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表现形式之十二:三陪型。
      
          这本来是被禁止、被打击、被扫除的色情服务,但实际上却是禁而不止、打而
      不死、扫而不尽。这本来是社会上的三陪女的地下黄色活动,可是,我们的极少数、
      极个别的女大学生却不顾身份、不顾前程、不顾廉耻、不顾身心健康地参与了进去,
      真叫人寒心、恶心、伤心。
      
          表现形式之十三:包租型。
      
          社会上的某些公子、款爷把色眯眯的目光瞄上了大学校园里的那些漂亮的女大
      学生,他们不择手段地靠近她们,引诱她们,欺骗她们,投其所好,应其所求,逗
      她们的趣儿,调她们的情,勾她们的魂儿,然后出高价、使重金,聘她们做秘书、
      当导游,名为陪他们出差、出游、出国,实则是包租她们作为“随行情人”。某些
      女大学生居然以傍大款为荣、做二奶不耻,认为给老板当小秘已成时尚。
      
          表现形式之十四:随意型。或曰快餐型。即随心所欲,闪电般相拥,闪电般分
      手,就像猴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
      
          表现形式之十五:同性相恋型。就是同性恋。极个别自认为是时尚大学生,信
      奉独身主义,热衷于同性相恋,心理疾病严重,身心健康失衡,爱情生活步入了畸
      形,亟待医治。
      
          “爱迷惘、性混乱”的心理疾病
      
          代雨老师直言不讳地罗列了大学校园恋情的种种现象,接着又因势利导、由浅
      入深地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
      
          她认为,校园恋情的种种表现,除了真正的交友型以外,其他的都与性和爱有
      关。
      
          所谓“性”,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鉴于今天所讲题目的规定性,主要是谈谈
      狭义的性概念。性,就是指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天性和本能。马克思曾说过,人有
      两大基本欲望,一是生存欲,二是性欲。因此,提到性,大可不必觉得有什么羞于
      启齿。
      
          性是人的本能,是维持个体生存和民族(人类)繁衍兴盛的必要条件。生活中
      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许多与性有关的概念,如:性行为、性爱、性交、性欲、性欲狂、
      性变态等等。而且时代越发展,有关性的名词就越来越多,理解其涵义的空间也越
      来越大。性欲又叫性驱动或性动机,就是异性之间互相接触的欲望以及在某种刺激
      下所产生的性行为。性行为又是指男女之间带有性满足意义的活动。这方面的生理
      研究是性学方面的任务,这里不再多说。至于性和爱的关系,爱是性满足的基础,
      性是表达爱的一种动力。缺乏情爱的性行为只能带来生理上的满足,而无法给予心
      理上与精神上的享受。性是与生俱来的,性不等于爱,爱也不一定非用性来表达。
      性爱不是一触即发,不是片刻欢愉,而应该是恒久的情爱关系的一种表达。
      
          她把“性”和“爱”的简要含义讲完后,又引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
      段话:“每个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是要谈恋爱、要过家庭生活的。但是,
      如树上的果实,是熟的好吃还是生的好吃呢?像我们这里的杏子,要是没有成熟就
      摘下来好吃吗?人也像果实,要是成熟,有了学问,会做工作,又有养育子女的能
      力,就好比是成熟了,那时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
      
          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男女恋爱、结婚的生理条件和外在条件。我们的大
      学生,就其生理条件似乎已经成熟,但其知识条件、经济条件等还不具备,因此,
      此时恋爱应该说是条件尚未成熟。但是,为什么当今的大学生们有那么多人、采用
      那么多方式摘“生杏”、“苦杏”去吃呢?这就是性和爱的驱使。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著
      名诗句。诚如诗人接着所说:“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青年人的性要求和
      性意识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是生理成熟的自然现象。然而,它又不是不可以控制
      的。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教会他们控制,指导他们控制,特别是对那些已经陷入“爱
      迷惘、性混乱”的青年男女,如何引导他们走出陷阱。一位失足女生这样呼喊:
      “不要对我们一味地批评、指责,我们需要真正的理解和教导,我们也有苦恼。”
      
          要拯救他们,就要把他们的心理摸透。代雨老师把她翻阅的这方面的资料、文
      章、信息,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分析、见解,梳理出如下观点,一股脑儿地讲给了大
      家:
      
          根据近年来大量调查资料分析,男女青年在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方面,存在
      着许多偏激的观念和想法。从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的角度可将之概括为以下11种心
      理疾病:
      
      
      
          1.追求时尚心理。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已进入高层次、快节奏、多色彩时期,生活方式在
      改变,恋爱方式也在变。有些青年错误地认为,90年代的恋爱方式就是动辄发生性
      关系,这是恋爱新时尚。有的女青年说:“常规的爱不完整。真正的爱,应该体现
      出博大。既然爱他,那我什么都可以给他。”“爱就该给被爱者自由,何必等到结
      婚以后。”“已经快21世纪了,含情脉脉没意思,我要走在历史的前面。”等等。
      在追新潮的心理支配下,她们很快从初恋进入到热恋,由边缘性行为上升到核心性
      行为。如痴如醉地拥抱、接吻、爱抚,刺激起性生理本能的强烈冲动,使理智难以
      抵御。
      
          按我国性道德规范,男女恋爱期间的性行为,最亲密的形式也只能是接吻、依
      偎、爱抚等边缘性行为,只有在婚姻关系得到法律保护的条件下,方能发生核心性
      行为。随心所欲的“新潮”行为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