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库地大阪
      
        七十年代中期进藏公路主要有三条:川藏、青藏和新藏。川藏公路最险,新藏
      公路海拔最高,也是最艰苦的一条道路。新藏公路的很多路段都是没有路基的道路,
      这些没有路基的道路都是在河谷里走的,实际上就是河滩,洪水期是波涛汹涌的大
      河、无水时即是行车的公路。全线平均海拔比青藏线还高,它要经过在世界公路史
      上海拔最高的号称近6000米的界山大坂,那里比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还要高,终点就
      是西藏阿里。
      
        阿里在行政上归西藏自治区管辖,可它在军事编制上归新疆军区,当然物资供
      应也要靠新疆军区。这条线上已有好几个汽车运输团在执行任务。新藏公路的起点
      是叶城,当时据说这一段里程大约近两千公里。连队都是在大河沿(也就是吐鲁番
      火车站)装物资,要从装货算起,到阿里单边就要将近五千公里,时间需要半个月,
      来回一个月,行程近万公里。
      
        那个时候新藏线每年只有三个月的通车时间,就是六月至九月初,九月份过后
      就会大雪封山了,况且七八月份还容易出现洪水。所以每年也就只能去阿里两趟。
      
        鲁陶自从考上驾驶员单独驾车之后,就多次向连队要求担任收尾工作,他认为
      收尾工作既能锻炼人的意志,又能学到很多技术,他又在前几天向党支部庄重的递
      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想在执行收尾任务中,锻炼自己,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连队第一次执行阿里任务就批准了鲁陶的请求。
      
        鲁陶早几天就和修理工商量需要带的工具和配件等必需品,因为第一次跑新藏
      线,肯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所以连队要求他们一定要准备的认真、细致、
      充分。他们甚至还带上了一台发动机总成和一个变速箱总成,以备万一,这在过去
      的收尾工作中是没有的。
      
        新疆的八月份已进入洪水期,但当地老百姓说很长时间都没下过一滴雨。虽然
      没下过雨,但时节已到,这里夜晚已凉意颇浓,可白天却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热
      的使人透不过气来,白天走在大街上,空气中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在这里有汗都出
      不来,感觉汗没出来就给蒸发完了。真是应了新疆的一句名言:早穿皮袄,午穿纱,
      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连队从大河沿装上货之后,一路向阿里进发,走到叶城休息一天。他们把叶城
      作为一站,因为从这里开始就要正式进入新藏公路了,他们要在这里检修一天车辆,
      然后再休息一天,精神饱满地踏上云霄之路。
      
        这一天,天气晴朗。连队从叶城出发进入新藏公路。收尾车要比连队晚一天出
      发。
      
        一出叶城就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看着这荒凉的布满鹅卵石的戈壁滩,寸草不
      生,毫无生机,但就在这寸草不生的地下却蕴藏着大量的黑色金子——石油,这里
      和包括南疆的大片戈壁滩就是后来有名的南疆油田。(这里后来发生了油井自动喷
      油的事故。据说当时勘探油井深度在4000米以上,结果钻探3000多米油井就喷出了
      油,油井大量无限的喷油既造成了浪费,又是巨大的隐患,解放军上去好多连队参
      加井口封堵抢险,都无际于事,后来听说用直升飞机吊重达几十吨的水泥板才把井
      口堵住。喷出的原油在戈壁滩上流的到处都是,当时工程兵用推土机推出了几十公
      里的长堤,把方园几十平方公里围成一个湖状,形成了一个油湖,里面全是原油,
      有的地方有近十米深,油湖的四周到处装有抽水机,从湖里往外抽油,供附近军民
      使用。鲁陶他们的连队就曾去过那里拉油,以供清洗汽车零件用,四吨油罐装满在
      当时只要十元钱。南疆油田的原油相当好,拖拉机拿原油做燃料只要再加约百分之
      十的汽油就可行驶,老百姓家烧火做饭都是用的原油。)
      
        戈壁滩上的道路大部分都是搓板路,汽车走在上面颠簸的厉害。
      
        搓板路顾名思义就象洗衣服的搓板一样,这是在戈壁滩上最常见的路况,车跑
      太快的话,连方向都很难把握,象大海里行舟一样,太慢的话,颠的更厉害,实际
      上是快也颠、慢也颠。走搓板路的经验就是选择路况稍好一点的边上,用比中速稍
      快一点的速度行驶。
      
        七十年代,不论是在青藏线还是新藏线,大部分路段还没有柏油路,汽车整天
      跑的都是搓板路,汽车兵也真跑出经验来了。几十公里之后就开始翻山了,这里就
      是南峡口,它是出塔里木盆地进入西藏的一个关口。由于道路险峻,条件艰苦,新
      藏公路平时没有地方车辆行走,这天路上除下他们之外,没有一台车。副连长周永
      进坐在边上(他是王昌盛副连长牺牲后又提的副连长),修理工小陈坐在中间,鲁
      陶把着方向盘感觉道路越来越险,毕竟是第一次上新藏线,路况不熟悉,心里有点
      胆怯。
      
        “副连长,还是你来开吧!”
      
        “没事,不要害怕,要胆大、心细,不要慌张,把好方向就行了。”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走呀。鲁陶心想,考验的时候到了,走吧!
      
        过了南峡口,就开始翻库地大坂了。
      
        库地大坂,高3500米左右,是进入新藏公路后第一险路,从山脚下往上看,
      “之”字形的盘山公路真的象天梯一样,日月山的盘山公路见了它可说是小巫见大
      巫,它比日月山的盘山公路要险上十倍。汽车象喘着粗气的老黄牛一样慢慢地往上
      爬。
      
        车越往上爬,道路越险峻,刚开始是顺着山势盘山往上走,走着走着看到前边
      只是一面陡峭的悬崖耸立在眼前,已无路可走,拐过一个弯才看到路开在了山的半
      腰里,远看象一条灰蒙蒙的盘绕在山体上的蟒蛇,直插云霄,走到跟前才看到头顶
      上面和左面都是石头,三面石头一面天,呈“匚”字状,鲁陶从驾驶室往右看是雾
      茫茫的什么也看不到。不知道当初这路是怎么开出来的,由此可见修路的工程兵不
      知付出了多少的牺牲和艰辛。这险峻的路况让鲁陶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道路
      是越走越险,其中的几百米还是单行道(不过中间专门辟有会车点),最窄处右轮
      外轮胎离悬崖恐怕只有大约不到一米的距离,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车毁
      人亡。鲁陶走到这里应该想起了副连长王昌盛牺牲时的路段,这个路段要比那个险
      的多的多,如果从这里掉下去的话那是要粉身碎骨的,恐怕连尸首也找不到。可他
      在这个时候什么也不敢想,无比谨慎地把着方向盘,已经汗流浃背,副连长坐在驾
      驶室的右边,往下一看,一眼看不到底,他再也不敢看第二眼了,修理工小陈更是
      大气都不敢出。走到山顶的一段平路上,鲁陶把车停下来,才算松了一口气,他钻
      出驾驶室,深呼了一口气,扭头看看,“乖乖呀!过来了,总算过来了!”鲁陶说
      着这话,心里感到有点后怕。
      
        “太险了!我连大气都不敢出哦。”小陈说。
      
        “在青藏线上我也没见过这么险的路呀!”周副连长也有点后怕。
      
        鲁陶是第一次开车走过这么险的路,提心吊胆那是肯定的,但多次走过之后也
      就视如平常了,这是后话。
      
        汽车兵里流传着一句话:不怕上山,就怕下山。象这样的大坂下山就是检验汽
      车性能的时候了,特别是制动系统,因为下山的坡度长,刹车使用频繁,容易造成
      刹车过热失灵。很多翻车事故都是在下山时发生的。为了不让刹车过热,几十公里
      的下山路程鲁陶休息了两次。
      
        大山一个挨着一个,大坂连着大坂,上了下,下了上,象这样的大坂也不知又
      翻了几个,上山、下山,上坡、下坡,盘山公路一旋又一旋,鲁陶感觉好象永远没
      有尽头一样。
      
        连队第一次执行阿里任务,出发前连队已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全连指战员思
      想非常重视,准备相当充分,使车辆状况和技术性能都保持良好状态,一路也没见
      到抛锚车,因此收尾车也没耽误行程,使他们晚上就提前在三十里营房赶上了连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