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浙商
      
          浙江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
      
          无论是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还是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浙江都为中国贡献了
      一批耀眼的名人。仅就现代历史而言,浙江出的名人包括:曾与毛泽东争夺天下败
      走台湾,至今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蒋介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锋、中国现代文
      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鲁迅;作品印刷数量超过《毛选》、华人中文学影响力第一的武
      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等等。
      
          浙江还是一个出商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胡雪岩不仅是浙江商人的代表人物,
      也是近现代中国商人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近代中国,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各地的商人按某种较为显著的地域特点,将其
      称为徽商、晋商、粤商、申商等。浙江商人群体再一次为世人关注是1978年改革开
      放之后的事情。与邻近香港的广东商人一样,浙江商人也以悠久的商业传统,以及
      创业精神而闻名。但近几年来,后者的成功似乎更引人注目。
      
          在当代中国经济中,浙江商人是超级活跃群体。
      
          仔细盘点一下,几乎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每一步,都可以听到、看到浙商的
      声音或脚步。从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到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从我国第一
      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流通企业到首家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从最早的私营企
      业到全国第一的私企党建;从第一家股份公司设立到冯根生难题的破解。都是浙商
      开风气之先。
      
          可以说,浙江早期的私营企业通常是以“乡镇企业”的形式出现的。第一代浙
      江商人的代表应该算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财富》中文版2001年度中
      国商人)、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和当年的改革先锋人物浙江省海
      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等人。57岁的鲁冠球从70年代末至今始终屹立不倒,赢得
      了浙江后来者的尊敬。鲁冠球的老谋深算在浙江恐怕无人能及。在《求是》、《人
      民日报》等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鲁冠球与时俱进的言论。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浙江六十年代初出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仍靠制造业起家。如
      正泰集团的南存辉(低压电器)、传化集团的徐冠巨(化工产品)、华立集团的汪
      立成(电能表)和中国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缝纫机)等。这批人享受了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开放环境,在自己擅长的传统领域里成功崛起。更重要的是,
      在发现产品越卖越多,但收入增长却相对缓慢、利润比以前更难取得的时候,他们
      中的不少人勇于开拓全新的业务。如汪立成大胆介入CDMA核心技术(借此当选《财
      富》中文版2001年度中国商人)、吉利集团的李书福投资轿车生产等。
      
          当然,除了制造业之外,浙江商人在最时髦的信息产业上也同样不甘落后于人
      :2003年胡润版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一名丁磊,就是浙江人,他以经营网易而出名。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获选2000年《财富》杂志封面人物,成为50年来中国企业家
      的第一人。而中国PC业的老大、有着广泛业内影响力的联想集团,其现任掌门人杨
      元庆同样为浙江人。同样作为浙江人,UT斯达康的吴鹰作为海归派的代表在电信业
      的成就,上海复星的郭广昌作为最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都为浙商浓浓抹
      上一笔光彩。
      
          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
      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
      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各地的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 万
      浙商在“你发展,我发财”。
      
          而《财富》的首富榜,浙江人更是常客:从“中国50首富”中的9 位,到百富
      榜上占据17席。也许财富中国富人榜有争议,但国内官方的统计结果却比财富的估
      计更为乐观。
      
          1999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浙江占了112 家,比例超过了1/5 ,总
      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4 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前十强。而在2000年,“500 
      强”的“浙江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1 家,一省就独占1/3 强。2001年,前十名
      增加到5 家,“或者说”7 家,因为第一名联想的总裁杨元庆,第七名上海复星的
      董事长郭广昌,都是浙江人。而这每一家民营企业身后,都站着一个或一群身家殷
      实的“浙商”。
      
          在浙江,90%的企业精英出身非常低微,创业初期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初、高中
      水平。因此很多人称浙商为“草根”浙商,不少经济学家把浙江现象比喻为“草根”
      经济,“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人物名出身企业名2002年销售额或营业收入
      
          鲁冠球打铁匠万向集团公司118 亿元
      
          徐文荣农民横店集团94亿元
      
          南存辉修鞋匠正泰集团81亿元
      
          吴鹰教师UT斯达康公司71亿元
      
          胡成中裁缝德力西集团71亿元
      
          楼明军人广厦建设集团70亿元
      
          李如成农民雅戈尔集团69亿元
      
          郑元豹工人人民电器集团62亿元
      
          郑坚江修理工宁波三星集团54亿元
      
          汪力成临时工华立集团36亿元
      
      
      
          在1978年,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位辍学后走街串巷为人补鞋的温州少年,稍不
      留神,补鞋的锥子深深地扎入手指中,鲜血顿时涌出。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
      包上伤口,含泪为客人补好鞋……
      
          这位修鞋匠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亿万富豪,他就是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回忆
      自己充满艰辛与磨难的少年时代,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
      行多,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1984年,南存辉与刚
      刚20出头的裁缝胡成中合伙,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
      后来这家厂一分为二,一个是正泰集团,一个就是今天胡成中麾下的德力西集团。
      
          相比起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的鲁冠球、南存辉、胡成中等人,当42岁的宗庆后1987
      年还在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街头推销冰棒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10多
      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宗庆后1945出身于一个世家,为南宋名臣宗泽之后。祖父曾为“东北王”张作
      霖理过财,并担任过河南省的代省长。到他父亲一代因世事更迭家道突然中落,然
      而仍然维持着子弟风范,这便是以后的宗庆后不时散发出高贵、自负的气质之因缘。
      时序轮回到“文革”,“惟出身论”一经出笼,宗庆后一切值得骄傲的家族史,一
      夜之间便成了黑王族的证明书,他被剥夺了入团的权利。16岁那年,他便在老母亲
      的泪光中,独自打了个小包,远行谋生,到舟山去填海滩。一车砖头来回接30里,
      只得到一角五分钱的一份夜餐。15年荒芜岁月,便只为“生存”两字苦苦挣扎。
      
          那个时候,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一切都为稻粱谋。这也是我到现在为止,看
      到三轮车上坡时,还会情不自禁地下车帮忙推一下的缘故。
      
          1979年,对于34岁的宗庆后来说是时来运转——顶替母亲回到杭州,但由于文
      化程度太低,当不了教师,他被安排到校办企业,每天也只得拉着“黄鱼车”一个
      学校一个学校地推销课本,卖雪糕。命运似乎注定他与众不同,如果你给他一个翻
      身的机会,他会把所有的一切都毫无顾虑地押上,与你豪赌。他就是这种人,也只
      有这种人,会明白“机遇”意味着什么!回顾人生青年时代的这15年,宗庆后颇为
      感慨:
      
          我在农场呆了15年,从17岁就进了农场,在农村也是比较闭塞的地方,看起来
      是虚度光阴了,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吃饭然后干活,干活吃饭然后睡觉。
      
          应该说这15年,尽管是我人生当中最年轻,最有成长希望的大好时光,看起
      来好像在农村没有什么作为。但我感到这15年,对我整个人生道路确实是有很大
      帮助的,至少这15年艰苦生活的磨炼,所以磨炼了我的斗志。同时也能吃得起苦,
      同时也练就了比较好的身体。所以为我42岁以后再重新创业,是打下了比较雄厚
      的基础。这15年我也没有白去。
      
          1987年的4 月6 日,一纸委任状任命宗庆后为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
      理,这一年,宗庆后42岁。这个委任状,现在还放在娃哈哈的企业陈列馆里,放在
      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上,应该说这个委任状对宗庆后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这个委任状应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等于说是我们上城区教育局给了我机
      会。那么他给你任命了一个小小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经理的头衔,也是就给
      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姜子牙的出道多少带点神话,而立之年才出道的宗庆后创造了一个“神话破灭
      时代的神话”,给了许多人勇气,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其实,在这人世间有多少
      人一辈子都碌碌无为啊!
      
          有一位年轻人曾经写信向宗庆后致敬,他说:谢谢你给了我奋斗的理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