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中国加油
      
          1983年我们正上大学二年级,电视剧《霍元甲》引进到内地时,引起万人空
      巷。那时,找台电视机在大学里还是件挺困难的事,我和同学们也想了各种办法
      去看这部令我们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热血沸腾的片子。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那首激荡人心的插曲,这么多年来一直回荡在我的头脑中,我想也会留在我
      们那一代青年学生的记忆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早已不是霍元甲时代任人欺
      侮的中国。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为中国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精英们,更应该学习
      正在为中国经济加速而努力的楷模,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中国的发展而加油、而努
      力。
      
          一、国家中兴人人有责
      
          ——从邓稼先到邓中翰:知识分子的骄傲
      
          1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这句朴素而坚定的话语,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这句话是中国的“两弹元
      勋”邓稼先先生临终前的叮咛。
      
          也许,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已不知道或不熟悉邓稼先先生,但我们共和国不会
      忘记他,他是我们共和国的功臣,不论什么时候,炎黄子孙都不应该忘记他。
      
          中国能有世界大国的地位,与以邓稼先先生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努力是分
      不开的。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长大,在日本侵略的炮火中,深
      深感受到国弱民贫的民族苦难,立下了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1941年,他考入了
      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的校歌
      声中毕业。在北大工作两年后,于1947年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名牌大学之一的普
      渡大学研究生院。他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刻苦努力,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
      读满学分,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 天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
      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八年之中,
      他专心致志地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8年秋,邓稼先参加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作,神秘地“消失”在西北戈
      壁大漠中。长年在外,不能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但为了民族的振兴,他
      义无反顾。
      
          两弹元勋邓稼先(新华社摄影部供稿)
      
          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1959年6 月,苏联政府单方面中止了中苏
      合作协议,撤离了专家。为此,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氢弹、人
      造卫星。邓稼先是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这时,正值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科
      研人员因缺乏必须的食物和营养,经常饥肠辘辘。邓稼先的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
      都被用来买了饼干,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终于在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而在这一过程中邓稼先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邓稼先先生后来因为高强射线导致不治之症,他作为科学家当然明白射线的
      危险,但是为了“不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心甘情愿地牺牲了自己。
      
          在一次爆炸试验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他命令别人“谁也别去”。
      然后他一个人走进去,找到了核弹头,把摔破的碎片捧回来……就是这样,他在
      试验场度过了长达10多年的单身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又同于敏等科学家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工作,仅用
      了2 年零8 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试制工作,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而在世界
      上,氢弹试验成功法国用了8 年,美国用了7 年,苏联用了4 年。
      
          邓稼先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1984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又成功地指挥了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的试验。
      
          1985年,邓稼先住进了医院。面对自己的妻子许鹿希和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
      军,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86年7 月29日,壮志已酬的邓稼先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事业。
      
          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她珍藏着一张丈夫在西湖开会时,
      自己要求照的照片。这张就是在岳飞庙照的,邓稼先的背后是四个大字——“精
      忠报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务院颁布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名单,
      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
      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等“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
      
          让我们向那一代为中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们致敬!
      
          这23位功勋中有10位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其中以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为最多,
      其次还有从英国、德国、苏联回来的。他们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在建国初期
      艰苦的环境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让中国人为之自豪。
      
          2?中国芯——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奇迹
      
          建国50周年的国庆大典上,新一代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邓中翰站在天安
      门的观礼台上,他看到了祖国的发展。10月1 日的下午,他和后来中星微电子另
      外3 个创始人杨晓东、张忠、应照维又站在了长城上。这一天他们下了决心:要
      回到祖国,把芯片产业——在中国已经落后空白了几十年的产业推动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就,我
      们的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中国在高附加值产业上,尤其是高科技的核心技
      术方面还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今日美国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人24小时离不开中国货》:
      
          早晨6 点闹钟响了,美国进口闹钟有2/3 来自中国;
      
          美国人去锻炼,穿的运动鞋有50% 是中国生产的;
      
          晚间熄灯,台灯50% 是中国制造的。
      
          到2003年,中美贸易的70% 属于加工贸易,中国所得的是微薄的加工费。2003
      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平均每小时61美分,美国工人16美元,中国工人仅为
      美国的3?8%。
      
          旅游鞋以每双3 美元计算,中国进口一架波音飞机要出口5000万双鞋。
      
          中星微公司董事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邓中翰。(新华社
      摄影部供稿)
      
          如果我们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只能靠廉价劳动力
      与别人竞争,就只能靠消耗资源与别人竞争,我们很难取得竞争优势,这是有识
      之士的共同看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中国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搞出“两弹
      一星”,我们的腰杆能那么硬吗?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邓中翰同时攻读物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他
      还想同时攻读经济学硕士,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校方对他的选择有不同的
      意见。邓中翰在第一次见到田长霖校长——伯克利建校一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
      校长的时候,请求校长支持自己的选择。邓中翰说:“田校长,请给我一个机会,
      我会为伯克利创造一个奇迹。”
      
          田长霖先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注着祖国的每一个变化与进步。他对
      邓中翰说:“有志气!如果你能同时读下三个学位,这的确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但有一天你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变成财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奇迹,才是我
      最希望看到的!”
      
          邓中翰没有幸负田校长的期望。至今,在美国伯克利大学保存着一项记录,
      就是他创造的:五年时间拿下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而且这三个学位横跨理、
      工、商三个学科。
      
          在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长的关怀下,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的邀请下,邓中翰
      回国主持了星光中国芯工程。
      
          1999年11月,邓博士和12位伯克利的同学,在中关村组建了芯片设计公司—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伯克利大学的田长霖校长为公司注入了资金,表达了一
      位老学者的爱国之心。时代虽然不同了,但是邓博士带领的团队同样也是艰难创
      业,他们开始创业的地方是中关村一个小仓库,冬天的时候,仓库没有暖气,同
      事张辉的手都冻裂了……
      
          经过十几个月的不懈努力,2001年3 月,邓博士的团队开发出国际一流水准
      的芯片“星光一号”。结束了中关村——中国硅谷无“硅”的历史。
      
          又经过四年的努力,星光中国芯植入了三星、飞利浦、索尼……中星微售出
      了5000万枚中国芯,并在七大核心的技术领域获得500 多项专利。
      
          2005年3 月28日,星光中国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胡锦涛主席亲自颁
      奖。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邓中翰在闭市的典
      礼上签上了自己的中文名字。
      
          2005年12月28日,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获得“2005CCTV中国经济年
      度人物奖”的崇高荣誉。
      
          在颁奖典礼上邓博士和他的团队成员唱起了《我的中国心》。
      
          为国家争光的火炬一代一代传承,为中国加油!让我们学习他们,为中国的
      明天而努力。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
      园。——巴金
      
          二、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做一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普通公民
      
          2005年3 月在北京的“两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国家的腾飞,社会的进步需要两弹一星功勋,需要
      科技精英,但也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劳动者,需要在普通的、平凡的岗位上尽心、
      尽力、尽职、尽责的普通公民。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在他的著作《细节决定
      成败》中说:“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是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
      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
      
          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为了办好此次盛会,将中国的风貌更好
      地展现给世界,大量的繁琐、细致的工作都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做。我们每
      个人都应想到: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做平庸的人。
      
          最近,奥组委给我们大家发了一本书,是刘兴旺先生所著的《可以平凡不能
      平庸》中的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平凡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伟大,平庸的人
      使崇高的工作变得卑下。”
      
          汪中求先生说,每个人都以工作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能把工作做好:“不能平
      庸,说难也易;可以平凡,说易却难”。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应该成为我们每位公民的基本准则。我知道,有一位
      普通的邮递员他做到了,他的事迹令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动和敬佩,他的名字叫王
      顺友。
      
          王顺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他担任
      乡邮递员工作,一干就是20年。这是怎样的20年呢?20年,王顺友运送邮包邮件,
      没有发生过一起邮件错投、漏投、遗失事件,保证了邮件的100%准确投递。
      
          20年间,王顺友独自艰难行走了26万公里,相当于进行了21次二万五千里长
      征。
      
          王顺友工作的地方可不是繁华的都市,不是普通的地方,让我们看看他工作
      的环境,就知道他20年来无差错工作的不易。
      
          木里,全国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该县地无三尺平,平均海拔3100米,全县
      境内仅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就有100 多座。至今许多乡不通公路、不通电话。20
      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洛克曾在美国《国家地理》一书中向世界宣称:
      “这是一处没人知晓的人间王国”。
      
          王顺友送一趟邮件需走584 公里山路,往返一趟需二三十天时间,有时十几
      天的路途中见不到一个人影。与他为伴的只有马铃的叮当声,时常出没的豺狼虎
      豹……
      
          不用过多的描述,平凡的过程本身就是伟大。王顺友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他只保持一种简简单单的心——吃“公家饭”,就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千百万个王顺友,作为中国的一名公民就要像王顺友这
      样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去掉浮躁、去掉虚荣,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
      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歌德
      
          三、为中国加油
      
          ——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2001年7 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世界人民的目光盯住莫斯科,2008年奥
      运会举办城市在这里揭晓。
      
          国际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郑重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中
      国北京!”
      
          会场中一片沸腾,首都北京一片沸腾,全国人民一片欢呼,全球华人沉醉在
      喜悦之中。
      
          那难忘的狂欢之夜,让历史铭记住了这一切。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早在1990年7 月,邓小平在视察亚运村
      时就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从1993年首次申办奥运惜败悉尼,到2001年
      申办成功,中国人民对举办奥运会一直是执着追求,满腔热情、满怀希望。
      
          在2001年7 月13日这一天,中国人民的夙愿终于成功实现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中国需要的就是这种奥运精神,
      它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
      
          这里有一封信,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初三学生王丹小朋友写的:
      
          我是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少年儿童。2001年7 月13日,那个喜悦和泪水
      交织的日子,举国沸腾!航天城也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
      梦想”,把我们广袤的西部和祖国、世界紧密相连。不管是体育竞技,还是科技
      发展,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是这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更
      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西部少年有着自己的热
      情与梦想,同样愿意站在世界的前沿,看着奥运精神源远流长。航天精神与奥运
      精神一脉相传,她们是华夏的精髓,凝聚了十三亿人民的希冀和梦想。
      
          为什么中国的奥运精神被我们融入了如此巨大的爱国情结?因为在竞技场上
      我们有太多屈辱的回忆。
      
          1932年,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只有一名短跑运动员参加比赛—
      —刘长春,他在海上漂泊了21天到达赛场,疲惫不堪地被淘汰出局;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进入撑杆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买不起比赛用杆;
      
          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全军覆没,教练员与运动员连回国
      的路费都没有,最后靠华侨的捐赠,才回到中国。
      
          1949年以前,中国运动员参加的3 届奥运会,一牌未得,当时一家外国报纸
      刊出了一幅漫画:五环旗下,一群蓄着长辫、身穿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
      担着一个大鸭蛋。画题为“东亚病夫”。
      
          这些不堪回首的历史,炎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
      
          公民的身体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公认的社会进步的一项
      重要标志。我们需要用奥运的奖牌来证明自己,给我们以美好的回忆,鼓舞民族
      的士气。
      
          1984年7 月29日,这一天,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
      的枪声,给本届奥运会带来了第一枚金牌,也给中国带来了第一块奥运金牌。奥
      运场上,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飘扬起了五星红旗。
      
          2004年7 月,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32枚金牌、17枚银
      牌、14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奖牌榜第三位。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
      次升起、飘扬,《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
      
          这次奥运会上,最令人激动人心的就是中国“飞人”刘翔在110 米栏决赛中,
      以12秒91的成绩夺取金牌,平了世界记录,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这是中国男运动
      员在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刘翔的话语掷地有声:“谁说亚洲人、黄种
      人在短跑项目中不可以拿金牌,我要告诉他们,我是最好的!”
      
          刘翔,好样的,祝你在北京2008奥运会上再一次让五星红旗飘扬。
      
          1984年到2004年,中国体育健儿共揽下112 枚奥运金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
      飘扬在赛场上空,让所有的中华儿女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为中国健儿加油!
      
          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加油!
      
          为中国加油!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