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外的故事(4)
      
          4 .《故事会》为“媒”
      
          张东兴是山东省单县黄岗一所中学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故事作者,不久前给
      副主编吴伦寄来了一封信,说的是他自己恋爱时的事情,他还为此起了一个题目,
      名叫《故事会,我的大媒》。
      
          张东兴在信中说,他1989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当教师,到1992年开始搞对象。
      
          可是,他这个对象来得却不容易。
      
          张东兴因为有文化,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也就心高,一个心眼地爱上了村里最漂
      亮的姑娘。那年月,乡村里一家家都在奔小康,人们的眼睛都在向“钱”看,因此
      “物质基础”便成了人们在谈婚论嫁上的一个砝码。
      
          张东兴作为一名教书匠,本来工资就少,再加之时常无法兑现,社会地位自然
      不如那些乡村里暴发起来的小老板。而他所选的这户人家,却又是远近闻名的有钱
      人家,姑娘的父亲是当地第一个万元户,第一个买上彩电,第一个骑上摩托车,第
      一个盖起了楼房。由于经济地位的影响,这户人家就特别讲究面子。
      
          家人讲究面子,但姑娘却爱上了张东兴,因为他虽然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但是
      有文化,有知识。
      
          可是,在如何说服家人的问题上姑娘却犯了愁。
      
          正在这时,张东兴在《故事会》上表了第一篇小故事,姑娘见到后认为这件事
      情在乡里可是第一次,正是一个可以向父亲炫耀的好机会。于是就将这期的《故事
      会》拿回家去给她的父亲看。
      
          父亲听了这件事后连看也不看,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会写几个故事,集东头
      的马瘸子还会说书呢。”
      
          父亲的话很明白,这个人与村东头的马瘸子一个样。
      
          一个月后,稿费寄来了,一共七十多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讲就是张东兴这
      个乡村教师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二,同时又相当于农民一下子卖掉三百斤麦子的收
      入,这当然比村东头的马瘸子说十场书的钱还要多得多。
      
          姑娘一见,又是一阵高兴,拿了那张汇款单就朝家里跑去。
      
          父亲见了,只是咧开嘴笑了一笑,晃着头说:“这露水再大,但是却解不了天
      旱。”
      
          姑娘见父亲如此不以为然,再说也没有用,就只好又将那张曾经“引为自豪”
      的汇款单拿回来,塞回到张东兴的手里。
      
          家里人不同意,两个年轻人的恋爱也就只好在“地下”进行。
      
          就这样,事情一搁就是半年多。
      
          这一天,姑娘父亲一位生意场上的朋友从海南回来,由于在外面发了一点财,
      见一了一点世面,说话的口气也很大。在请他喝酒的时候,这位朋友就大谈特谈在
      海南的见闻。姑娘的父亲由于只是个守着家乡扑腾的“土财主”,当然对这位朋友
      的神吹是连连点头称赞。
      
          二人一边喝酒,一边神聊。说着说着,那位朋友们就向姑娘的父亲讲了一个故
      事。这个故事还未等朋友讲完,一直洗耳恭听的姑娘的父亲突然一下来了精神,向
      自己的女儿一招手说:“芹妮,去把写这个故事的人叫来,让他也来陪你王叔喝几
      杯。”
      
      
      
          这位写故事的人很快就被叫来了,姑娘的父亲在朋友的面前,这时感到一脸的
      光彩。
      
          当然,这位写故事的人后来就成了这位父亲的女婿,他的媳妇就是那个去叫他
      的名叫芹妮的姑娘。
      
          这位通过《故事会》而获得美满婚姻的张东兴,在叙述了上面的故事之后,这
      封信的末尾还由衷地祝愿这本刊物能够成为一棵永远不败的常青树!
      
          一名打工者的故事。
      
          将这个亲身体验的故事写到编辑部来的打工者名叫刘星明。
      
          他和一个名叫小梅的姑娘,分别从湖北和江西来到长沙打工,二人在一次极偶
      然的机会中相遇,从此便坠入爱河,两个人辛辛苦苦地挣了一万多元钱,正当他们
      准备回家完成终身大事的时候,小梅在一次上班时却突然晕倒在地。
      
          在医院里,小梅怎么也醒不过来。医生告诉他说,小梅得的是一种名叫肾衰竭
      的病,这种病很难医治,每天在医院都得花上近千元,你能够负担得了吗?
      
          他一听差一点晕了过去。
      
          两个打工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哪来那么多的钱治病?在花光了那一万多元的
      积蓄之后,换来的却是一张小梅的病危通知书。
      
          没有办法,他只好将自己身边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了,可是离治病的钱还相差
      很远。他想起了自己带来的那一捆书,里面有一套明代刻本的《菽园杂记》,那是
      他叔公送给他二十岁生日的礼物,这也许能值几个钱。于是他便将这本书连同其他
      的一些书一起,拿着来到了南街书市,花五角钱买了管理费,就席地而坐,将那本
      自认为值钱的《菽园杂记》和《曾文正公文集》与其他的一些书刊摆在地摊上开始
      叫卖。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走了过来。
      
          他一看老人如此年纪,心想一定是一个专爱搜集古旧书的,于是立刻就拿出《
      菽园杂记》和《曾文正公文集》来。
      
          谁知这位老人连看也不看,顺手拿起了一本早被磨损了的《故事会》,笑着说
      :“嗨,总算没白跑!小伙子,这本1979年第三期《故事会》多少钱?”
      
          他一看这位老人感兴趣的不是那两本可以值大价钱的古书,而是一本多年前出
      版的《故事会》,不觉有些失望,翻翻这本刊物当时的定价,也就只有一角八分钱,
      就说:“你看着给几个钱吧。”
      
          老人说:“我给你五元钱吧。”
      
          原来,这位老人想搜集一套完整的《故事会》,现在只差三本了,这本正好是
      他想要的。
      
          生意成交之后,老人就蹲下来翻地摊上别的书,并问他为什么要将这些卖掉呢?
      他便如实地将情况告诉了老人。
      
          老人听后忙说,他有一个朋友,是肾病方面的专家,刚从北京回来度假,可以
      请他帮助你看一看。
      
          后来,老人将朋友介绍给了当地的那家医院,在给小梅看完病后,又与当地医
      院的医生一同会诊,并给小梅动了手术,使她的病终于得到了好转。当然,这些费
      用都是那位好心的老人和他的那位专家朋友给支助的,只是这两位好心人一再地不
      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