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小草就不应该享受阳光吗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将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假设为10个悠还,按农村
      和城市人口的比例,农村和城市总共14个人分,其中农民9 个,城市人5 个,分配
      结果是:5 个城市人分得了7 个悠还,每个分配单位平均得到1.4 个悠还;而
      9 个农村人只分得了3 个悠还,每个分配单位平均得到了0.33个悠还。1.4 除
      以0.33,得出最后结论:平均对于每个个体的人而言,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城市
      人是农村人的4 倍。
      
        5 个城市人分得了7 个悠还,而9 个农村人只分得了3 个悠还,这是明显
      的不公平。
      
        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他们在享受义务教育应得的权益,分到的“苹果”,则
      更少。
      
        2003年11月5 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在京公布我国九城
      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结果。这次调查历时一年,在全国抽取了九个城市,访问了一
      万两千多名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和七千八百多名儿童,是全国范围内针对流动儿童生
      活状况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 亿人,
      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约占全部流动人口的20%.
      
        调查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较高,达到9.3%. 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上
      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不在学儿童“童工”问题突出。
      
        适龄流动儿童不能入学表现尤为突出,在调查中,六周岁儿童中有46.9% 没有
      接受入学教育,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近20% 的9 周岁的孩子还只上一、二年级,
      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人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 和10%.在失学的12至
      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 的人已经开始工作,这严重侵犯了儿童的基本权益。
      
        “教育费用过高仍是流动儿童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教育专题负责人、中国
      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指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流
      动儿童要多交纳借读费、赞助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最多的一年多交了27000 多元。”
      
        根据调查,收费过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公立学校方面。尽管许多城市的正
      式文件里都规定了对流动儿童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但很难得到执行。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赵顺义说:“目前近2000万的流动儿童是我国儿童群体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接受教育和发育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问题如得不
      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给社会稳定带来隐
      患。”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社会公肇啬静收哪数理念。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应受
      教育的教育民主思想。孟子提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像培养教育自己的
      孩子一样去培育教育别人的孩子。在近代,联合国一九四八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
      言》,更把“受教育权”确定为一项基本人权。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
      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
      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一般来说,教育
      机会和教育过程公平相对容易做到,教育质量公平(即使人人都受到较高质量的教
      育,并使受教育者有同样成功的机会)则较难做到。
      
        但是,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连享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公平都难以实
      现。
      
        我的手头,有一篇农民工子女的作文:
      
        ……
      
        我的老家在安徽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黄山是城市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三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被判给了妈妈。
      
        四岁,妈妈为了生活,跟一位远方亲戚到北京打工。从此,我在外婆身边长大。
      
        我在村里的小学上到三年级。那年春节,妈妈回来了,说要带我到北京上学,
      当时,我高兴地嚷了起来:我也要去北京上学了!我也可以见到天安门了!
      
        费了许多周折,妈妈把我送进了“树人小学”。这里的学生,都是像我这样从
      农村来的。他们的父母都是从农村到北京打工的,有的卖菜,有的盖房子,有的扫
      大街……
      
        那几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学校老被查封,老要搬家,每次查封,都会
      来许多警察和一些干部模样的人,还开来许多卡车,把学校的课桌椅全部拉走。最
      厉害的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那一次,那天,我们刚刚升完旗,学校就被包围了。随
      着一声令下,有人封教室,有人搬课桌。校长哭了,老师哭了,我们学生也哭成一
      团。在我的脑海里,警察是对付坏蛋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也成了坏蛋了?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我终于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上学这么难:
      就因为我们是外地来京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就因为我们没有北京户口。
      
        北京的建设离得开农民工吗?
      
        农民工的子女难道不是祖国的未来吗?
      
        我们就算不是花朵,也是小草吧,难道小草就不应该享受阳光吗?
      
        ……
      
        难道小草就不应该享受阳光吗?
      
        这是在考问我们的政府,也是在考问我们的社会!
      
        我的手头,还保留着一份访谈记录,接受采访的是河北来京的一位农民工:
      
        笔者:你们夫妻是什么时候来京的,主要干什么活儿?
      
        答:我们是九五年进的北京。头几年,我在建筑工地当小工,还卖过菜和水果
      ;她当过保姆,干过小时工。这两年,我们开了个小门脸,卖面条和大饼。
      
        笔者:你们眼前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答:我们两口子,没什么文化,只能靠打工,做点小生意度日子。不可能挣什
      么大钱,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不行,几年以后还回老家去。可是,我们不希望孩
      子将来也同我们一样,希望他们能够像城市孩子一样,受到好的教育。
      
        笔者:那么,现在孩子的教育情况怎样呢?
      
        答:不好。我们的孩子现在在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上学,那样的学校同城市的公
      家学校根本无法比,学生就在一个旧仓库里上课,老师的水平也不一样。
      
        笔者:你感觉到教学质量不行?
      
        答:肯定不行。还有,政府和城里人对我们的孩子有一种歧视,前些日子过
      “六一”儿童节,孩子要我带他们去公园玩,公园里城市的孩子在演节目,在搞各
      种各样的活动,连儿童节都成了城市孩子的节日了,特别不公平。农民工的孩子也
      是祖国的明天,也可能拿成为人才,把他们耽误了也是国家的损失!
      
        “把他们耽误了也是国家的损失!”
      
        这位农民工的焦虑,难道不应成为我们政府和我们社会的焦虑吗?
      
        一位城里人到乡村休闲,住在一老农家。吃完农家饭后,老农自言自语说:
      “城市是城市人的城市,不是乡下人的城市;乡村是乡村人的乡村,也是城市人的
      乡村。”城里人不解,老农反问:“你来乡村交了乡村费没有?交了过路费没有?
      你住我家再让你交暂住费没有?没有吧。可我们乡下人进城,什么费都得交。城市
      的道路是国家建设的,农用车上路要交费;乡村的路是我们农民自己修的,我们没
      有收你们费,哪个更应该收费?农民进城打工要收暂住费,孩子上学还要什么赞助
      费……”
      
        老农话语中的“哲理”,道出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
      
        城乡诸多的不公平中,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因为只有具备了教育的公
      平,社会的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才有通过知识
      改变命运的可能。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起跑,农民工子女已经先输给城市孩子一
      大截了。
      
        教育被认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
      
        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具备现代社会特征的公民,能否理解和享受现代社会的基
      本文明,能否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生活质量,取决于他是否受到现代社会的基本教育。
      
        前些年,经常可以在农村的土墙上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的标语,它很确定,不抽象,没余地,却道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低底线。
      
        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应当把平等的教育条件,一视同仁地提供给每一位公
      民,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
      
        小草同样有享受阳光的权利!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