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故事(7)
      
          4.  走向世界的故事
      
          编辑部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
      
          在每天收到的数千封来信和来稿中,这的确是一封与众不同的信件,那长长的
      信封即使放在多如烟海的来信来稿堆里,也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它来。
      
          这封信来自遥远的瑞典,寄信人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员盖玛雅。
      
          原来,盖玛雅是这所世界著名大学从事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研究员。她在阅读
      中国众多的期刊中,发现《故事会》在中国的期刊、特别是文化期刊中可说是独树
      一帜,别具风格。虽然有许多期刊后来从开本的大小,图案的设计,作品的选发等
      方面都模仿《故事会》,但那也是只学了表皮,而未曾学得“真经”。
      
          一位远在“天涯”的外国学者,竟然能从中国浩如瀚海的期刊中发现《故事会
      》,除了这位外国学者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故事会》不同凡响的办刊宗旨和时刻
      闪现出来的个性,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盖玛雅在来信的同时,还邮来了一本评论图书资料。在这本资料中,有许多地
      方的例证都引自于《故事会》。她在来信中告诉编辑部,她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中国的通俗文学,因为这本刊物特别具有民族特点和大众特点,而她在从事研究中
      的许多资料,都来自于“《故事会》上创刊以来所发表的一些小说”。
      
          不知道这位瑞典学者是如何地看待“故事”与“小说  ”的,但她对于《故事
      会》“从创刊以来”所发表作品的深入研究,不能不使人对此发出惊叹。 
      
          村村寨寨都在流传《故事会》里的故事,天涯海角都有阅读《故事会》的知音。
      《故事会》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故事和中国期刊的发展之路,引起了海内外同行和读
      者的关注。
      
          《故事会》这本“小”刊物,已经走向了大世界。
      
          《故事会》的未来之路是什么?
      
          何承伟心中早已画出了一幅蓝图。
      
          他说:“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仍感到很不满足。在新世纪,
      刊物竞争日趋激烈,仅凭以往的经验,不可能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难题。《故事会》
      要取得新的发展,必须有新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建设方面,必须走好两步‘棋’,
      一是向基层发展,深入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二是走向世界,引进世界故事的精华,
      为己所有,然后再推向世界,让全世界的读者共同享受故事美学,实现‘故事的世
      界,世界的故事’的目标。”
      
          好一个宏伟的目标!
      
          经过1979年那次由《故事会》发起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故事研究专家和作者的
      研讨会后,《故事会》有了一个模式,而且事实证明已是读者乐于接受的模式。以
      后声誉卓著,基础日固,只要照此萧规曹随,刊物也同样会“稳步前进”。可是,
      这不适合何承伟的性格,他要在整个中国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故事会》更大的进步。
      
          作为主编的何承伟,现在虽然已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社长了,但他的心一刻
      也没有离开《故事会》,因为这本刊物同时也是出版社的“拳头产品”。他已将自
      己的大半生心血,融入了这本期刊的字里行间,融入了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作者成
      长的历程,融入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满意的心灵。他生命的年轮也在这一月一本的
      《故事会》中增长着,这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追求,有他的事业,有他乐意献出
      整个生命的激情。
      
          正是由于他和两代编辑的忘我工作,这本小小的刊物,才能够在中国百年期刊
      的历史上,创造出如此令人神往的神话。
      
          为了将这本刊物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让这本刊物走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这
      本刊物,何承伟围绕这个宏伟的目标,已经开始了运作。
      
      
      
          作为一本刊物,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要想使刊物走向世界,实际上就是
      必须让其所代表的文化走向世界。
      
          为此,围绕何承伟所提出的宏伟目标,编辑部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打通和架
      设两座文化桥梁——“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民族”与“世界”的桥梁。
      
          传统便是一种继承,一种文化的发扬,这是“根”。只有“根”深才会干壮、
      叶茂,才能有生命力。但是如果完全脱离现实,一味的“传统”,就会使一本刊物
      脱离生活,脱离读者。而“民族”与“世界”本来就是一对统一体。因为在人类的
      文化发展中,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才越具有世界性,才能够真正地走向世界。
      
          回顾新时期以来中国期刊的发展,也曾经有过许多想“走向世界”的刊物,与
      《故事会》不同的是,这些刊物将一些外来的东西,进行了毫无选择的移植,有的
      甚至是完全“西化”。可是,这些被“舶来品”由于水土不服,不但没有达到的预
      期的目标,反而圈子越做越小,不久便关门大吉,连编辑部那间小小的房门都未曾
      迈出去。
      
          事实一再地向我们证明,抛弃了民族传统的期刊,走向世界只能是一句空话。
      
          《故事会》则牢牢地抓住了“民族性”这一点,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地
      架设起“两座桥梁”,脚踏实地地在继承中国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民族
      文化有意义的东西。同时,又根据现代生活的特征,不断地开发有时代气息的新故
      事。在此基础上,从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欣赏习惯出发,在不断培育民族文化的同
      时,有目的地引进外来文化,并通过“嫁接”,使其能够为中国的老百姓所接受,
      所喜爱。
      
          《故事会》有目的地向海外的读者打开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窗户的同时,又向
      国内的读者打开了外来文化的另一扇窗户。
      
          《故事会》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以民族文化为支点的:通俗、易懂、易记、易
      讲,便于流传,就是从外国引进的“苹果”,到了《故事会》这棵中国的“树”上,
      也要将其培育出一种中国文化的味道来,然后奉献给读者。
      
          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与流行的结合,使这本刊物在海内外赢
      得很好的声誉。
      
          在这本薄薄的刊物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种将中外古今融会贯通的大手笔。原
      有的“民间故事金库”“外国文学故事鉴赏”已成为《故事会》的长期保留栏目。
      这里的故事大都是从中国民间传说、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学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经过作者加工,用通俗易懂、明白如画的语言重新进行了改编,使中国的读者不仅
      爱看,也使外国的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种文化的滋润。
      
          为了从本民族的文化出发,使刊物真正地走向世界,《故事会》始终坚持民族
      性、大众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坚持追求通俗文学的高品位。作品坚持清新明快,诙
      谐幽默,接近群众的品味和民族审美需求。近来还不断地推出一些中外读者都能接
      受的新栏目,如“中国新传说”、“情节聚焦”、“谈古说今”“传闻逸事”等等。
      这些栏目的故事,集中到一点,就是体现一种令人神往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是一座
      从本民族的土地上向外延伸的世界之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