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小劳模”(2)
      
          我幼小时的记忆,就是一部不断挣扎求生存活命的记忆。
      
          我出生的第一天,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鬼门关”。
      
          那一天,日本鬼子的装甲车从我家的屋后公路上经过,那个年代,村里的老百
      姓谁见过这种庞然大物啊?这装甲车怪物轰轰隆隆从村边驶过时,尘土飞扬,鸡飞
      狗跳,履带发出可怕的声响,好像要把房屋都要震倒。装甲车驶过我们家屋后的时
      候,只有我母亲和襁褓中的我躺在土屋里的炕上。屋子哗哗地震动,炕也像在惊涛
      巨浪中的小船颠个不停,母亲吓得面无人色。眼看土墙震动得就要倒塌下来,母亲
      拼命支起身子,想抬起胳膊把我抱起来,可是产后体弱的她怎么也抬不起胳膊。只
      听到沉闷的“砰”的一声,土墙倾斜与炕形成的夹角把我小脑袋瓜夹在里面,我连
      叫也没叫出来就死过去了。据母亲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实在吓人:我刚出生,骨
      头还是薄脆柔软的,在挤轧中,我的脑袋瓜都扁了。东倒西歪的小土屋里,母亲疯
      了似的喊救命。
      
          庆幸的是,经过乡亲们的救治,我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自此落下了一个
      病根,就是震荡后出现的幻听,直到念同济大学的时候,脑子里还时不时嗡嗡响。
      这个病根也算是战乱年代留给我的纪念吧。
      
          冀中是老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同日本鬼子的大小战役不断。只要枪声一响,母
      亲就抱着我往外跑。当时的河北,乡村野外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坑,不知为什么,
      乡亲们总认为水坑是安全的地方。那情景想起来就让人心悸:敌我双方的子弹在头
      顶上嗖嗖飞来飞去,母亲抱着幼小的我趟着水跌跌撞撞地跑。有时候子弹打到水里,
      吱吱地射出水花,真可谓生死存亡在咫尺之间。
      
          有一天夜里,鬼子进村了。母亲照例抱着我往水坑里跑,求生的本能竟让她在
      水中跑了大半宿,不知不觉天蒙蒙亮了,这才发现竟跑到了5 里外的我姥姥那个村。
      这时总该松一口气了吧。可是,当我母亲抬起身定睛一看时,坏了!村口就站着日
      本鬼子!鬼子中间还有一个当官的,看到我母亲便举着刀咿哩哇啦一通乱喊乱叫,
      意思是“别跑,过来!”母亲哪能听他的呀?转身又往水坑里跑……母亲老是回忆
      起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并为此长吁短叹不已。
      
          这里要提一下我的母亲,虽然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离乱的年代,
      困苦的经历养成了她勇敢、坚韧、深明大义的性情。尤其是在支持我读书这件事上,
      母亲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母亲念过抗日小学,所谓抗日小学,识字班就开办在庄稼
      地里。我之所以从一个农村的野孩子成长为一名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先应感谢我
      的母亲。
      
          作为一个农村女子的母亲也曾有过憧憬:像其他抗日小学的女孩子那样成为一
      名八路,骑着大洋马衣锦还乡。而且,她也确实与这个机遇擦肩而过——后来上级
      决定抗日小学不办了,所有的学员一律转成军人。然而保守的姥爷却死活不准她去
      参军,于是她失去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母亲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至少,她
      的思想意识经过了一次短暂的洗礼。她的意念,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妇道人家,
      并且对我后来的人生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也许因为童年的困苦和命运的磨砺,我自幼小时起,记忆惊人的好。这一点大
      概也是一个农村儿童不同凡响的一面吧。
      
          然而,在当年战火频仍、苦难动荡的华北平原,一个孩子留下的更多的可不是
      什么愉快的回忆。除了饥饿穷愁,就是战乱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惊恐。
      
          进入内战时期,我已经朦朦胧胧开始懂事。但也不懂得交战双方谁是好人,谁
      是坏蛋,这也不能归咎于老百姓觉悟低,他们大多只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打起仗
      来,枪子儿可是不认人的。因此,只要军队来了,老百姓的本能反应只是逃命。
      
          一旦打起来,我通常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跑。祖孙三人在乡间土道上歪歪斜
      斜地跑,那情景今天想起来是很滑稽的。不过那阵子也不是很害怕,因为老的老,
      小的小,被兵碰上了关系也不大。我们家有一头小毛驴,一旦有了动静,我父亲骑
      上小毛驴就往庄稼地里跑,母亲也跟着跑。父母亲情况不一样,他们是青年,万一
      给国军逮住了逼着带路或拉了伕子,那可不是好玩的。
      
          逃跑也有优先权,在一个听天由命的特殊年代,在一个穷人不享有生存权的年
      代,老百姓居然也给逼出了这么一点小智慧,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真是既辛酸又
      可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