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4)
      
          4 .  一副神奇的“药方”
      
          在如何确定《故事会》的主题,使我的作品真正地变成你心中的故事,何承伟
      除了他的“守旧”理论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药方”理论。
      
          对于《故事会》多年以来所发表的故事作品,何承伟是这样认识的:“故事在
      具备文学的所有功能之外,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劝人的‘药方’,
      用东北话说,故事就是一种‘劝人方’,它要教人的是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为了证实何承伟的“药方”理论是否真正实行,我对其中有一年的《故事会》
      所发表的作品进行了统计,结果这类“药方”的故事作品竟超过了五分之三。
      
          《故事会》巨大的发行量证明,何承伟的“药方”理论,在这本刊物上是切实
      可行的,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欢迎的。
      
          2002年第九期的《故事会》上发表了一篇名叫《陈大宝开刀》的故事,说的是
      一位名叫陈大宝的病人,为了医生能将自己的“刀”开得比别人好,千方百计地给
      医生送红包的故事。说明当前一些医院风气败坏,不仅与少数的医务人员有关,同
      时也与一些病员和家属的变态心理有关。这些想方设法送红包的人,无形中成了败
      坏医风的推波助澜者。
      
          故事发表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看病时,自己主动
      送红包的人,他们都一致认为,自己当时心理的确是“变态”了。其中有一位老人,
      说自己在生病住院时,其儿子为了能给自己找一个好医生,四处托人去送红包,弄
      得一家人不但经济上有了很大的负担,同时心理负担也很重。那么多相关的医护人
      员,人手一份谁也送不起。送了这个未送那个,总怕未收到红包的人不好好地给老
      人治病,老伴为此终日担心,结果自己还未出院,老伴又住了进去。而与他相邻病
      床一位农村来的老头,因为家里贫穷,医疗费都是村里的人一元一元地凑齐的。老
      头自认为自己病情严重,能治好更好,治不好就不想再给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添麻烦,
      因此一分钱的红包也没有送,大咧咧地往手术台上一躺。结果手术后一切正常,三
      天下床,七天拆线,十天结账出院,还退给他几百元钱的住院费。
      
          因此这位老人认为,那些要红包的医生,大都是被像陈大宝以及自己儿子一样
      的人给“养”坏的,如果我们在加强医疗法制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全社会
      人人都不去主动地给那些医生送红包,我想整个医风就会好起来的。为此,这位老
      人自己出院之后,在照顾老伴的同时,就带了一本这期的《故事会》去医院,给病
      人们讲《陈大宝开刀》的故事,不但动员自己的儿子不再去送红包,同时也劝说与
      老伴同病房的人不去送红包,结果老伴按照正常的治疗,没花多少钱就出院了。
      
          办刊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寻找自己精神内核的过程,是自己解释人生的一种代
      言。
      
          《故事会》编辑部的编辑们在选发作品时,大都包含着一种朴素的道理——如
      何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他们总是愿意将这个朴素的思想,隐藏在一个个的故事里,
      被读者悄然吸收。
      
          任何一本以原创为主的刊物要想得到发展,都必须寻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
      形态,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地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有这样,这本刊物才能够
      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一本刊物的文化形态,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靠小圈子里的几个人相互认同。
      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必须靠刊物的具体内容来体现,靠广大读者对于内容的认同,
      靠长期的社会实践来证实。
      
          《故事会》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经过两代编辑多年的摸索,紧紧围
      绕讲做人的基本道理来进行组稿和编稿,使每一篇故事都成了一帖神奇的药方。
      
          福建省有一个名叫苏用锥的老人,自从退休以后,身体反而比工作时要好得多,
      其他老同志都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来找到他,问他到底有什么秘方。苏用锥老人听
      后不觉哈哈地笑了起来,顺手从家里拿出一本《故事会》来放在桌子上。
      
      
      
          这些老同志见他放了一本《故事会》在面前,就好奇地问这里面真有秘方吗?。
      
          苏用锥老人笑着说:“要问我有什么秘方,我告诉你们吧,这个秘方就是《故
      事会》。看《故事会》能够帮助你调整心态,启发你正确地对待生活,对待喜怒哀
      乐。”
      
          这就是一位退休老人,一位读者对于《故事会》的评价。
      
          这个评价,对何承伟所确立的“药方”理论,正是一种最好的印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位名叫张亚杰的读者,是这样评价《故事会》的各个栏
      目的:
      
          笑话——使人忘却烦恼,在笑声中忘却了一天的疲劳。
      
          社会故事——使人对社会上某些事情有所了解,也有所反思。
      
          中篇故事——使人知道有些事不应错过,也不应做错某些事。
      
          天下奇闻——使人增加了不少知识,等于游览了天下。
      
          外国文学故事鉴赏——等于读了一本好书。
      
          从读者对这些栏目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那一篇篇生动的故事,在千万读者
      的心中,的确是一帖帖最好的药方。这些故事,总是将人性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读者,
      使读者在这些美好心灵的呼唤下,自觉地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从而使自己的灵魂
      得到了一次净化和提升。实际上,这种在人们心灵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世界上任
      何药方都无法比拟的。
      
          河南省鹤壁矿务局一位名叫曹志国的读者曾给编辑部来信说,他因为失恋,心
      情苦闷,工作学习都失去了信心。惟独对于《故事会》的爱却始终没有变。就在这
      时,他像过去一样,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故事会》,然后就自己埋头读了起来。
      
          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读着那些故事,他便忘记了心中的不快,整个思想完全
      被那些故事吸引了。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有一篇写一位青年在爱情受到挫折时,
      能够勇敢地抬起头来,面对现实,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结果,这个青年不但事
      业上取得了成功,同时还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爱情。
      
          这篇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当他放下这本《故事会》的时候,如同吃了一服神
      奇的药,自己很快地就从极度的悲伤中解脱了出来,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自
      己,觉得身上又充满了力量……
      
          现在,各种各样的故事类报刊早已充满了市场,为吸引读者,为了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少数故事类报刊不去下功夫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在模仿
      别的刊物失败之后,就将一些凶杀、色情类故事,变成了提供给读者的“主餐”。
      谁知这道“主餐”并未能获得读者,却反而使原有的读者远离了自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