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莹最早的歌声
      
          吴颂今把杨岗丽点化成童星——广播里杨钰莹最早的歌声
      
          吴颂今自述:
      
          1980年元月,我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被分回了以前工作的江西省音乐
      家协会《心声》歌刊编辑部。上班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有些迫不及待地跑到南昌
      市少年宫,去看余贞一老师给小伙伴合唱团的小朋友上课。
      
          站在孩子们面前,余老师介绍说,这就是你们爱唱的《井冈山下种南瓜》的曲
      作者颂今老师。现在,我请几位同学出来,唱歌给吴老师听听。接着,他开始点名,
      被点到的学生从台阶上站起来,走到我们面前。余老师拉起手风琴,学生们开始一
      个个地轮着唱歌。被点到的学生中有一个小姑娘,名叫杨岗丽,就是后来的杨钰莹。
      
          每个孩子唱完歌,我都会对他们说一番鼓励的话。轮到杨岗丽时,我有种眼前
      一亮的感觉。这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一对大眼睛扑闪扑闪的,明亮有神,梳着妹
      妹头,显得有几分调皮,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别的孩子见了陌生人,似乎都有一
      些羞怯,有一些惧怕,她却非常从容自如,一点怯意都没有。余老师拉完过门,她
      开始大方地唱起来,声音甜美自然,如流动的清泉一般悦耳。
      
          从那时开始,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少年宫辅导孩子们唱歌。
      
          那年春天,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准备录制一台“六一”儿童节的专题音乐节目,
      选定了我的新作《小春笋》。接受这个任务之后,我找到余贞一老师商量。余老师
      拿到《小春笋》,立即选中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杨岗丽。我和余老师一起,在
      少年宫教杨岗丽和另一个小演员合唱这首歌。3 月29日,我带着杨岗丽她们到江西
      人民广播电台录音。
      
          几天后,电台通知我,这个节目通过了审查,希望我再写一首独唱歌曲。因为
      5月初要参加全国广播电台的节目交换,因此,录音必须在4月底以前完成。接到这
      个任务,我与老搭档词作家千红突击写出了《雷锋叔叔您好》,然后就去找余贞一
      老师。余老师感到有点为难,时间太紧了,只有两个星期天,排练时间根本不够。
      我说,只有一个办法,由我先教会孩子唱,然后再利用少年宫上课的时间排练。我
      们选定的小歌手就是杨岗丽。
      
          杨岗丽当时就读的学校,正是余老师曾经任教的抚河区珠市小学。当天下午,
      我赶到学校,发现学校里没有孩子,心里一下就急了起来。问了几个人,才知道学
      校的老师们要集中政治学习,所以孩子们不用上学。我心想,这个下午正好可以利
      用,无论如何不能放过。余老师的妻子正好是珠市小学的音乐教师,她帮我问到了
      杨岗丽家的具体地址。
      
          穿过曲曲弯弯的小巷,费了好大劲,我才找到杨岗丽的家。杨岗丽看到我颇有
      些惊讶,调皮地问:“吴老师,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我走近她,摸了摸她的头,
      告诉她省电台录音的事。我领着她准备进屋,老婆婆从里面搬了一张矮小的竹靠椅
      摆在天井里,说:“屋里太挤,就坐这里吧。”
      
          我坐了下来。杨岗丽十分乖巧,立即就偎到了我的身边,我伸出一只手扶着她
      的肩,开始一句一句地教她唱《雷锋叔叔您好》。伴着她稚嫩的歌声,小竹椅也唱
      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小丫头天分确实是很好,我只是教了三遍,她就会了。
      
          三天后是少年宫合唱团活动的日子,其他的孩子跟着余老师一起练合唱,我则
      单独教杨岗丽练独唱。两个小时后,合唱团其他小朋友结束了他们这天在少年宫的
      活动。一些孩子们就围到杨岗丽身边看她练唱。
      
          4 月12日,由少年宫的小钟老师给杨岗丽合了一次伴奏,然后就是安排录音的
      时间。我原打算利用政治学习的下午去录音,可电台也要政治学习,没有办法,只
      好将录音时间安排在4 月14日。
      
          这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她演唱的歌第一次在广播电台播放。杨岗丽那童
      稚烂漫的歌声,通过电波传遍了祖国的天空大地,歌坛小星星发出了她小莺初啼的
      第一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