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动物”赵文暄的演艺法则(1)
      
          32岁时的赵文暄被李安从一个退役的“空中少爷”点化成演员,这不能不说是
      一个奇遇。而他却把这个“奇遇”演化成了一个“奇迹”。
      
          法国一家专业电影杂志把他评为台湾影坛的“最后一个小生”——今年43岁的
      他依然可以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里做他的" 小生" ,并且做得让人叹服、让人毫不怀
      疑,这是他的本事,也有他成功的道理。
      
          以赵文暄严谨的性格,更适合去做一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但他却做了演员。
      他是当今影视界的一个“稀有动物”。
      
          犀牛定律:一根筋将戏演到底
      
          有人管“戏我不分”的人叫“戏痴”,赵文暄倒不是,他只是一头进入窄巷的
      犀牛,努力而执著地沿着这条路往前走。
      
          三年不见之后,又一次采访赵文暄。他竟然还记得我,对我端详了一会儿说:
      "你好像胖了一点。"
      
          我一直觉得,以赵文暄的性格,他更适合去做一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而不是
      做演员。
      
          第一次见他,我递上名片预约采访,回去之后不久呼机就响,原来是他语气诚
      恳地又和我确定了一遍采访时间;现在的演员已经很少为了塑造一个角色写笔记了,
      而他一写就是两大本,满满的都是人物背景和性格分析,好像在做科研工作;
      
          没有怀疑过赵文暄性格中的细致和诚恳,因为他一贯如此,这一点在如今很难
      得。他曾经对我说:" 我认为做人有没有' 格' 很重要,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格调。
      做演员也是一样,如果演员只是一味想讨观众喜欢,那就变成了媚俗,这样即使他
      成了偶像,我也认为这是不值得的,因为他没有自己的' 格' 。"
      
          赵文暄的助理曾经跟我说,在拍戏的时候他通常不敢和赵文暄多说话,哪怕是
      一天工作结束,他也要先观察一下赵文暄的状态再说。因为这个人经常" 入戏" ,
      让人一时搞不清楚哪个时候的他会比较" 正常" 。
      
          这种状态就像一头犀牛走入了窄巷子,勇往直前不愿掉头。
      
          是导演李安从芸芸众生里发现了赵文暄。那是在1992年,应该感谢李安的独具
      慧眼,否则现在的赵文暄也许只是一个航空公司的退役" 空中少爷" 而已。
      
          " 因为我原来的工作关系,曾经到过很多国家,接触的人也很广泛,所以待人
      接物比较大方,这样一来演戏就会占便宜。我是看到那部《喜宴》的招人广告才想
      试试的,当时大概因为我形象不错、英文又流利所以顺利过关。"
      
          " 虽然面对镜头不会紧张,可是表演我是没经验的。在开拍之前我用了两个月
      时间来适应。李安导演告诉我--演戏不能学,表演不是靠学来的,但是做演员需要
      训练。其实我的训练一直不够,这么长时间以来,演戏一直是靠经验的积累。"
      
          总的来说,港台的大多数演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的严格训练。比如
      在香港,从1980年代开始,艺员入行之前最常见的情况是参加" 无线" 电视台的" 
      艺员训练班" ,一边学一边用,直接参加剧集演出,演员们都是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的。纵观近20年来香港影视界的大小明星,从周润发到周星驰,几乎个个都是这样
      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像" 香港演艺学院" 这种正规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竟
      然有限了,印象中大红起来的似乎只有一个黄秋生。
      
          赵文暄大学时期听从父亲的话学机械专业,这也符合他严谨的性格。按照正常
      程序,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机械工程师,一个严肃正经的职业。而且他也从来没有
      想过当什么演员,因为爱好文学,他想再到英国去读书。但是父亲不同意,也不给
      学费,只希望他老老实实工作下去。如果赵文暄真的想学什么文学,只有自己想办
      法。
      
          " 我必须要找一份工作赚钱,有朋友去航空公司应聘,我也去了,他们要求形
      象好、英文好、品行合格,这些我都没问题,所以得到了这份薪水很高的工作。"
      
          也许赵文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是做" 空少" 积累的工作习惯?我想。
      
      
      
          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思想很正统的人," 我比较喜欢古典气息浓
      的东西,也就是英文中的'classic' ,我觉得古典的定义就是它不论在什么年代,
      都有流传下去的特质,能被很多人吸收养分和接受。而且人的品格中应该有' 古典
      '的成分存在,就是说要诚恳、公平、以善意为出发点,这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过
      了。" 他说。
      
          我们说到当时港台流行的" 新新人类" ,赵文暄一本正经地分析道:" 他们只
      是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都很前卫,不耐烦传统中的规范,我觉得这种人应该是在哪
      个年代都有的,而且和品行无关,这完全是一种格调上的问题。"
      
          " 从小我的父亲管教我们很严格,恨不得让我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我的
      性格比保守、不喜欢张扬,这形成了一种习惯,我觉得从精神上规范和约束自己是
      有必要的。这样经过了心理上的紧张,才能释放出有深度的东西。演戏也一样。"
      
          赵文暄在拍照时好像也会" 入戏" ,摄影师拍我们的合影,让我们随便盯着一
      点不动,赵文暄于是指导我说--" 首先要让自己安静下来,注意定住自己的眼神…
      …" 好象一个导演在说戏,同时他真的长时间若有所思地盯住一点不动了。
      
          我坚持不住,一下子笑出来。
      
          " 对我来说,平常生活也可以说是在演戏,因为要把握自己的最佳状态。而在
      演戏的过程中,我也会发现自己本性中很真实的一面。" 他说。
      
          有人管" 戏我不分" 的人叫" 戏痴" ,赵文暄倒不是,他只是一头进入窄巷的
      犀牛,努力而执著地沿着这条路往前走。这和他的性格有关系--他是一头" 古典" 
      的犀牛。
      
          麋鹿心态:演员就需要自恋
      
          据说有一种头上生有美丽犄角的动物,每次经过水边一定要低头顾盼一番自己,
      然后才肯安心前行,即使有时候失足掉到水里也在所不惜。我猜这种动物是麋鹿。
      
          据说有一种头上生有美丽犄角的动物,每次经过水边一定要低头顾盼一番自己,
      然后才肯安心前行。即使在自我欣赏的时候会失足掉到水里,也不能阻止它下一次
      的" 自我观照" 。我猜这种动物是麋鹿。
      
          而在人的世界里,这种喜欢自恋的人群是演员。没有任何一类人可以有他们那
      么充足的条件被人喜欢和自我喜欢。
      
          赵文暄的助理和我很熟,有时在外地陪着拍戏,无聊的时候就会打个电话。" 
      为什么赵文暄从来没有绯闻呢?他应该有女朋友吧。" 有一次实在没什么可聊的,
      我问他。
      
          " 前两年分手了,现在他是真的没有。" 他说。
      
          那就奇怪了,我想,他身边应该有很多选择的。
      
          " ……也许是他自恋吧。" 电话那边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几乎演艺圈每个演员或歌手都会带有或多或少的自恋,这算是一种抽象
      的自我崇拜。对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讲,从形象上爱护自己是一种职业需要,同
      时也帮助自己建立了自信,不论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