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中国金融业的摧残
      
          在金融方面,日本帝国主义极力摧残中国的各种金融机构,建立各种伪银行,
      发行伪钞,使其成为向非沦陷区人民进攻和掠夺沦陷区的武器,实现其“以战养战”
      的目的。日军侵华期间,自1931年9 月18日到1945年8 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其扶植的傀儡政府设立了八家伪银行,发行了155 种纸币。这些银行包括满洲中央
      银行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冀东银行、察南银行、蒙疆银行、华兴商业银行、中
      央储备银行、厦门劝业银行。日本侵略者通过在中国建立的这些伪银行,发行大量
      的伪币和军用票,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日军在中国发行伪币和军用票
      在政治上的目的就是破坏中国人民和国家政府的关系,在经济上为它在侵略战争中
      掠夺中国的物资,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
      
          日伪银行发行的伪钞,都是依靠暴力作后盾强制流通,都是准备金不足或毫无
      准备金。日伪通过滥发伪币,制造通货膨胀,对沦陷区人民进行了最残酷的掠夺。
      以伪中央内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为例,开始发行时,票面为1 元、5 元、10元、
      50元、100 元5 种,1944年6 月,开始发行200 元、500 元大钞,1945年2 月又发
      行1000元大钞,6 月又发行5000元大钞, 8月又发行万元大钞。滥发纸币造成了严
      重的通货膨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 物价上涨进一步猛
      烈,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比1941年上涨了5490倍,粮荒空
      前严重,每石米从1941年的238 元,上涨到1945年的每石150 万元,上涨了6300倍。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工人和贫民的生活急剧恶化。
      
      
      
          日本在经济上除了发行伪币掠夺中国的物资外,还通过发行军用票对中国进行
      经济榨取。军票是一种没有任何准备金,主要依靠军事强制流通的军用通货。1937
      年11月5 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正式使用军票。日军发行军票的目的之一就是
      取代法币,获得在沦陷区金融方面的垄断地位,从而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在以上
      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是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法币非常巩固的地方,日本首先
      在这些地区发行军票,极力破坏中国的经济。在初期对法币既利用又排斥。日方利
      用手中掌握的法币,当军票行情低落时,就把法币抛出购买军票,当军票行情好时,
      就出售军票购买法币。日寇将搜刮到的法币投入国统区,套购战略物资,加深了国
      统区的物资恐慌和通货膨胀。在抗战初期,法币在一定程度上可换取外汇,日军利
      用掌握的法币套取外汇,向英美等国购买军用物资及原料,这样不仅消耗了中国的
      财力,还破坏了中国的抗战,支持了其在中国的侵略战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