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法解释我和杨钰莹之间的“巧合”
      
          我没法解释我和杨钰莹之间的“巧合”
      
          (由《北京青年周刊》记者潘杰采写)
      
          您的新书《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还没出版就已经倍受瞩目,已经事
      隔多年,您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对自己的艺术人生做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为了澄清别人对我
      的一些误解。我并不是为了攻击谁、诋毁谁,我只是想对自己和公众有个交待。
      
          您多次表达过不愿因这本书再起纠纷,您估计书出来后会有纠纷吗?
      
          我估计不会有太大的纠纷,因为我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与人为善的,我不是在
      胡说八道、弄虚作假。为写这本书,我前后准备了五年,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光
      是采访记录就有两大本、60万字,我请速记小姐打字前后都花了两个月时间。我就
      是想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怕有不准确的地方,引起不必要的麻
      烦。
      
          怎么还要采访别人,不是主要写的是您和杨钰莹之间的事吗?
      
          我和她前后认识、交往长达20年,这中间牵扯到很多人,举一个例子,她小的
      时候,我带她去江西的广播电台去录节目,我为了尽可能把这件事情陈述的准确,
      跑到人家电台的资料库中去查找是何年何月播出的,当时的录音师是谁我都找到了,
      我把许多涉及到的当事人都一一走访,请他们帮我也回忆一下过去的事情。我肯定
      我所写的文字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有些有损她的形象的情况或者是她个人的隐
      私,只要是跟我和她的纠葛无关的,我都没有写。
      
          我这个人比较老派,属于做事特别认真的人,我的学生和同行都说我这个人的
      优点是认真,缺点也是太认真。因为认真得罪了一些人,使得跟我合作的人会比较
      累。
      
          我看到报道说有出版社认为书中内容太敏感,怕惹官司不敢出这本书,哪部分
      内容这么敏感?
      
          的确是有出版社觉得内容敏感怕惹是非的,我和她之间的矛盾上升到焦点是1999
      年,直到去年省高院判我官司胜诉,前后四五年的时间。一直有两种声音,有支持
      她的,也有支持我的,两种观点交锋很激烈。杨钰莹本身又是敏感人物,她的恋爱
      也是敏感题材,书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所以会有出版商认为敏感。当
      然多数还是抢着要,最后是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巧合的是,这家出版社在1998年的
      时候曾经出版过杨钰莹写的《美颜物语》。
      
          真的是巧合吗?
      
          在我和杨钰莹之间真的是发生了太多的巧合我都没法解释。2002年8 月,我和
      杨钰莹的经纪公司“新时代”的官司已经打了好几年,偏偏那么巧,判决的那天刚
      好就是杨钰莹复出歌坛在北京开演唱会的那天。法院头一天通知我第二天去一趟,
      然后就宣判了,就在同一天,这简直是巧合得令人惊讶。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