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人士谈(2)
      
          来自颂今的歌坛弟子◇陈思思(二炮文工团独唱演员、全国十届人大代表、歌
      坛四小民旦之一)
      
          作为工作室第一位签约歌手,从1994年跟他合作至今,一直非常愉快。从他那
      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事业也好,做人也好,真是受益匪浅。我有今天的成功,真
      的要衷心感谢颂今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会永远合作下去,做永远
      的师徒。
      
          ◇周亮(青春偶像歌手、电视节目主持人)
      
          我没有跳槽离开颂今老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这个人是踏踏实实地作
      音乐,非常敬业。我觉得跟他很默契。我脾气不好,常惹他生气,他总是宽容我。
      为什么跟他感情这么好?可能觉得他像父辈一样关爱我,就是很舍不得离开他。
      
          ◇黄伟麟(著名澳门歌手、澳门旅游形象大使)
      
          是吴老师带我入行,让内地的观众认识了我。我们合作真的很好,感情也很深。
      如果没有吴老师的精心策划,没有他为我创作的《恋曲1999》,没有他把我送上中
      央电视台,“澳门歌王”这个名字就不会落到我头上,江泽民主席也不会同我握手。
      
          ◇杨洋/ 金彪(青春组合、电视晚会导演、制片人)
      
          吴老师把整个的心思,完全都倾注在我们学生的身上了。他非常有眼光,对歌
      手的包装定位恰到好处,为歌手度身订做的歌也特别到位,从最初的杨钰莹到后来
      陈思思、周亮、黄伟麟都是很好的例子。
      
          ◇小曾(军营创作歌手)
      
          那年,我找到了对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至关重要的人——吴颂今老师。从某种
      意义上说,没有他日后为我所作的一切努力,没有他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也许就没
      有今天为大家所钟爱的《军营民谣》。
      
          ◇秦天(军营创作歌手、音乐制作人)
      
          我不信主,也不信神,但为了吴老师我真想信一次,祈求上天保佑他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来自当时的报刊文摘
      
          ◇沁文
      
          “杨钰莹被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看中,功劳应归于江西音协的一位老师。这位
      老师早在几年前就预感杨钰莹是棵好苗子,并在他调来广州之际也将杨钰莹在中国
      唱片社录制的几首歌带到了新时代。”  (1991年1 月21日《广东电视》) 
      
          ◇王传真
      
          “外地歌手走红广州有几个原因:……三是本地有‘伯乐’常在,比如歌星杨
      钰莹就是被中唱广州公司编辑颂今发掘后引入广州歌坛的。
      
          (1991年10月23日《粤港信息日报》)
      
          ◇李海鹰(著名作曲家、音乐人)
      
          “甜歌音带”的走俏实在出人意外。请注意,这些“甜歌”的创作,大多出自
      韩乘光、颂今之手。  (1992年第1 期《舞台与银幕》) 
      
          ◇谭军波/ 朱德付
      
          “专为杨钰莹‘度身订做’写歌的作曲家颂今告诉记者,他和韩乘光为她写的
      甜歌,基本上是10首歌之中选一首,其精益求精的态度可见一斑。”(1992年7 月
      3日《南方周末》)
      
          ◇钟情
      
      
      
          第二个好老师,那就是使杨钰莹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吴颂今。而她的升
      起和发亮,吴颂今是功不可没的。  (1994年第3 期《城市电视》) 
      
          ◇陈某(杨钰莹在新时代影音公司的经纪人)
      
          鉴于当时国内的音带市场,我和韩乘光、吴颂今两位老师为她设定了类似民间
      小调的“甜歌”风格。  (1995年3 月8 日《羊城晚报》) 
      
          ◇张御临/ 何晓利
      
          在杨钰莹踏上歌坛的前前后后,出现过很多帮助过她的人,颂今应该是特别重
      要的一个。(1997年第8 期《音像世界》)
      
          来自朋友和读者信函
      
          ◇刘小玲(作家、广州某杂志社主编)
      
          颂今老师,您的人品与您的旋律一样,写满了真善美三个字。萨笛说:“德高
      望重的人,即使受到无赖之徒的侮辱,既不悲哀,也不烦恼。”希望您心情开阔,
      再见彩虹!
      
          ◇莫名(人民日报华南分社记者)
      
          吴提议杨“如果到广州一定会红!”这可是人生中的转折点。因为有了这个提
      议,才有了杨小姐后来的大红大紫。可以说吴颂今是她一生中关键的“指路人”,
      对杨钰莹来说这就是“遵义会议”。
      
          ◇潘兵(江西作曲家)
      
          您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好老师。恳请吴老师一定要挺住,不要因此
      而伤了身体,影响创作。
      
          ◇叶木青(福建词作家)
      
          我们都对你深表同情。杨不能否认先有“好歌”才有“演唱”、先有“名师”
      才有“高徒”的事实。了解歌坛情况的人,谁不知道她是通过你的歌铺垫才大红大
      紫的?
      
          ◇陈特明(著名词作家、江西鹰潭市文化局局长)
      
          寄给你一张龙虎山天师府的神符,愿它带给你平安吉祥。
      
          ◇谢明(广州律师)
      
          杨钰莹对你如此不敬,你完全可以发表一个声明,禁止她再用你的歌去走穴卖
      唱。
      
          来自媒体评论与友人
      
          ◇童丹(江西卫视《故事》主持人)
      
          颂今老师的音乐会据说还有一场小小的风波,主要是来自杨钰莹和恩师吴颂今
      之间的一些分歧,在这里我们不好妄作评论,只是觉得:作为青年歌手,如果多一
      些知恩图报、成人之美的风范,这个故事的结局就会更圆满一些。  (2000年10月
      江西卫视) 
      
          ◇童仁
      
          吴颂今在粤省有“乐坛伯乐”之誉,为人也很忠厚老实。老夫子型的这位音乐
      人,根本不识当今世道的“现实”,以为是老友、弟子便没有签约,不被人“玩”
      才怪呢……
      
          (1999年9 月26日《澳门日报》)
      
          ◇厉英夫
      
          感恩图报,是传统美德;恪守信用,是做人之本。杨钰莹如此“反骨”,实在
      可耻!
      
          (1999年10月2 日《广州日报》)
      
          ◇路不平
      
          吴、杨是从同一个地方英雄城南昌到广州的,老乡兼带师生情谊,本应互相帮
      助才是,却闹了个“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之局面。相识便是缘分,在这世上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更好,说到底还是一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  (2000
      年1 月12日《南方声屏报》) 
      
          ◇胡玉兰(天津词作家、原《歌词月报》主编)
      
          天津报纸转载了杨钰莹的一段话,言及对你这位老师的大不恭。读后非常气愤!
      你教了个“虎徒弟”。应该在恰当时间、地点讲讲原委。真是枉了为师的一片心!
      
          ◇张永红(山东词作家)
      
          杨小姐对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恩人、师长竟如此态度实在令人气愤。事事有公断,
      您不必伤心,不管是在音乐圈还是在听众中,您的为人,您的品格都是大家所敬佩
      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