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莹的“选择性失忆”
      
          读《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有感
      
          喧  嚣 
      
          吴颂今和杨钰莹之间的关系,我不愿意用恩怨来形容。我宁愿相信,他们之间
      的矛盾,是源于因看待问题态度的不同而导致的行为差异。或者我再说得朴素一点,
      这不过是师生之间的一场误会,因为缺少沟通而愈演愈烈,发展到了现在。
      
          一个误会的产生,终归是有始作俑者。吴颂今和杨钰莹之间的关系,会发展到
      现在这个地步,里面隐约可以看到,有一只操纵着一切的手。这只制造出许多是非
      的手,无疑就是“利益”二字。
      
          吴颂今没有给自己戴上一个一切都是为了杨钰莹而奉献的圣洁光环。他在书中
      写道:“我要利用广州的有利条件,培养一批自己的歌手,顺便推出自己的新歌。”
      吴颂今追求的,相信也是绝大多数音乐人共同的理想。那理想说穿了,其实就是图
      个名。
      
          而杨家在依靠着吴颂今的时候,想必也是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做着未来富
      贵荣华的梦。
      
          人生观不同,关注的东西也不同。杨家着眼的,是经济利益;而吴颂今虽然不
      谈经济,想要获得的名声,也仍然是一种利益。所以在这不同的背后,隐藏的是同
      一种东西,就是利益。
      
          为着利益,唱片公司推出自己的明星;为着利益,母亲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叫别
      人爸爸;同样,我们也不排除,老师可以为了利益,把学生当成自己飞黄腾达的工
      具;而学生,也可以为着利益,割舍掉师生情。
      
          吴颂今为杨钰莹所做的努力,可以看做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肯定要有
      回报的。  有人说,吴颂今只是把杨钰莹当作一棵摇钱树,来充实自己的荷包,我
      只有一笑。这个看法,是幼稚的。经济利益,对吴颂今来说,也许只不过是求名的
      副产品。 
      
          但仅仅是这些,就能诠释师徒两人闹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根源了吗?不能。这里
      面,必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历史上不乏这种现象:一个人成名之后,关于他不曾辉煌甚至不堪回首的过去,
      都不愿意再为人提起。主观地抹杀掉关于知情者的一切,不为别的,只因为,你知
      道的太多。提起你,就必然提到过去;而过去,恰恰是成名者不愿意再提的。
      
          在医学上,有一种症状,叫选择性失忆。人在受到某些刺激的时候,会有选择
      的忘记一些他自己不愿意想起的事情。如果真的如同书中所说,那么杨钰莹的贫寒
      童年以及她曲折的成长轨迹,就并不是多么值得夸耀的光彩的过去。如今的她,当
      然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任性和不懂事的小姑娘了,那么她对于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
      想必会怀着一种冷漠的心态去对待。当一个人想远离一段记忆的时候,这段记忆里
      所有她认为可以抛掉的人和事,都会毫不留情的舍弃。我们可不可以做这么一个假
      设:杨钰莹甩掉了记忆中某个时段带给她的沉重的包袱,而吴颂今,只是恰好贯穿
      了那个阶段的始终,所以,也就成了这个阶段的直接牺牲品。
      
          诚然,相对于吴颂今所付出的,杨钰莹的这种做法,未免失之薄情。但是,从
      她个人角度出发,这又是可以理解的。明星们通常所承受的压力,是一般常人无法
      理解的。她要维护自己在舆论乃至整个社会上的形象,有些东西,就不能兼顾。而
      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当关系到心灵上的伤痛或者精神上的不快时,每个人,都有选
      择忘记和回避的权力。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无论做出什么别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都
      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关于一开始提到的所谓误会的推论,未免简单了
      些。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句误会就能够说清楚的。任何牵涉到个人利益的事一
      旦发生,能够依然保持平常心去看待它的,恐怕只有圣人了。
      
          世界上最难以理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谁对谁错,孰真孰假,这恐怕只
      有当事人自己,才说得清楚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