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记师祖”袁之团(2)
      
          " 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是问内地的歌手--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内地艺人就会
      面临同样的市场竞争,而一直以来国内的流行音乐市场一直对港台歌手和歌曲很偏
      爱,这时候内地的歌手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想怎么做?第二个问题是问一下这次演
      出的主办单位……" 其实我的这两个问题都是针对内地方面提的,主要目的就是想
      让内地歌手和主办方多说点话,别再往港台歌手那里一边倒了。果然,台上的田震
      先开了口,之后几个内地歌手也分别直抒胸臆,说的还算痛快。最后,主办方人员
      也提出,希望今后内地和港台的艺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    共同发展,这也是祖
      国统一的具体表现。
      
          我的问题被提升到了宣传这次活动主题的作用,同时会场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这倒是我事先所没有想到的。
      
          “娱记师祖”教我“行规”
      
          看到我疑惑地点了点头,袁之团好像在回忆似的,说:“你做娱记的时间还短,
      也许再过半年,这些东西你就习惯了……”
      
          散会之后,我刚走出会场,袁之团就出现在我面前,他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行啊于蕾,我没看错你!"
      
          我把那几页纸找出来还给他:" 袁老师,这里面都是机密,最好原物奉还。"
      
          袁之团笑着把资料拿过去塞进包里:" 待会咱们一块吃饭吧,你等我一下,我
      先送几个领导,去去就来。"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袁之团开着他的深兰色" 桑塔那" 把我带到了" 中戏" 旁
      边的一个饭馆。" 这里你常来吧?" 他停好了车之后对我说," 过一会你回学校也
      方便点儿。" 没想到" 元老" 还是个心细的人,我笑着领情。
      
          " 袁老师做记者很长时间了吧?" 吃饭的时候我问。
      
          "1986 年我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现在的报社,有十年多了。" 他说," 最开始
      什么新闻都跑,政府、经济、社会做了一个遍,这也是积累经验。三年前报纸改版,
      文化开始唱重头戏,我就主要负责文化娱乐了……你到这家报社没多久吧?"
      
          " 还不到半年呢,"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从包里掏出了那个信封。" 袁老
      师,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先是愣了一下,之后笑了:" 你拿着吧,我不是告诉你了吗?这是发稿费,
      今天每个人都有的……怎么,你是第一次拿这个钱?"
      
          看到我疑惑地点了点头,袁之团好像在回忆似的,说:" 你做' 娱记' 的时间
      还短,也许再过半年,这些东西你就习惯了……去年我们报社新到了一批大学毕业
      生,主编让我带带他们。去参加发布会的时候,他们也都是拿了信封之后做贼一样
      悄悄问我--我呢,也就只能如实相告," 他笑得很无奈," 我记得当时他们的神情
      和你差不多,弄得我这个' 老师' 怪难堪的。可是这才过了一年多,他们几个在圈
      子里也很吃得开了,听说没有宣传费的发布会,人家干脆都不去。"
      
          这就是所谓的" 灰色收入" 吧?我突然想起了这个词。
      
          " 做记者时间长的人,都已经习惯拿这种钱了。因为报社和杂志社的工资都有
      限,这也是一笔经济来源,比稿费快多了,而且大家都有,也就没什么。好多人每
      个月拿到的这种钱比自己工资还多呢。""元老" 一边低头吃菜一边说," 不过,这
      不等于说你可以松懈侥幸,你  一定要先把自己做成一个有想法有才气的好记者。
      "他说这话似乎是在鼓励我。 
      
          " 您现在好像经常在做一些活动," 我问他," 这是不是让您很有成就感?"
      
          " 做记者时间长了会积累很多人际关系,这些活动都是各方面的朋友找到我的,
      有以前的同事,也有采访之后成了朋友的人。这些活动的主题都是很好的,把一件
      事操作起来是挺有成就感的。" 他对我点头," 不过麻烦也多,就像做演出,如果
      你只管宣传也就罢了,可是一操作起来往往就乱了,好多人都会找到你,连没见过
      面的人都会打电话跟你要票。如果你是做一个大型活动的策划,那就更忙乎了,既
      要当幕后老板又要做前台掌柜,但是实权却不在你手里,这种事会搅得你焦头烂额,
      想想这种钱不赚也罢。" 说着他又笑了。
      
      
      
          " 可是做记者也不轻松啊,我们主任说,这个职业就不可能是坐在家里的。" 
      我说。
      
          " 你可以有选择呀,如果你的运气好," 他喝了一口啤酒,对我说:" 你知道
      李尔葳吗?就是专门写张艺谋、陈凯歌和巩俐的那个人。我们曾经是同事,她开始
      做记者时大家都差不多,可是也许人家运气好,就是因为交下了圈子里这么几个大
      腕朋友,她成了写这几个人的专业户,书也出了、名也有了,现在一提起这几个人
      来,所有人先想到的是她。前几天听单位一个同事说,看见她已经开上' 奔驰500'
      了--相比之下我才是小巫,就开着' 桑塔那' 奔小康吧。" 他好像在自嘲似的。
      
          袁之团的这一番话和他当时的神情让我印象很深,在回学校的路上我还在想:
      难道一个" 娱记" 的能量真的可以大到呼风唤雨吗?
      
          他突然“下海”了
      
          “你猜我看见谁了?袁之团!他在那家公司做副总了,主管艺人经纪和演出,
      也是公司的创办人之一。看见他在主席台上发言,下面所有北京的娱记都傻了,包
      括我,真没想到隔了这么长时间他会来这么一手。”
      
          在这之后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我都没有再见过袁之团,打他的手机,号码也
      已经取消了。我觉得奇怪,有一次问起我们主任,主任说:圈内盛传" 元老" 辞职
      下海了。但是一时又没听到有什么关于他的动静,有时候在一些发布会上见到熟人,
      大家聊起来,都觉得自从" 元老" 消失以后,圈子里显得冷清多了,大家似乎都挺
      怀念他的。
      
          这一段时间我也渐渐磨练成长了。随着经验和见识的增加,我变得比刚入行时
      圆熟多了,一些演艺公司新到的企宣小弟每次开口都叫我" 于蕾姐" ,想起来好笑。
      
          那一年年底,在北京崛起了一家来势凶猛的娱乐公司,据说是香港方面投入了
      巨资、北京市规模最大和业务覆盖面最广的娱乐公司,业务项目包括唱片制作、电
      影电视剧投资及制作、艺人经纪、大型演出等等,给人感觉是财大气粗、准备大展
      宏图的。
      
          在这家公司成立的时候,召开了场面盛大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很多香港方面
      的大腕明星和幕后人员出席,同时还有刚刚签约的几个内地知名艺人,同时全国各
      地有一百多家媒体到场,现场热闹得像一个娱乐圈的嘉年华会。那次发布会是我们
      主任去的,他回来之后很兴奋地对我说:" 你猜我看见谁了?袁之团!他在那家公
      司做副总了,主管艺人经纪和演出,也是公司的创办人之一。看见他在主席台上发
      言,下面所有北京的娱记都傻了,包括我,真没想到隔了这么长时间他会来这么一
      手。"
      
          我对此表示惊讶。可是还没等我情绪平复,几天之后有人打电话给我,那是一
      个陌生的号码,末尾带着好多个"8" 。
      
          " 于编辑最近做什么选题呢?工作忙不忙?" 听筒里一个男人的声音拖着长音
      说话。我正在猜测这个声音的主人,电话那头的人笑了,声音也随之恢复了正常:
      "我是袁之团,你们报纸最近的忠实读者,有点事想找你聊聊。今天下午有空吗?来
      我们公司参观一下如何?"
      
          袁之团做副总的这家公司坐落在一个公园里,周围环境优美,公司的二层小楼
      尤其像是画出来的--不知道袁之团现在有没有开上" 奔驰500"?当时这个念头突然
      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
      
          由公司保姆引着上了二楼,又穿过迷宫一样的员工办公区,我在一间宽敞通透
      的房间里见到了容光焕发的袁之团。
      
          " ……袁总。" 我想,叫" 元老" 恐怕已经不合适了。
      
          他笑了,用手指着沙发让我坐,然后吩咐保姆给我倒水," 喝茶还是咖啡?" 
      他问。我看到他办公室里有全套锃亮的咖啡器具,还有一罐子咖啡豆,于是选择咖
      啡。
      
          绞尽脑汁的“捧红计划”
      
          " 她现在是我们公司的签约艺人,正在一部新戏里演女一号。我们要在三个月
      之内,也就是这部戏开播之前把她捧红……你有什么新鲜的建议吗?" 袁之团问我。
      
          袁之团亲自操作炮制了一杯咖啡端给我,同时从一个文件袋里拿出了一些艺人
      的资料。
      
          " 这个人你有印象吗?" 他递给我一摞女孩子的照片。
      
          看了之后,我说我当然有印象,她是我们" 中戏" 表演系刚毕业的,只不过我
      和她不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