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清末五所大学的状况及教职员薪俸(10)
      
        《上海新报》在创刊后10年内,是上海出版的唯一的中文报纸。主笔皆由英
      人担任,宗旨在于及时报道市场信息,以商业动态为主。因此发刊词中宣称:"
      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
      生意价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 它分析了商人对于报纸的三方面需求:一是
      了解确切的市场行情、银洋铜钱兑换率等;二是商业活动需要刊登广告;三是客
      商往来和转运货物,必须及时知晓各通商口岸的航运船期。
      
        所以,初期只有两个版面,以商业信息为主。1868年2 月扩充为4 个版面,
      第1 、3 、4 版都是行情、广告、船期等,而把新闻和言论集中在第2 版。
      
        《上海新报》用进口的白报纸印刷,成本虽然较高,但每张售价30文铜钱,
      每月(约13~14张)银圆5 角,预约全年(约160 张)优惠定价大洋4 圆(当时
      1 两白银约可兑换铜钱1000文,1 银圆合0?72两白银),年年赢利。
      
        不过到了1872年4 月,后起之秀《申报》脱颖而出,一来增加内容,二来降
      低成本,用廉价的毛太纸印刷,每张售价仅8 文铜钱。
      
        经过半年多的激烈竞争,《上海新报》敌不过强劲的对手,终于败下阵来。
      影响深远的《申报》
      
        1872年4 月30日《申报》异军突起。印行77年间(1949年才停刊)影响巨大,
      以致于当时许多城乡把所有的新闻报纸统称为" 申报纸" 。
      
        《申报》的创办,几乎跟《香港华字日报》同时。比它更早的中文报纸,只
      有《香港中外新报》和《上海新报》。而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则在它之后两
      年才出现。
      
        创办《申报》的有4 位英国商人,主要是美查MAJOR 兄弟(哥哥费烈立克·
      美查Frederick Major ,弟弟安纳斯脱·美查 Ernest Major )。他俩于同治初
      年来上海经商,从事茶叶和布匹生意。约在1862年前后,开设了江苏药水厂。在
      上海定居多年,精通中国语文,到1871年,筹办《申报》。
      
        美查兄弟何以要办《申报》呢 ?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他俩的茶叶生意亏
      本了,想改行,听从华人经理陈莘庚(江西人)的劝告,转而办报;另一说:他
      俩经营的江苏药水厂赢余不少,于是将剩余的资金投资办报(笔者认为后一说较
      为可信)。这两种说法有个共同点,就是美查兄弟把办报作为生意经。鉴于《上
      海新报》牟取了很大利润,特别在上海被太平军围困期间,《上海新报》曾因报
      道太平军活动而销数激增。美查兄弟看到有利可图,于是集资1600两白银,股东
      4 人,每人出银400 两,1871年5 月组建公司。事先他们派钱昕伯到香港调查报
      业情况。钱昕伯跟香港" 中华印务总局" 主持人王韬交往密切。《申报》的创立,
      王韬也是助成者之一。1874年2 月4 日王韬又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
      遥相呼应。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