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间的差异
      
          呵斥和命令只能促使孩子顺从和就范,并不能帮助他建立良知。胆小的孩子常
      常因恐惧而失去自尊,产生心理上的疾患。生于同一棵树的树叶,没有任何两片
      会绝对相同。从同一娘胎出生的孩子,同样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我家的
      三个孩子,大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口才天赋,爱讲故事,爱说绕口令;二女儿动手能
      力强,蹬缝纫机无师自通,常常爱制作些小手工,修理些残破的东西;小儿子则是
      既不像二姐好动手,也不像大姐爱说话,而是好动脑子。灵感一闪,就爆发出一些
      奇思妙想。父母就尊重他们这种性格差异,在弥补不足的同时将兴趣倾向发展成才
      能。结果,大女儿首先沾了英语棒的光,厦门大学毕业后率先赴美留学,取得两个
      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二女儿动手能力强,就学了医。她在广州暨南大学取得
      硕士学位后,也因论文答辩得到专家认可,曾有多种选择(后因其爱人赴英留学,
      便也随之去了英国)。儿子长于抽象思考,考取了吉林大学物理系,后赴美读核物
      理博士,现在改读计算机专业。作为家长应切记:爱是尊重个性,让孩子充分发展,
      而不是要孩子合乎我们的期望。
      
            说起来,这样的认识似乎能达成共识,但事实上,有的家长总习惯于用
      一把标尺来衡量孩子,用教导老大的方法来教导老二,或者是用他们心目中佼佼者
      的举动来规范自己的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曾听
      说过有这样一个高知家庭:夫妇均为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毕业生,男士曾为某企业
      集团总工程师,女士后来升到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但在要求女儿上,他们也曾陷
      入过忽视其个性差异的误区。
      
            二女儿从小就寄养在农村奶妈家,母亲从奶妈家接回孩子后,首先就考
      察孩子的智力。她举起一个苹果问:  “这是什么?”
      
            孩子回答说:“蛋蛋!”
      
            妈妈不悦了,说:“苹果嘛,什么蛋蛋!”她马上就拿出个鸡蛋来,让
      孩子区分什么是蛋蛋,什么是苹果。随之得出二女儿不如大女儿聪明的结论,因为
      大女儿在这样的年龄把苹果和鸡蛋区分得一清二楚。  接着她又举起一颗水果
      糖来,问孩子:“这是什么?”
      
            孩子很兴奋地回答“甜甜”,并且抓过糖,猴急地剥开,塞进自己嘴里。
      
            妈妈又很泄气,因为大女儿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与二女儿的做派大不相
      同。大女儿回答过“糖糖”后,便很斯文地剥开那花花纸,喂妈妈吃。
      
            这样,原本都正确、都能得满分的答案,妈妈却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对
      老大是赞赏、喜爱;对老二是否定、呵斥:“瞧那吃相!以后叫糖糖!”
      
            这就是不尊重差异,不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规律。其实,二女儿
      的回答并没有错。在当地农村,娃娃们初学语言时,妈妈把圆形的物体都教成蛋蛋,
      苹果是蛋蛋,梨也是蛋蛋。由形状出发而归类,丝毫不会影响她后天智力的发展。
      同样,由味觉“甜甜”来称呼水果糖、冰糖、白糖之类,也不能说明孩子的天赋差
      在哪里。
      
            大女儿从小生活在自己身边,她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来自父母,父母对她
      的一举一动便都看得惯。二女儿从小接受的是另一个家庭给她的熏陶,当她回到自
      己的家庭时,必然带来那个家庭的影响和习惯,这是情理中的事。父母无视孩子认
      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父母的错,而不能怪孩子。
      
            呵斥和命令只能促使孩子顺从和就范,并不能帮助他建立良知。胆小的
      孩子常常因恐惧而失去自尊,产生心理上的疾患。
      
            更犯忌的是,这对父母还常常当着老二和外人的面,表扬老大。而他们
      所称颂的老大的长处正是老二的短处。这种暗示性的批评就有点儿揭短和讽刺的性
      质,就仿佛当着武大郎的面一股劲儿表扬武松如何高大英武一样。这不仅对培养大
      女儿的自尊和自信帮助不大,反而使二女儿更畏惧、自惭和没有信心。老二正在院
      里欢快地跑着,与小朋友们玩捉迷藏,一旦发现妈妈从对面走来,就会突然像小老
      鼠看到大花猫一样,垂手侍立,两眼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动不动。直到有人过去小
      声儿告诉她,“你妈早走了”,她僵滞的神情才会慢慢地鲜活生动起来。
      
      
      
            在这种畏惧和设防的心态下,二女儿有什么心事也不肯与爸妈交流,时
      时在加固着她与家人之间的情感防线。
      
        老大语言天赋好,曾在电视台做过英语节目,带给爸妈的往往是掌声和光环。
      爸妈便把鼓励的言辞、满意的微笑、深情的目光回赠给她。这样就形成了母女、父
      女关系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又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后来,这孩子在
      亲友的资助下赴美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而老二就没有那么顺利,父母虽然几经周折,终于把二女儿也送出国,
      东渡日本去学牙医。但她出国之后,与家庭越来越淡漠,终至失去了联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