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一个家(2)
      
            二是,她乐观,总是活力四射,喜气洋洋。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她忘记
      的速度和她发火的速度一样快。她总是讲出来,当笑话讲出来,幽默一下就又鼓舞
      起信心了。因为众所周知,妈妈他们那一代人,生活道路都比较坎坷;但妈妈她
      非常地“不服”,非常地不屈不挠。她的颓唐总是很短,“热爱”、“相信”这样
      的情绪总是会占上风。就说现在这个女子高中,审批手续非常难。虽然按政策合理
      合法,而且作为民办教育应当鼓励的,但到具体的事情总不那么容易;而且我们是
      平民百姓,就想以平民百姓的名义来办事。我们的国情就是平民百姓,还没有那份
      作为纳税人的仗义和理直气壮。所以这件事就成了一个有难度的事。好多次,我都
      说,算了;但妈妈的字典里没有“算了”这个词。还有,在帮妈妈整理日记和书
      信的过程中,妈妈的乐观,也让我深有体会。在妈妈那些认真、真实的文字里,虽
      然有年华流逝的感伤和我们不在身边的寂寞,但,无处不在的,是关于春天、关于
      门前的丁香花、关于小园子的描写和赞美,次数之多,我简直要做一下统计了!我
      几乎要肉麻地说:妈妈啊,你的心里有那么多春天,那么多希望,对于提高和保持
      你的学校和我们一家人的士气来说,你就是春天就是希望啊。还有一个发现,也让
      我经常惊讶大笑,那就是,妈妈的日记,字迹无比认真(因为妈妈认为在我们全家
      中字写得最差,所以多年临摹庞中华的字帖),不但感叹号不断,而且新想法、新
      项目不断,经常是,“今天在楼梯上见到某某,聊天受启发,决定搞批发,走进商
      圈”或者“我决定考察一下幼儿园,申请办幼教!”等等50多岁的妈妈的活力经
      常是让我望尘莫及。虽然她早年得过甲亢,体质很差,心脏也并不好,但是妈妈那
      股精神头!去年夏季招生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工作,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女子高
      中成立这两年来,她和爸爸一起每天早上6 点半就坐班车到学校,晚上6 点半坐班
      车回来,12个小时里,拿她自己的话说,也真是“上蹿下跳”。视察教学、找学生
      谈话、参加间操、监督食堂、试教师讲、与财务对账……她是一抓抓到底的,一管
      管得没边的。有时候,我也批评她管理原始,没有层级;每天轮流有20多个同学
      到她那里背英语课文——一个英文单词不认识的妈妈,还是用当年考我们的办法,
      紧盯着一个一个音地对;全校现在是400 多个学生,她不但基本都能叫上名字,而
      且,啥特性,啥成绩,犯过什么毛病,有过什么优良表现,时间、地点,能一样不
      差地说出来。三是,对人对己都是高标准要求,对精神性的东西不含糊,对物质
      性的东西能凑合。有回我和我小妹妹议论妈妈,小妹妹开玩笑说,妈妈仇视人性
      ;后来又准确地说,是仇视人性中的一切弱点!是的,她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个极
      端强硬的人:天然地对虚荣、贪婪、嫉妒、懒惰等等,都有免疫力。她的这个“洁
      癖”太无所不在,影响了我们整个家的气氛和价值标准。我们都倾向于好恶分明,
      倾向于是非分明,倾向于诚实地追求、心安理得地获得。这个影响不是通过——她
      怎么告诉我要“拣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样简单的道德训诫——来实现
      的,真是日常生活的濡染。妈妈这个特点,也包括她带动下的我们家的这个特点,
      有时候是有些问题。你自己怎样不管,但你以这样的尺度衡量别人,有时候就显得
      很不宽容,很各涩——这一点,妈妈和我们都有所意识,妈妈说,要好好修养,她
      说了,也就真地在努力。  黏黏糊糊一家人说到我们家的亲情——简直可怕!
      我丈夫第一次去我们家的时候,感慨说,我们家亲情太粘稠了,简直要窒息!差不
      多是这样。我没见过比我们家更黏糊的了。常常是这样,我们仨都挤在我妈的床上,
      我爸叼着烟,坐在床对面的椅子上。我们就,说说说的,整天口干舌燥地说,东拉
      西扯,从回顾分析我爸妈吵架的是非,到我大舅的孙女的教育,到刘天昀的实验前
      景,再到我某篇报道里某个乡村教师的窘况,由我爸当初下放农场,到我妈现在学
      校的某个学生单亲家庭的影响,……还要评论我妈擅自做主买的可怕的新裙子、政
      治腐败和入世后的农业……  我们一直就是这样的,甚至越来越严重。反正我每
      次回家,如果是我一个人,那就更什么其他事情也不能干,我跑上跑下的,一会儿
      坐到我妈身边,一会儿又怕冷落了我爸,又跑过去问他,还要照顾到我耳聋的姥姥
      ……这个世界上我们最息息相关,亲密异常,互相启迪,互相鼓舞,彼此珍爱;
      并且,这个趋势,随着岁月的流逝,有增无减。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和我父母之
      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距离的拉长,而有所增益呢?大概是这样,小时侯那
      是基本的依赖,更多的是血缘关系上的天然的亲密;而现在,越来越,我们更多了
      人和人之间的怜惜和支撑。我觉得我们非常幸运,我们和父母之间能平等、直率地
      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很怕我们和父母之间只有狭义的亲情,就是只把爸妈当
      老人孝顺就得了,那样不好。嘘寒问暖那是当然的,但我非常希望父母和我们一同
      学习,一同进步。日常琐事当然温暖,但是当我们在胡扯国家大事人生意义的时候,
      也总是琴瑟相和,彼此安慰。 
      
      
      
          游园2003年9 月的一个星期六中午,送走周末回家的学生,妈、爸,我和小
      昭妹,我们四个人,从学校出来,来到文化活动中心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吃午饭。
      我们一家人其实很少单独在外面吃饭,上一次,可能都有10年了,在大连。菜很
      一般,但人很少,环境不错,我们慢慢地吃完,坐了一会儿,出来,准备回学校。
      外面天气正好,蓝天白云,迎接国庆节的鲜花已经摆满了马路两旁,文化活动中
      心前集合了一大片穿校服的中学生,举着彩旗、打着腰鼓、吹着小号,原来是校庆
      活动。我们往南没走两步,发现眼前却是新改建过的儿童公园!儿童公园!我们
      不约而同地惊喜,不由自主地走进去,改变了马上回学校的主意,决定逛一逛。
      如今的儿童公园已经拆了围墙,变为开敞式的了,树木、草地、水流和亭台从容自
      在、疏朗有致。我们一边走,一边回忆,一边寻找——啊,啊,这儿,这个健身
      场,原来是“雪山”;那边,那边的船坞,原来有一个铁索桥啊;还有,空中脚踏
      车呢?啊,在这儿,还在还在!啊呀,百花园呢?百花园哪去了?不就应该在这吗?
      怎么不见了?记错了?……  小昀要是在就好了,那就齐了。小昀现在在干什么
      呢?上一次来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就是小昭跳蹦蹦床那次,还有张照片呢,小昀
      和我还闹点小别扭,后来一起爬山,就忘了,……啊呀,那是十四五年前了吧。是,
      十五年了……中午时分的公园几乎没什么游人,只有两三伙儿下棋或打扑克的老
      头儿。小昭拉着妈妈的手,我扶着爸爸的胳膊,我们走着,回忆着,累了就在水边
      的木椅上坐一会儿。柳条拂面,水意清凉,几只游船泊在岸边:秋天已经如此辽阔
      深远。15年前,妈妈41岁,爸爸45岁,我14岁,小昀12岁,小昭9 岁。这个中
      午的太阳太好,这个太阳底下的公园太好,花木水石太好,我们一家人,这样漫步
      太好——好得,不忍心去细数变迁的无情,不忍心叹息时光的流逝;所以,我们还
      是尽量抓住如同15年前的兴致,继续走着,回忆着,寻找着;然后,最终,我们找
      到了百花园:满院子的秋菊、满墙的青藤,碧蓝的天空下,繁华如梦——照耀
      这人世欢情,照耀这人世孤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