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我是一个56岁的女人。三个女儿的妈妈。两所学校的校长。我的三个女儿是
      我的骄傲。首先,在一般朋友的眼里,她们是成绩优异学业有成的孩子——1992年
      大女儿刘天时因为作文获奖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1993年和1996年二女
      儿刘天昀和三女儿刘天昭先后以两个高考吉林省理科第二名的成绩升入北京大学生
      物化学系、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毕业之后她们三个又相继考取奖学金留学美国加
      州伯克利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等世界名校。更重要的是,作为妈妈,
      我还深知,她们还是有头脑有心灵有情怀的青年,是我追求美好追求丰富人生的同
      路人。我们母女之间的情谊,是血缘的牵绊,但又超越其上,是人人之间的相互支
      撑,是朋友间的相互砥砺。现如今,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除了有限的假期,不
      能常相聚。一直以来,我想找个机会和我的孩子们,和我的丈夫、家人,一起唠叨
      唠叨,把这思念的感伤,化为幸福的纪念。而且,我还奢望,这唠叨有更多的参与
      者——与众多殷切的妈妈们一起回忆、探讨、发现、分享养育之道。因为我深信:
      这经验,因为是漫长岁月里点点滴滴的积聚,所以实在所以真挚;这往事,因为是
      普通母女、普通家庭的相爱相亲,所以温暖所以亲近。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缘由是
      我自己创办并至今仍在主持的两所学校。1992年秋天,我的大女儿离家去北京读书,
      我的第一个学校吉林省计算机专修学院成立了。接下来的10年,是——我亲爱的孩
      子们相继离开我离开家,我的学校也逐步站稳脚跟发展壮大——的10年。计算机学
      院,截止2002年已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实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3000多人,至今仍有700
      多在校学生。2002年秋天,我大女儿留学回国,二女儿三女儿仍在国外读书,我的
      另一个学校,长春英华女子高中,历经磨难诞生了。至今,一年多蒸蒸日上的经验
      证明这是个成功的前途无量的学校。这两所小小的学校,对外人来说,可能是很
      微薄的;但对我,她们构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寄托。这11年,我个人生活发生了极
      大的转变,三个女儿相继离家,我也从机关单位辞职出来,我的精力和感情从家庭
      转移出来,无保留地投入到两所学校,荣辱与共,哀乐系之。
      
          我们之间,我和这两所学校,我和这两所学校往届及在校的4000多个孩子之间,
      同样彼此支撑、相濡以沫。我也希望有这样一个时刻——回顾、总结、展望——回
      顾作为个人的我,对命运的争取和其中的艰辛与乐趣;总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与青年学生们,相互矫正相互鼓舞,战胜彷徨,成就未来的经验;展望我们共同的
      学校、成长与进步的家园,更圆满更广大的前途。综合以上两方面的缘由,我觉
      得这本小书的主旨可以表达为:一个母女共同成长,一个家庭携手进步的故事。一
      方面女儿们在长大,另一方面妈妈在创业;一方面,妈妈在帮助女儿们疏解成长的
      烦恼、在做子女成长的护航人,另一方面,妈妈本人也在学习在寻求在发展事业,
      在充实和提升,在做她自己;一方面所有家庭成员崇尚自我和自由,另一方面在共
      同上升的途中,他们彼此欣赏彼此爱惜,互为榜样,互为希望。在编写这本书的
      过程中,常常发现是在审查自己,在我表达对孩子们的期望的时候,也就是在审查
      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实现的程度。是啊,作为一个妈妈,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人,你
      是什么样的人,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示范给你的孩子——她
      应当做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上,妈妈和孩子,如果能,
      互为榜样也互为希望,多好。这是我的家庭理想,多年来有点心得,现在仍在朝
      这个方向努力。所以,这先就是一本家庭书,写给自己、家人、亲人、朋友,记
      录了11年来,妈妈和女儿们,乃至一家人的成长,成长的苦恼和喜悦。形式上包含
      了不少日记、信件——有我从辞职创业到今天稍有所成11年的日记,有这期间我和
      离家读大学的孩子们的往来书信,有孩子们留学期间与我及她们彼此之间的电子邮
      件——暖暖和和的私语,絮絮叨叨的真情,人生的觉悟与信念承起内在骨架。然
      后,这还是一本社会书,写给更多的陌生人,只要他是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孩子、
      爱自己的事业的人。它适合妈妈、适合孩子、更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在读者
      寻找和建设美满的道路上,这本小书,试图以个人活泼的日常生活经验,带动理性
      的思考,希望抛砖引玉,对您有所裨益。  最后还要特别提一下我爱人,也该叫
      老伴儿了。整本书中,关于他,直接说的似乎不多,但这绝不是因为他的位置不重
      要;恰恰相反,我时常怀疑我和孩子们咋咋呼呼地,无所顾及,就是因为他,让我
      们心里踏实——有人不论功利,不计得失,一直真心实意地站在你这一边。我俩性
      格迥异,早年多有磕绊,但如今,岁月让我们发现了彼此,发现了人生真正的黄金。
       
      
          曲宝琴2003年10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