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泉\"成功方程式(1)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接触过很多还处在奋斗状态的歌手。他们其中很多人的
      素质其实都还不错,为了发展自己,他们或南下广州、深圳,或到北京、上海,从
      歌厅、夜总会的驻唱歌手开始做起,每晚登台的报酬从一百到几百块人民币不等。
      
          这也是每个歌手成名之前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会很快被
      唱片公司或演艺公司发掘,成为签约艺人,正式进入演艺界发展。而更多的人还是
      需要在磨练中继续   
      
          等待和寻找机会。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个等待和寻找的时间也许会很长。
      
          有沉默才能有爆发,但是,成功也需要机遇。" 羽·泉" 是年轻而幸运的,他
      们的走红与公司背后的商业运作密不可分,可以说,“羽·泉”的成功,是一个经
      过长久考验的乐坛成功方程式。
      
          为“羽·泉”命名
      
          “滚石”的企宣颇为得意地对我说:“怎么样?这是我们预备签约的一个男孩
      组合,想按照' 优客李林' 的路子走,现在我正式向媒体征集组合的名字,你也帮
      忙给想想,采用了有奖。”
      
          第一次见到这两个男孩,是在东长安街民族宫对面的一个酒吧里。他们当时的
      外形一点都不酷,每个礼拜在那里驻唱几天,大多时候唱港台歌曲,偶尔会有一两
      首自己写的歌。如果当时你晚上去那家名叫" 五月花" 的酒吧,一推门就会看见他
      们。
      
          199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去" 滚石" 唱片北京办事处。在他们的会议室里,
      企宣袁涛拿了一张小样放给我听," 我们都是爱浪漫的人……" 两个清新激越的男
      孩子的歌声让我似曾相识。歌曲不错,他有点得意地对我说:" 怎么样?这是我们
      预备签约的一个男孩组合,想按照' 优客李林' 的路子走,现在我正式向媒体征集
      组合的名字,你也帮忙给想想,采用了有奖。"
      
          " 港台的男组合都喜欢把两个人的名字放在一起,' 无印良品' 、' 优客李林
      '不都是这样吗?这两个男孩叫什么?"我想了想,问袁涛。
      
          " 一个叫陈羽凡,一个叫胡海泉。" 他见我低头想了半天,就说:" 半个月之
      内,只要你想的好,奖就归你。"
      
          很快我就把这件事忘了。过去了快大半年之后,在西单音像店我看到了这两个
      男孩的大海报,他们的白色T 恤在蓝天大海之间单纯得耀眼。
      
          看来" 滚石" 终于推出了他们的专辑。我看了看海报上他们的名字--他们叫" 
      羽·泉" 。
      
          “羽·泉”  的“北漂时代” 
      
          海泉曾经对我说过自己刚到北京时的状态--租房子、找工作、熬夜冥思苦想一
      首歌词……他的经历和大多数来北京闯荡的人差不多。
      
          我对1997年8 月的一天,我负责版面的记者小赵从" 京文唱片" 回到报社,和
      我聊起她刚刚见过的一个男歌手。" 其实他还是个小男孩,才22岁,但是已经给好
      多歌手的专辑写过主打歌了,这次' 京文' 出的合辑主打歌也是他写的。刚才和他
      聊天,觉得他的感觉还挺老成,说的话一点也不像他这个年龄的人说的,后来他告
      诉我自己在20岁那一年得过肝病,在养病的那段时间里他觉得自己的心态老了不少。"
      
          " 你给他写一篇东西吧,应该挺有意思的。" 我说。
      
          以下是小赵眼中1997年的陈羽凡,文章发表的时候我挑了一张他当时的照片做
      配图,他那时侯两颊肉乎乎的,笑起来带点孩子气。文章并不长,题目我觉得太沉
      重了,后来就改成--" 陈羽凡:让你放轻松" 。
      
          " 一个城市里长大的男孩,22岁的脸上写着轻松和随意。陈羽凡还记得自己写
      出第一首歌时,高兴得怀抱着吉他一头扎在床上,在心里面大叫' 真不错!' 把自
      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回头看来,那时的作品十分幼稚,但是并不可笑。
      
      
      
          陈羽凡小时侯跟着姥姥和几个舅舅生活在北京的一个大杂院里,同龄的孩子中
      他是最听话的一个。从小他就喜欢踢足球,但是每次在院子里踢球他都会用姥姥的
      话反复叮嘱自己--' 千万别把人家玻璃踢碎了,咱赔不起。' 酷爱足球的陈羽凡因
      为只差6 分没有考进足球学校,才读了北京粮食学校的企业管理。在学校的广播站
      他当过DJ,还是学生会文艺部的骨干,这时候他觉得音乐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姥姥去世之后,他回到父母身边,这时候他已经是大人了。在父母的传统观念
      里,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 玩音乐' 这种' 出格' 的事。但是见他实在喜欢,后
      来还是拿出积蓄给他买了一套设备,让他可以自己作曲。父母对自己这么关爱,而
      自己唱歌厅赚的钱从没能交回一分钱给他们,这让陈羽凡感觉很歉疚,同时也深感
      重任在肩,他下决心一定在父母退休之前' 干出个样儿来' ,让他们放心。
      
          最初因为赶时髦,陈羽凡喜欢过那种快节奏比较' 躁' 的音乐,后来慢慢觉得
      并不适合自己,吉他已经练了九年,现在他更注重的是旋律简单好听。' 高兴了可
      以随着曲子摇一摇,要是伤感了也可以随着它流一滴泪。' 他说,流行音乐就应该
      让人放轻松。
      
          在创作中每次遇到停滞不前,陈羽凡也是尽量让自己放松,停下手里的工作,
      什么都不想。过一段时间,那种创作灵感就会回来,感觉到位然后一气呵成,这时
      候他可以五六个小时不动地方的写歌练琴。父母心疼了,劝他停下来歇会儿,他就
      对父母说:' 没关系,你们给我做点好吃的就行了。' ,
      
          和陈羽凡交谈,感觉到他并不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因为他的想法很多,
      他也在很坚定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失去信心。
      '我相信人的命天注定。'他说,因为年轻,可以做出很多尝试,有机会让自己为梦
      想尽一些力。"
      
          记得小赵当初在写完了稿子之后对我说:" 我觉得陈羽凡感觉很清新,而且他
      目标远大。在他这个年龄,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一定能出来。"
      
          和陈羽凡一样,胡海泉一直在音乐方面很努力,他说自己还专门在沈阳音乐学
      院学了很长时间的钢琴。爸爸是沈阳军区的军旅诗人,胡海泉也对文学有兴趣,本
      来在1996年来北京之初,他是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的,后来就到了一家香港的音乐
      制作公司做制作助理去了,看来还是音乐对他的吸引力大。
      
          海泉曾经对我说过自己刚到北京时的状态--租房子、找工作、熬夜冥思苦想一
      首歌词……他的经历和大多数来北京闯荡的人差不多。" 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过自
      己会什么时候走红," 海泉说," 那个时候想这种事是不太现实的。我们都是各自
      在北京发展,做着自己的事,我和陈羽凡之所以能认识是因为作品。"
      
          “羽·泉”为什么红?
      
          以创作能力和清新的风格为标签,年轻的" 羽·泉" 懂得随时代而动、不断改
      善自己,他们的" 江湖地位" 也渐渐根深蒂固了。这样的组合没有理由不红。
      
          2000年春天,我给走红后的" 羽·泉" 做专访。
      
          聊了很多之后,我问他们怎么看待自己走红的过程。当时陈羽凡沉默了一会儿,
      说:" 所有的成就最开始都只是一种想法。我们一直在努力,当然,我们也很幸运。"
      
          不要放弃为梦想所做的努力,陈羽凡的经历可以说明一个梦想成真的理由。
      
          国内的演唱组合其实非常多,不管在" 羽·泉" 窜红之前还是之后。
      
          仅就男组合来说,早在1994年,音乐人苏越就在北京包装推出了孪生兄弟楚童、
      楚奇的偶像组合,记得当时他们是COPY台湾小虎队的包装方式和曲风,这个组合算
      是当时国内的一个新鲜事物,引起了很多关注。而随后在广州,也出现了包括" 火
      鸟三人组" 等能歌能舞的演唱组合。
      
          尤其是在1997年舞曲风格开始流行之后,内地沿袭日本和韩国,很多擅长舞蹈
      的演唱组合如" 心跳男孩" 等纷纷跳脱出来,他们非常年轻、形象出众、歌舞俱佳,
      很受青少年追星族的喜爱。这样看来,比不会跳舞的" 羽·泉" 更讨好的男组合不
      是没有,而是太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