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序二)
      
          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袭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
      (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
      父母。
      
          1997年8 月至1998年8 月,我和先生在美国匹兹堡生活了一年,这一年中有9 
      个月是带孩子。活了半辈子,初见隔代人,感觉特别亲。带大外孙时我们格外小心,
      我曾为大外孙的成长作过详细记录。2000年8 月至2001年8 月,我和先生又在美
      国的洛杉矶生活了一年。依然是带孩子,工作量却增加了一倍还多。因为大外孙刚
      学会缠人,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又出生了。为了适应两个外孙过剩的精力,我常常向
      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家属院的家长们讨教。久而久之,美国家长的管理方式、
      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固有的亲子观念。
      
          比如:同样是珍惜生命,珍惜的视角和方法却大不相同。中国的家长是小心谨
      慎:风来了,赶紧捂起来;天冷了,赶紧加衣服。着眼点在保养、呵护,惟恐孩子
      冻着饿着,想着法儿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美国的家长则不同,抱小孩像拎着个
      背包一样。三、五个月的孩子就浸泡在凉凉的泳池里,让孩子戏水。他们纵容蹒跚
      学步的小孩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滩上拾贝壳,鼓励孩子一只脚踏着滑板车疯跑,想着
      法儿让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的着眼点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的承受力,张扬
      生命的活力。其结果到孩子两三岁时就见了分晓。美国的孩子总体体格健壮,活泼
      开朗,耐磕耐碰,独立性强,主动性强;中国的孩子相对体格文弱,腼腆乖巧,自
      我保护意识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再比如:发现孩子撕了刚给他买的新书时,中国家长的反应一般是首先批评他
      的行为本身,然后再强调书的价值:“新新的书你就撕破了!怎么不当心呢?”
      “你以为那是白来的?十来块钱呢!”
      
          家长首先激起了孩子的愧疚情绪,然后再讲大道理,说明要爱惜自己的东西,
      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啦等等,而不顾忌孩子的抵触情绪,强迫孩子说“我错了,今后
      改正”。
      
          还有一种谴责方法,更像审问罪犯:“这书是谁扯了?是你么?”“对书
      有仇么?为什么刚买了就撕了?”家长的意图是希望孩子诚实,坦言撕书的原因,
      结果却是把孩子推向对立面。因为孩子们最恨明知故问的带有圈套性的问题,最讨
      厌大人们逼他在明显的谎言和窘迫的自白间作出选择。他们应对这种挑衅往往有自
      己的绝招,那就是梗了脖子死不开口。
      
          遇到这种情况,美国的家长们会怎样处理呢?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孩子的
      情绪和感受。通常他们会这样问孩子:“我看到你撕坏了刚买的新书,你不喜欢
      它了么?”这时孩子也许会点点头,或者说是不当心撕坏的。“或许过几天你
      又会喜欢它呢,因为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妈妈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呢。来,我们把它粘
      起来。”孩子发现妈妈并不因为他闯的祸动怒,首先关心的是他的感受,就有可
      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形告诉妈妈。这样,在负疚的心情下,他就有可能在以后认真保
      存大人送他的礼物。在国内,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孩子们一旦有了自己的
      思想,就与大人离心离德,不能沟通。有时看见他闷闷不乐,追问越多,他反而躲
      得你越远。美国的孩子却不同:“今天我答对了问题,老师表扬了我,特开心!”
      “上车时,校车司机推了我一下,我真想报复他!”“玩冰球时,我们输得很惨,
      真泄气!”表达内心的感受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以上两个例子,一个关乎健全的体格,一个关乎健全的心理(经常与大人交心,
      愿意谈出内心感受的孩子,一般不容易犯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毛病)。我们做家
      长的往往因袭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
      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在生存
      竞争愈演愈烈的新世纪,我们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要为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体
      魄和精神,做父母的该怎样充当“教练”的角色呢?以上的感触使我生发了写
      “美国人怎样做家长”和“由中美文化差异审视教育”的初衷。如果对读者有所启
      示,我将不胜荣幸。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