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上班的濮存昕
      
          濮存昕给我的感觉非常谦逊。那一年他42岁,记得当时他穿了一件灰色休闲外
      套,普通的牛仔裤和运动鞋,走起路来体态轻盈、朝气蓬勃的,身型完全是个小伙
      子的样子。他说自己一直坚持每天跑步,并且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
      
          对于北京人艺,我有一种直觉上的亲切感。这里的戏好,演员也好,给人的感
      觉都是那么朴实、自然、活生生的。每次走进北京人艺的大剧场,心马上会安静下
      来,就预备看戏了。
      
          其实每一个和中央戏剧学院有关系的人都有“人艺”情结,原来的每一届“中
      戏”表演系毕业生都会有一些直接被分配到北京人艺做演员,所以说,中央戏剧学
      院一直以来都是北京人艺的人才摇篮。
      
          但是“人艺”也的确有很多优秀演员并不是“中戏”直接培养出来的,比如濮
      存昕。大家叫他“小濮”,是“人艺”老导演苏民的儿子。他的经历是有些曲折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只有高小文化的工人出身”。濮存昕是属于大器晚成的演员,
      在80年代末被谢晋导演看中和潘虹演出电影《最后的贵族》之前,他一直寂寂无名。
      而且那时侯国内一度流行浓眉大眼的帅哥男星,像他这种秀气文雅型的男演员并不
      吃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后来的“小濮”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靡全国的“少
      妇杀手”,还是因为90年代之后开始流行儒雅型男人的原因。虽然一直都说“时世
      造英雄”,事实上英雄早就存在,只是有的人正逢其时,有的人生不逢时罢了。
      
          “小濮”开始大红大紫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作为北京人
      艺的演员、一个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人,在他身上我曾经看到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质朴
      和亲切。
      
          1997年十月的一天,深秋的北京天气很好,我和另外一家报社的同行到北京人
      艺采访濮存昕。提前到了五分钟,“人艺”门口静悄悄的,传达室的大爷听说我们
      采访小濮,很随意地说他一会就到,因为在那段时间,每天这时候他都会来剧院排
      练。
      
          我们在大门口等了一会,就见到不远处有一个身材高挑的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
      了,经过门房,还很有礼貌地和里面的人打声招呼。“濮存昕来了!”一起来的同
      行对我小声说,然后迎了上去。
      
          “小濮”笑呵呵地推着自行车和我们来到了人艺的主楼,然后锁好了车,把我
      们领进排练厅边上的休息室里。路上遇到几个年轻演职员,大家会微笑着招呼一声,
      他们亲热地叫濮存昕“濮哥”。北京人艺修建于1950年代,整个建筑内外已经很陈
      旧了,但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当时正是上午阳光最好的时候,休息室亮堂堂的,随
      后我们开始了谈话。
      
          濮存昕给我的感觉非常谦逊。那一年他42岁,记得当时他穿了一件灰色休闲外
      套,普通的牛仔裤和运动鞋,走起路来体态轻盈、朝气蓬勃的,身型完全是个小伙
      子的样子。他说自己一直坚持每天跑步,并且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我家就在灯
      市东口的‘海政’大院里,骑自行车最方便了,一拐弯就到,还锻炼了身体。”他
      气定神闲地说。
      
          我非常喜欢北京人艺的演员性格中的这种质朴,这也是老“人艺”一贯秉承的
      精神。记得我还在“中戏”念书的时候,一次坐108 路公车去东单。路过“人艺”
      前面一站,上来了两个人,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人艺”的老演员吕齐,旁边一个
      文静的老太太应该是他的老伴,两个人一声不响地在座位上坐下了,原来他们是要
      去同仁医院,也就是几站地的事。当时吕齐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出演过杂
      志社主编,也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演过张国荣和张丰毅的师傅、“富连成”戏班
      掌柜,算很有知名度了,但他还是像所有的老百姓一样很自然地坐着公车。他们当
      然可以坐出租车,但是我知道,就像走红之后的濮存昕仍就骑着自行车一样,真正
      难得的是他们心态上的淳朴和自然。
      
          那次和小濮的谈话主要围绕他当时的演艺生活,大约聊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就
      该去排练了。告别之前听说我是“中戏”的,他不无感慨地说:“很遗憾我的文化
      不够,其实我曾经是很想读‘中戏’的。”之后笑着给我签了个名,他的字很不错。
      
          时间飞逝。2002年8 月,北京人艺推出了很多经典剧目的演出,我和一个朋友
      看了其中两场——《蔡文姬》和《茶馆》,里面都有濮存昕出演的角色。
      
      
      
          距离上次采访,已经是5 年时间过去了,濮存昕已经当上了北京人艺的副院长,
      戏还是不错,表演风格也没变,但是观众对他的演出反应得并不热烈。我不知道是
      什么原因。
      
          散戏之后,很多观众在剧场外面没有走,大概想等着看演员。过了十来分钟,
      几辆颜色不一、品牌各异的轿车从人艺主楼后面的停车场陆续开出,有人认得这些
      车,“冯远征开的是POLO,濮存昕开的是本田。”我听到身边的人小声说。
      
          很快,一辆黑色的本田车从我们身边开过去,驾驶座的车窗玻璃下了一半,隐
      约看到开车的人似乎是濮存昕。“濮存昕,濮存昕!”这时有人叫他的名字,我想
      他一定听得见,但是车子却丝毫没有停顿的意思,很快就闪着尾灯消失在夜色里了。
      
          从1997年到2002年,除了名气越来越响、广告越接越多之外,濮存昕在把原来
      的自行车换成了汽车的时候,似乎还有一些东西在发生变化。
      
          只采访过濮存昕一次,印象很好。我很喜欢当时那个骑自行车的“小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