赠送香烟、打火机以及许诺事成之后再提出5 万元给众人,就把这种“暗示”推
      波助澜到了高潮。所以这些平时看似“绝顶聪明”的人,也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
      两个骗子的俘虏。
      
          然而,骗子究竟是骗子,是骗子总会露出马脚。
      
          利用小董做工具,使王厂长松懈了警觉。但正是这个小董提供的线索,使骗
      子陆杰和郑北平露出了行踪。小董提供的情况是这两个骗子当时可能在这家饭店
      住宿,公安部门从旅客登记簿上没有查到两个骗子住宿的登记记录。这只能说明
      这样的问题:一是这两个骗子的确没有在这里住宿,但从“阿庆嫂”和两个骗子
      熟悉的情况来看,这两个骗子如果没有在这里住宿,很可能居住离此不远,因是
      郊区,远处的人不会专门为吃一顿饭而上这儿来;二是这两个骗子在这儿住宿而
      没有登记,那就更进一步说明阿庆嫂和两个骗子的不一般的关系,很有可能这个
      饭店就是他们活动据点,也有可能“阿庆嫂”就是这个诈骗集团的成员之一。总
      之,不论处于哪种情况,阿庆嫂认识和熟悉这两个骗子,这是可以确认无疑的。
      正因为如此,阿庆嫂才成为我们唯一可用的线索。
      
          “如果有个更大的发财机会,这两个骗子会不会从暗处里钻出来?从我们现
      在掌握的情况看,这两个骗子专爱在金属行业上行骗,如果我们手头上有那么一
      大批有巨额利润的金属在手,能不能把这条毒蛇从洞里引出来?”
      
          我的动议,立即引起了老侦探张国泰和陈涛、耿宝山的呼应。
      
          我们对两个骗子在这桩诈骗案中使用的心理诈骗术的剖析,终于派上了用场。
      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然骗子有意无意地使用了社会心理学的某些手段,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同
      样的办法,让“暗示”、“潜移默化”、“服从”等等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发生效
      应?他们既然能使王厂长等人发生认知上的错位,那我们今天也让他们坐到王厂
      长的位置上,尝一尝在认知错位后受骗上当的滋味!
      
          凭直觉,我们不相信那家阿庆嫂饭店和这桩案子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更不
      相信那位腿快手快眼快嘴快,像是蝴蝶飞来飞去的阿庆嫂林里美会和两个骗子没
      有一点牵扯。
      
          中国有句俗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桩诈骗案从这家阿庆嫂饭店开
      始,而这位阿庆嫂又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要找到这两个骗子,就必须从这家
      阿庆嫂饭店和这家饭店的老板娘林里美入手!
      
          一辆崭新的丰田面包车,在阿庆嫂饭店门口嘎地停下。阿庆嫂从店里前厅迎
      出来,因为天热,她头上的那块蓝底白花的家织布头巾换成了一块浸透了凉水的
      白底蓝色图案的新毛巾,腰上的围裙虽然没有脱下,但是穿的却是透明的细纱半
      袖衬衣。虽然没有了戏里阿庆嫂的朴素,但却显得更加俏丽、妩媚动人。
      
          戴着墨镜的陈涛故意把车窗拉下,对着手机大声说话:“徐总经理,事情怎
      么样啦?啊,我们到了,啊,铜材厂同意了?好,好,一定尽快出手,好,好,
      我们等你……”
      
          耿宝山也戴着墨镜,他从司机座上推开车门跳下,从车前绕过,来到陈涛面
      前,打开车门:“陈经理,是不是先吃些什么?”
      
          陈涛跳下车,抬头看了看牌匾:“阿庆嫂饭店?好啊,我们到了沙家浜啦!
      耿处长,进去看看吧!”
      
          阿庆嫂笑容满面的迎上来:“哟,二位大哥,屋里有空调,快请里面坐!”
      
          陈涛上上下下看了看林里美,开玩笑似的说:“你,我猜就是阿庆嫂了。”
      
          阿庆嫂千娇百媚:“大哥您真有眼力,我叫林里美,因为开这家店,人家都
      叫我阿庆嫂。”
      
          耿宝山连忙走过来介绍:“这是我们沈阳包氏金属公司的副总经理陈涛!”
      
          陈涛转过身来介绍耿宝山:“这位是我们公司销售处的耿宝山处长。”
      
          “欢迎!欢迎!”
      
          阿庆嫂把两个人引到屋里一间宽敞、明亮、干净、凉爽的雅间。
      
          随后,一位小姑娘送上茶水。
      
          阿庆嫂殷勤地给两个杯子沏上茶:“两位大哥,请用茶!”陈涛说:“谢谢!”
      他轻轻地抿了一口。
      
          “二位大哥,还要些什么吗?”阿庆嫂问。
      
          这时那个小姑娘一手白纸本,一手圆珠笔,准备写菜单。这时,突然响起一
      阵“嘟嘟嘟”的电话铃声,陈涛的手机响了。
      
          “徐总经理吗?我是陈涛啊!什么?和B 市铜材厂的合同书签订了!108 吨,
      460 多万啊!好,好,好……”陈涛顾不上有阿庆嫂和那个姑娘在场,禁不住向
      耿宝山大声报喜:“成啦!108 吨铜材到手啦!”
      
          “是吗?太好了!来,多点几个菜,咱们庆贺庆贺!”耿宝山说。
      
          “慢!徐总经理马上要到这儿来,等等他。要乐呵一块儿乐呵!住下吧!”
      陈涛说。
      
          “行!”耿宝山扬头问:“有房间吗?”
      
          阿庆嫂一听客人要住下,立即眼里一亮:“有啊!不知二位大哥要住什么样
      的房间?”
      
          陈涛问:“你们有什么样的房间?”
      
          阿庆嫂说:“有普通间、标准间、豪华标准间,还有一套总统套间……”
      
          “什么?还有总统套间?说说总统套间是怎么样的套间?”陈涛感兴趣地问。
      
          “我怕二位不肯花那个钱。”阿庆嫂神秘地一笑:“进了总统间,享受天堂
      般的服务。”
      
          “不用说了,领我们去看看。”陈涛站起身来。
      
          阿庆嫂领着二人到了二楼。在走廊的一头,拦出一截,打开门,一侧是一里
      外室的房间,里屋一张又宽又大的双人床,配置了桌子、椅子之类;外室是带有
      卫生间的会客室,不仅配置了写字台、椅子、台灯等物,还有宽大的几个大小沙
      发和彩电;在走廊的另一侧,是一间面积较大,带有卫生间的双人房间,两张单
      人床、写字台、椅子、彩电、沙发等物俱全。阿庆嫂介绍说,有会客厅的大间是
      总统住的,对面那个双人间是供总统保镖和秘书住的。
      
          陈涛说:“行,就要这套总统套间。”
      
          “一天得400 块啊!”阿庆嫂说:“您看——”
      
          陈涛说:“不贵不贵,总统套间,我们包下了!……”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