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记者可以随心所欲吗?
      
          许多人对发言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发言人在发言时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一些
      读者和电视观众对发言人的表态表示不满时常常会说,如果我当发言人,我就会如
      何如何。有些网民在网上也经常发表类似言论。
      
          这是对发言人制度的一种误解,混淆了发言人和个人的区别。发言人是政府或
      部门的喉舌或代言人,理所当然,回答问题时是就不能随自己的心愿信口开河。原
      则上,他发表的任何意见或所做的任何评论都应该按有关部门提供的口径或口径的
      精神表态,绝不能与其精神相违背。否则,他就不能被称之为政府或某部门的发言
      人。
      
          但发言人回答问题虽然不能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可以在不逾距的情况
      下畅所欲言。发言人如果一字不拉地完全照本宣科,所有问题都完全按照干巴巴的
      口径回答,也不是一个好的发言人。发言人应该是有口径而不唯口径。口径应该只
      是一个架子,一个框框,内容需要发言人自己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和时
      机去充实、丰富或调整。一个好的发言人应该能将口径或政策化解成自己的鲜活的
      语言,让人愿意听下去,并乐意接受。
      
          吴建民说,任何一个发言人,都有一定的框框,包括美国白宫发言人、国务院
      发言人,他不能逾越这个框框,如果逾越了这个框框,他肯定要受批评,甚至被撤
      职。但是在这个框框之内,他有很大的活动余地。发言人如果有很多的智慧。一句
      话能把人家讲得笑起来,一句话能把人家讲得跳起来,这是讲话的艺术,你完全可
      以发挥。你怎么样讲让百姓理解这个政策,这是通情达理,而不是干巴巴的。
      
      
      
          怎样能把自己的特点跟政策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当好发言人面临的一个很大的
      问题。沈国放说,每个发言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我的特点是在回答记者问题时,
      愿意灵活一点。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果所有问题都按照口径回答,发布会就可能不
      很成功。发言人应把这两点结合,既有自己的特点,灵活地回答记者问题,又体现
      政府的政策。
      
          吴建民说,做一个发言人,要做一个聪明的发言人,做一个有魅力的发言人。
      政府给我们的政策界限,大体上是清楚的。发言人完全可以在这个范围里充分发挥
      他的聪明才智。过去钱副总理曾对我说,你不要老重复一句话,你可以这样讲,你
      可以那样讲,你可以颠倒过来讲。中国的语言是丰富的。
      
          要做好一个有自己特点和个性的发言人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不断跟踪形势,熟
      悉情况,二是要熟悉政策。要掌握和领会政策精神,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将政策化解成自己生动的语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