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疆
      
        十二连是从西宁踏上西去的列车的。坐火车到兰州后才能拐上兰新线,经过著
      名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
      的一部分。它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
      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长约1000多公里,宽的地方有近百公里,
      最窄的地方在火车上抬眼就可看到两边高耸入云的山脉,感觉近在咫尺,实际上也
      只有几公里,它为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形似走廊,也称甘肃走廊。因位
      于黄河以西,因此又都称为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和武威(古称凉州)、
      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等。
      
        河西走廊的起点——乌鞘岭为古今历代战略要地,古代为内陆的天然屏障。在
      近代战争中也具重要战略地位。
      
        在火车上经过乌鞘岭时已是半夜。但半夜里,正睡的香甜地鲁陶突然被冻醒了,
      醒来猛的打了个寒颤。
      
        “这是到了哪里呀?这么冷!”
      
        “乌鞘岭。”躺在一边的老兵师傅大刘象天气一样冷冷地说。他是甘肃兵,非
      常熟悉当地情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这首诗就是写的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然写得苍凉慷慨,
      但悲而不失其壮,他虽然极力渲染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却丝毫没有半点颓
      丧消沉的情调,这也算是鲁陶他们现在的真实写照吧。
      
        不过可也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出了玉门关之后从火车上看到的就是一片
      茫茫荒漠,和河西走廊那春种秋实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直到了达坂城才看
      到了绿色。听说达坂城很美,但他们只能在火车上观赏。火车很快就驶进了乌鲁木
      齐。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新疆北部,是全疆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的中心,它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中部,东、南、西三面环山,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夏秋早晚温差大,寒暑
      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每年6 初
      至9 月底乌鲁木齐花木争艳,瓜果溢香。10月至来年的5 月为冰冻期(10月至来年
      5 月汽车就必须要放水,不然的话发动机就会被冻裂)。最冷期间冰天雪地,天寒
      地冻,气温最底可达零下二十多度。
      
        他们在乌鲁木齐装备了全新的解放牌汽车,战士们精神饱满,指日开拔。
      
        出发这一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指战员们也都象天气一样眉开眼笑,心情
      舒畅。鲁陶感觉很快就到了达坂城。
      
        达坂城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距市区80多公里。达坂城所谓城,在当时实际上只
      是一个小村镇,它没有惊人的古迹,也没有特别的景色,它的出名,只是因为一段
      优美的旋律和一段质朴诙谐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但那里却是一个闻名遐
      迩的风口,凡是搞气象工作的都知道“达坂城”这个名字。
      
        过了达坂城很快就进入了天山东部北支的一个小峡谷,这里就是著名的风口,
      全年有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在三百天以上,特别在秋冬季节,经常会有八级以上的
      大风,甚至十一二级风的日子也不在少数,有时大风刮的飞沙走石,听说鸡蛋大的
      鹅卵石会被风吹的漫天乱飞。还好第一次进疆没让他们摊上那么大的风,但鲁陶感
      觉七、八级是有的。
      
        过了这个风口一路顺风南下,就进入了吐鲁番盆地,一眼望去,滿眼戈壁滩,
      但顺着路边有一个小河渠,一路却是潺潺流水,渠的两边长满沙枣、沙柳等戈壁植
      物,这里是吐鲁番盆地的西边缘,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
      上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
      在山间沟谷呈泉状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的下游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
      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
      
        到了托克逊看到道路两边有很多维族妇女围在一个个小池塘边洗衣服,池塘中
      间有一个汨汨上涌的泉眼,这就是利用有名的“坎儿井”引过来的泉水。
      
        坎儿井,维吾尔语叫“坎儿孜”,原为地下水道之意,是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
      灌溉系统。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
      利工程。曾有坎儿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说。
      
        下午,他们开始翻越天山。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新疆的中部,
      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天山南边称为南疆;天山北边为北疆。翻天山进入南疆的公路,
      当时被称为南疆公路。上山的道路是修在了天山北坡的峡谷里,这段路俗称为“干
      沟”,有四、五十公里,它是顺着峡谷上去的。它也是一个季节性的道路,在雨季
      是河,旱季是路,道路两边是陡峭的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最窄处仅有十几米
      宽。从山下低于海平面高度的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爬上数千米高的天山,距离只有
      几十公里,山路呈陡坡状,汽车一路上坡,重车只能使用一档,坡度稍微缓一点的
      地方才能用上二档,汽车真的象蜗牛似的向天山腹地爬去。
      
        进入塔里木盆地,道路平坦多了,视野开阔。过了库尔勒往西,眼前完全呈现
      出了典型的塔里木盆地地貌。远眺,一边是高耸入云的天山山脉,白天可看到山顶
      上白雪皑皑;一边是茫茫戈壁,戈壁南边就是绿洲,绿洲再往南就是浩瀚的塔克拉
      玛干大沙漠。
      
        十二连经过连日的调动、转场上千公里,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他们到了新
      的驻地——阿克苏。
      
        阿克苏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它在七十年代是地区行署所在地。它北靠天山
      汗腾格里峰,东望塔里木河,西北临天山山脉,南邻塔里木盆地。属阿克苏河的冲
      积平原带,阿克苏河主流从市区西南流过。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距乌鲁木齐市近千公里,距喀什市400
      多公里。阿克苏名胜古迹众多,至今保存了堪称世界瑰宝的龟兹佛教艺术文化等文
      物古迹。它的名胜古迹包括: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库木吐拉石窟、
      托木尔峰、龟兹古城遗址等。阿克苏盛产有名的“阿克苏香稻”,纸皮核桃也颇负
      盛名。
      
        转场时他们就知道这里条件艰苦,没有营房只能住民房,可一到这里才知道条
      件是如此的严酷。营房是那临时凑合的民房参差不齐的座落在荒凉的盐碱地上,周
      围是满目荒凉,大片的盐碱地上结着一层厚厚的碱霜,人走在上面“嗑、嗑、嗑”
      象踩在雪被融化后又凝结的薄冰上面一样。拿这里和格尔木那整洁的营区以及排列
      整齐的营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由于驻地没有饮用水井,炊事班只能在地下挖一个大坑作为露天蓄水池,引来
      浑浊的渠水澄清之后饮用。一池水可食用一星期,等水吃完之后,水池四壁会留下
      一层厚厚的浑白泛黄的碱霜。
      
        这里没有饭堂,战士们吃饭时只能蹲在那开阔的沙土地上,菜盆就放在地上,
      一个班围成一个小圈,平时还好说,就怕正在吃饭时突然刮来一阵风,那饭菜就要
      和着沙子下咽了。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