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1)
      
          何承伟是这样阐述这个标准的:“我们曾提过这样一个口号:‘把我的作品变
      成你心中的故事’。这个口号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要让我们发表的作品,
      走到你的心里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1 .惊爆高考作文抄袭事件
      
          2001年全国高考之后,很快地传出了一条消息,有一位考生写的一篇名叫《豆
      角月亮》的作文,阅卷老师们在经过认真研究后,对其标题、构思、立意等方面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得了高考作文的满分。
      
          这个消息一传出,社会为之震动,人们都惊呼发现了一位作文的“天才”。要
      知道,每年的高考,可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事情。一个高中毕业生要在有限的时间
      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而且得到满分,好奇的人们都想亲自阅读一下这篇作
      文。
      
          7 月底,西安某报刊登了一组这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精选,那篇得了满分的作文
      被排在了头条位置。
      
          《豆角月亮》讲的是一个名叫娟子的三段特殊的人生故事:
      
          当她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有一天,老师讲课问月亮像什么,同学中有的说
      像小船,有的说像镰刀。当娟子说像豆角时,引起全班同学的哄笑和老师的指责。
      二十年后,娟子成了一名老师。有一次,当她问她的学生们月亮像什么时,一位名
      叫李佳的学生说像豆角,她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几十年后,已经退休的娟子老师接
      到了一个包裹……
      
          可是,就在人们兴奋地相互传阅这篇作文时,有一些报纸却对这篇得到满分的
      作文进行了“曝光”,说是有读者发现,这篇作文完全是一篇抄袭之作。
      
          此非儿戏,证据何在?
      
          这些报纸声称那篇被抄袭的文章名叫《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是一篇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星子的人生三段经历:
      
          她在小学时,有一天老师问全班同学,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全班同学都异口同
      声地说像小船。而星子却举手要求发言,她说月亮像豆角,引起全班哄笑,同时受
      到了老师的批评。后来星子师范学校毕业做了老师,在讲课的第一天,她问同学们,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同学们都说像小船,只有一个名叫田菲的同学说像豆角,星子
      给田菲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除了小船、豆角之外,还可以
      说像镰刀、弓等等。同学们对星子老师的话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几十年之后,已
      经退休的星子接到了一个包裹,那是女作家田菲寄给她的,里面是一部田菲刚出版
      的长篇小说,书名叫《弯弯的月亮》,书的扉页上写着:“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
      感谢你没有扼杀我少年时期富于想像力的天性……”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
      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除了人名有所改变,个别细节作了一点改动之外,那篇满分作文与这篇小故事
      竟是如此相同。
      
          事情已经“曝光”到了这种地步,可是好心的人们仍然不愿相信这样一个事实,
      要求那些“曝光”的报纸举出《弯弯的月亮》那篇文章的作者和具体出处。
      
          然而,事实却是如此严肃地摆在人们面前,一些报纸很快地举出那篇被抄袭的
      故事,发表在2000年第三期《故事会》“16岁故事”栏目上,作者的名字叫袁炳发。
      
          这里,我不再去叙述当时以及至今全国各地报纸对于这件事情的争论,我只想
      与这本书的读者们共同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会》上的一篇故事,会变成
      一个高中毕业生的高考作文?
      
          从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出发,这篇获得满分作文的学生,当时在校园里根本就
      不可能将《故事会》这样的通俗读物,当成学习作文的范本来阅读。阅读《故事会
      》,完全是一种学习之余的自我兴趣,是由于这本刊物与他心灵中的某种默契,因
      此这种阅读基本是一种无意识的。他再是“天才”也不可能想到,在紧张的高考答
      卷时,那些生动的故事会如此记忆犹新,鬼使神差般从脑海里冒出来,帮了他的大
      忙。
      
      
      
          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好的故事是用不着死记硬背的,它在你阅读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走
      进你心灵世界里去了。以后,这些故事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你生活中的另一个故事。
      
          又是一篇高考作文与《故事会》的故事:
      
          1999年全国高考之后不久,湖北省通山县文化馆的袁望来受本县部分考生家长
      和考生的委托,给编辑部写来了一封信:
      
          “我以极其喜悦的心情告诉你们,在今年的高考中,我地一些考生受贵刊的启
      发,语文考出了校好的成绩,考生及考生家长委托我向贵刊写信,表示诚挚的谢意。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高考前,我邻居的一位考生向我讨教作文的诀窍。我告
      诉他,马上就要考试了,关键是心理状态要放松,不能紧张,而松弛最有效的途径
      是看一些轻松的读物。我随手拿了案头上一本的《故事会》递给他。没想到几天后
      的一个晚上,这位考生竟跑到我的宿舍,高兴得叫了起来:‘袁叔叔,你给的那本
      《故事会》真是太奇妙了,其中的一篇竟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相似,我和我们班读
      到这篇故事的同学深受其惠。’
      
          “原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这类题材带有科
      幻性质,平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忽视了。不想歪打正着,我给这位考生的《故事会》
      是今年第六期,里面载有《人头移植》这篇故事。更没有想到的是,高考前一天晚
      上,他们班举行‘我为高考献计策’的班会,这位考生发言时向大家讲述了《人头
      移植》的故事。事后,我问他,你怎么会想到讲这个故事呢?他说,我也是歪打正
      着,本想以一篇‘东方夜谈’彻底放松放松,不想竟撞上了。
      
          “这件事看起来是‘歪打正着’,但我却认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故事会》
      是一种格调很高的读物,不仅具有情趣性,而且有丰富的知识性,寓教于乐,对读
      者启发很大。”
      
          令人更加惊奇的是,就在我写作这本书稿中的2003年夏天,全国高考再次爆出
      新闻,那篇得了作文满分的《最美丽的鸟》,竟然引用自《故事会》2003年第一期
      发表的故事《爱的误区》!
      
          是的,正如上面那位读者来信所说的那样,《故事会》里面的故事,多次与高
      考的作文和考生的思路出现重叠,这绝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说明这本刊物,就是
      以这样亲切的脚步,逐渐地走进了千万读者的心灵深处。
      
          这是编辑们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编辑部的一个目标,他们时时都是以这样的
      目标,来衡量和把握自己所办刊物的内容和形式。
      
          何承伟是这样阐述这个标准的:“我们曾提过这样一个口号:‘把我的作品变
      成你心中的故事’。这个口号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要让我们发表的作品,
      走到你的心里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