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2008年5 月11日,母亲节。这天下午,我与在四川的制作人王征通了一个电话,
      就我一部关于房奴题材的小说搬上荧屏谈得很愉快。我俩感觉都很好,这是一个平
      静而幸福的日子。
      
        5 月12日14时左右,我去刚从上海回来的林青老师家。她是著名编剧陆洪非先
      生的夫人。经典黄梅戏《天仙配》、《女附马》剧本都出自陆老的手。
      
        在车上,听到了一个消息,四川发生7.8 级(后来修订为8.0 级)大地震。心
      头一沉,立即想到许多在四川的朋友。电话打不通,傍晚的时候收到朋友王征的短
      信:太可怕了!
      
        随后的日子,不断从朋友们那儿了解地震的情况。电视、网络、报纸都是地震
      的报道。一时间,全国各族人民把眼睛打向汶川,打向灾区,心脏与她一起跳动。
      
        有着太多让人揪心的场景,有着许多闻之泣泪的悲壮故事。断壁残垣下的生命、
      洁白床单下的尸体、废墟下的呻吟、风雨中飘零的书页、黄昏中绝望的眼神……这
      是留给我们这个民族巨大的伤痛!
      
        十余万大军,奋战的抗震救灾第一线。志愿者不知疲倦挺身救援。各族人民空
      前团结踊跃捐款。总理在灾区声嘶力竭。总书记亲吻幸存儿童……一幕幕情景撞击
      人心。
      
        在参加一个高中同学会,去上海接母亲回家后,我按捺不住感情的潮水,5 月
      19日,开始创作《汶川,你别哭》。许多感动、许多震撼、许多悲愤需要倾泄、每
      一天都是朝着一万字的速度追赶。
      
        三岁不到的儿子轩轩特别依恋我,只能躲着他写。晚上,听到他呼喊着朝我写
      作的房子走来,立即关上台灯,屋里黑洞洞一片。待他迈着蹒跚的步子爬上楼后,
      又打开灯开始写作。
      
        5 月28日,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有种累垮的感觉,便把稿子交给挚友韩小华,
      让他修改。他编著出版过丛书,文笔很好,是个人文思想很深厚的老师,我很欣赏。
      终于,他将稿子改得更为丰满、更为细腻。
      
        写这本书的最大初衷是关注那些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希望能通过作品引
      导他们接纳现实,坚强快乐地生活。
      
        书中李梦菲、程清清、季骏骥、黄蓓是塑造的人物,都有着原型。为了表示对
      原型人物的尊重,我尽量把他们的故事也在书中提及。
      
        需要感谢我的老朋友——安徽文艺出版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做这部书。
      刘哲主任更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一天时间就看完初稿,并提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
      见。
      
        需要感谢我在灾区的朋友王征、杨波、王永、韩宇等人,给我鼓励,提供了许
      多他们亲自拍下的图片。
      
        这场特大的地震灾害带给人们的震撼是空前强烈的,任何文字都会显得单薄、
      肤浅。但愿阅读此书,心灵有所慰藉。
      
                                 (全文完)
      
         --------
        虹桥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