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外的故事(2)
      
          2 .一个书报亭的变迁
      
          这家书报亭的老板蒋健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成了个打工者,而他的老板
      就是过去在他手下打工的姑娘香玲。
      
          蒋健生是一位退休职工。退休后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书报亭,请了一个名叫香玲
      的姑娘来打工。满以为可能赚钱,谁知三个月经营下来,仅卖出去三百多元的书报,
      还不够给香玲发打工费。
      
          面对这种情况,蒋健生老人想将这个书报亭转让给别人。
      
          这事让香玲知道后,他便向蒋健生老人提出要来经营这个书报亭。
      
          蒋健生老人有点不太相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难道比自己还强?为防万一,在
      交给她之前便与其订立了口头协定:一年内,老人不要她分文,她也不要向老人讨
      工资,但交税、付管理费都得由她负责。
      
          别看香玲年轻,但却很有经济头脑。经过市场调查后,她决定以《故事会》为
      拳头来打开销路。
      
          她将老人过去进的那些卖不出去的书刊,都以六折的优惠价全部处理了,又将
      所得的这些钱用来全部订购了《故事会》。除此之外,她还借了一笔钱,在全县城
      里到处收购《故事会》。老人看着她收了那么多的《故事会》,不免为她担心,将
      钱全部都押上去了,进的都是同一种刊物,如何能卖得掉?
      
          可是,这还不够,香玲又从县城跑到市里去,想法进了一万册的《故事会》,
      将一个小小的书刊亭堆得满满的。
      
          在蒋健生老人经营时,小书报亭一直都没有名字。这一来,香玲就将小亭取名
      为“《故事会》书亭”,在小亭的正面,还请人写了一副对联:
      
          大朋友小朋友《故事会》是你的好朋友
      
          劳心人劳力人《故事会》教你成聪明人
      
          嗨,这简直就把小书报亭变成了《故事会》的专卖店了!
      
          香玲接着就将这些《故事会》分别送到乡下去,然后再从乡下转到了一户户农
      民和乡村干部的手中。第一次就将那一万多册全部卖完了,一下子就赚了四百多元
      钱。
      
          第二个月,她照此办法,竟然净赚了一千多元。
      
          及将倒闭的小书报亭,被香玲一下子救活了,老人心里很高兴。
      
          可是到了第三个月,香玲却不想再下乡了,她将一大串人名地名电话号码都给
      了蒋健生老人,让他替她下乡去送一下《故事会》。而她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
      小报亭的经营上。
      
          香玲在县城里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她在小书报亭的四周插上了五色彩旗,将收集来的《故事会》一本一本地摆在
      书报亭前,这一下就吸引了很多人,其中既有中老年,也有一些中小学生,大家都
      想翻翻那些老版本《故事会》。特别是一些青少年读者,更想看一看自己以前的《
      故事会》是个什么样子。这一来,过去冷冷清清的小报刊亭,一下子热闹起来。当
      月进的几百本《故事会》被一抢而空。
      
          除了销售当月的《故事会》之外,香玲还将老《故事会》装订起来,做成了几
      套合订本,只要读者出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出租去阅读。
      
      
      
          令蒋健生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小的“《故事会》专卖店”,在香玲的精心经营
      下,三个月之后,竟净赚了五千多元,加上第一个月所获的一千多元,总共赚下了
      六千多元。这时,香玲见蒋健生老人为人忠厚,办事可靠,每次送《故事会》下乡
      都很及时,便正式提出雇他为自己打工,包吃之外,每月工资三百元。
      
          这可是蒋健生老人当初连想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昔日的老板变成了今天的打工
      者。但是,他却乐意在香玲手下打工,因为他看着一个过去在自己手上亏损的小报
      亭,是怎样在这位女孩子的经营下,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她抓住了《故事会》
      这个著名的品牌,才能有了今天的发展,这正应了现在市场竞争中的“品牌效应”。
      他对这位昔日在他手下打工的女孩子另眼相看了,他认为香玲这个女孩子有品位,
      有知识,有眼光,能够掂量出《故事会》这本刊物在读者中的分量。
      
          但是,蒋健生正式打工不几天,却受到了“老板”的指责,因为在他守店的时
      候,有一套近期的《故事会》合订本,不知何时被人偷走了。还有一年合订本,租
      书的人留下押金,原说是租一个月的,结果租去后到时也不见归还,“老板”对此
      感到很心痛……
      
          这样春去秋来,一直过了五个年头,到了1997年夏天,县里贴出布告,说是要
      整顿市容,拆除一些违章建筑,这“《故事会》书亭”也在拆除之列。
      
          正当他们准备拆除小报刊亭的那天,突然一下子拥进来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
      每期《故事会》的热心读者。这时,一位姑娘带来了一套《故事会》的合订本,天
      啦,这正是小报刊亭丢失的那一套!那个姑娘不好意思地说,书不是她偷的,是偷
      书人在反复读了上面的故事之后,自己良心发现,听说小报刊亭要拆了,怕以后再
      找不着了,因此才托她带来还给主人,但不许在主人面前说出他的名字。
      
          蒋健生老人并没有去接那套合订本,而是告诉那个姑娘:“小报刊亭马上就要
      搬走了,只要他看了有收获,就让他留着做个纪念吧。”
      
          可是,那姑娘却怎么也不肯拿走,她对老人说:“这合订本很珍贵,还是留给
      大家看吧。”
      
          这时,一群《故事会》的热心读者都纷纷为这个小小的“《故事会》书亭”的
      搬迁出主意。大家都希望这个“《故事会》书亭”能够早日在这个小县城里找到一
      个安生的地方,大家都愿意为这个愿望的实现而努力。大家都说,到我们为“《故
      事会》书亭找到新的地方后,再在一起喝庆祝酒。”
      
          这群热心的年轻人走了之后,作为“老板”的香玲心里久久地不能平静,他对
      蒋健生老人说,能不能给《故事会》编辑部写封信,说说我们这个小书报亭,说说
      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事情……
      
          “老板”香玲的眼睛说着说着却湿润了。
      
          于是,蒋健生老人便拿起笔,写了上面的这封信。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